说起才培,嘉塘草原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才培是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珍秦镇二村一个土生土长的康巴汉子,他留着长长的胡须和头发,身体健硕魁梧,皮肤黝黑,一双眼睛坚毅、清澈。走进他家的帐篷,摆放齐整的各类荣誉证书格外显眼——“2018年新时代青海最美湿地管护员”“2019年青海省劳动模范”“中国好人”……
在地广人稀的高原极地,才培的环保之旅已走过了十年,他坚守着最为朴素的想法——守护家乡的青山绿水,一草一木。
怎样的际遇让才培走上了这条环保之路?
才培说,2010年的一个春日,他像往常一样放牧。那些天,草原上的一些牛羊总是离奇地死亡,这让他很是疑惑,也为此寻找着答案。某一天,他终于知道了原因,“牦牛被狼咬死,本来应该被吃得干干净净,但当我走近时发现,牦牛的内脏几乎完整地保留着,这不符合常理啊。”才培在牦牛的胃里发现了一些无法消化的白色塑料。此后,他总是细心观察草原上牛羊死后胃里的东西,并得出结论,正是这些误食的白色塑料导致了牲畜的死亡。
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物流的便捷化,即便是居住在草原深处的牧民也能购买到丰富的生活用品,但数不清的塑料袋也随之来到草原,那些随风飞舞的白色“塑料花”时刻威胁着本就很脆弱的高原生态环境。
深爱着草原的才培,意识到塑料垃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他揪心、惆怅甚至失眠,也因此而萌生出要守护嘉塘草原的信念,开始走上了生态环保之路。自此,在广阔的嘉塘草原上,出现了一个身影,他不辞辛劳、不避风雪,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用布满厚茧的双手,捡拾着嘉塘草原上他看到的每一片白色污染物,而这一坚持就是十多年。
旭日升起,才培就开着家中唯一的四轮电动摩托车,开始捡拾垃圾。有人说:“你是想出名吧?”才培笑而不语。家里人也曾抱怨:“看看别人家的男人,都去挣钱了,你却每天捡这些垃圾!”才培都耐心地解释,并用实际行动感化家里人。他已经记不清楚自己捡拾了多少塑料、尼龙、破麻布、铁皮和玻璃罐子。每当捡满一车斗,他就会休息片刻,望着广袤的草原自言自语:“小时候的草原,没有这些垃圾,以后也绝不能有!”
2016年,拿着家里微薄的积蓄和申请到的贷款,才培购买了一辆崭新的三轮农用车。一来四轮摩托车已经破败不堪,不能坚持工作了;二来一台动力更强,车斗更大的农用车能够陪伴他守护更广阔的草原。
每年的赛马节,是才培一家最忙碌的时候,不是忙着观赏活动,而是他带着孩子们去捡垃圾——热闹的节会过后,草原上就会产生很多垃圾。让他欣慰的是,孩子们很支持他的做法。
“在草原上,我爸爸的心灵是最干净的。”自小就生活在嘉塘草原,更求拉毛一直跟着父亲保护三江源的生态环境。2021年,年仅11岁的更求拉毛被评为第一届“新时代青海好少年”。“草原的儿女守护草原,就是守护自己的家园,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更求拉毛说。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说起孩子,才培的眼神变得温柔起来,“每年的赛马节、庙会,别人的孩子都穿着漂亮干净的衣服吃好吃的,尽情地玩耍,而我的孩子穿着脏脏的衣服,在场地上捡垃圾……”说到这,才培的眼眶湿润了。他最小的孩子5岁的时候,走路都跌跌撞撞,就已经跟着哥哥姐姐,用稚嫩的小手捡拾垃圾了。如今,他们全家总动员,周末、假期、节假日都跟着才培一起在草原上捡拾垃圾,孩子们很开心,他们知道父亲正在做着一件伟大的事情。
如今,才培生活的草原干净了,牛羊也多了起来,附近的村民纷纷加入到捡拾垃圾的行列里,像才培一样,保护草原、守护着他们心中的净土。
才培的故事流传在嘉塘草原上。有人曾问他:“你为什么这样做?”起初他很不自在,躲避着这些追问,他觉得草原的儿子守护草原,就是守护自己的家园,哪里需要问“为什么”?后来,他觉得这是个“危险”信号,意味着很多人都还没意识到保护草原的重要性,他开始告诉别人为什么,让大家意识到高原生态的脆弱性以及保护草原环境的重要性。
称多嘉塘草原位于三江源核心区,这里的物种种质资源十分丰富。北京大学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等多方力量持续关注高原生态环境保护,积极参与才培的家乡嘉塘草原的环保事业。人们关注和讨论如何保护高原极地的净土和生态环境的时候,把才培当作保护高原生态环境的生动案例和典范去研究,并得出结论:“牧人是保护高原生态屏障不可或缺的元素。”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当地政府加大环保支持力度,致力于以牧人为主体的生态畜牧业合作建设,发挥牧人在生态保护和社区均衡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综合治理中的作用,积极探索物种保护、社区发展、牧民增收良性互动的发展之路。实践证明,牧人是保护高原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既是生产者也是保护者,而才培就是生活在高原的牧民从事环保事业的缩影和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