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要闻

执消费帮扶之笔 绘乡村振兴新景 ——“苏青”探索东西部协作新样本

来源: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2022-09-25    

1.jpg

蒜农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通讯员 朱少明 周鹏 摄

2.jpg

海东市农产品在无锡市展销。资料图片

青海日报记者 张慧慧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下单可别迟,优惠就在此”“大家知道吗,这慕容古寨酒背后还有一个历史故事”……6月23日,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山风景区官方直播间一场主题为“秘境湟中,高原臻品”消费帮扶直播带货活动吸引了近万名网友观看。

牦牛肉、菜籽油、枸杞芽茶……来自青海的农副产品借助“云端”力量走向全国,两个多小时,平台总成交额超30万元。

以“直播带货”为代表的消费新模式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帮助基层群众增收致富的新路径,也是“苏青”东西部协作消费帮扶的一个缩影。从疏浚到解困,从帮销到促产,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之路上,大力推进消费帮扶的意义愈加凸显。

“青货”出青

“资金+政策”撬动大产出

西宁市湟中区地处西北内陆,好山好水育得一方好物,然而,受制于山高水远难觅市场的困境,当地企业销往东部市场的消费帮扶产品需较高的物流费用,市场竞争力相对不足。只有在提升供给能力和保障流通方面下足功夫,消费帮扶方能落实落细。

为进一步提高企业及合作社销售帮扶产品的积极性,拓宽产品销售渠道,苏青两地不断加强消费帮扶产品的物流补贴扶持。其中,400万元专项物流补贴资金用于补贴湟中企业在东部市场销售帮扶产品所产生的物流费用。据统计,2021年,发放物流补贴161万元,带动脱贫人口1061人。

与此同时,为助力“青味”走四方闯市场,进一步拓宽消费帮扶渠道,在南京市栖霞区的支持下,湟中区出台了《消费帮扶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和《继续大力实施消费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方案》,积极落实建好、用好消费帮扶“三专一平台”,为畅通产供销各环节提供保障。

如今,大宋农业、禾田种养殖等5家帮扶企业20余款产品入驻“832”平台,7家企业入驻“全国消费帮扶青海众创基地”,帮扶产品在线上日渐“火”起来。此外,消费帮扶产品目录不断丰富,开设3家消费帮扶产品体验店,现有36家青海供应商入驻,提供约300个单品,涵盖了菜籽油、青稞、藜麦、枸杞、藏羊肉、牦牛肉等独具青海特色的农产品。截至目前,2022年3家体验店累计销售青海省农特产品价值近500万元,特色产品在线下“红”起来。

借助东西部协作消费帮扶渠道,据统计,从2021年到今年8月底,从青海省销往江苏省的青海各类产品销售额达2.08亿元。

一项项政策、一连串数据背后,是消费帮扶从“短期帮扶”到“长期助跑”的理念转变,也是东西部协作在消费帮扶实践中的又一次精准发力。

既要“请进来”

更要“走出去”

“今年我种了将近4公顷(60亩)独头蒜,产量好的亩产能达到850公斤,政府帮忙搭建销售平台,咱不愁销路还能卖个好价!”这个季节,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哈拉直沟乡盐昌村集中连片种植的独头蒜长势喜人,大型农机在田地里来回穿梭,蒜农们正在忙碌采挖,种植大户朱新安脸上荡漾着丰收的喜悦。

依托河湟谷地地理和气候资源优势,在苏青两地的共同努力下,按照“村集体+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以哈拉直沟乡盐昌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为主体,与江苏东方黎明集团旗下江苏福多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成38.67公顷高原有机独头蒜种植基地。成为互助县首块大规模、标准化有机认定基地。

为实现高原有机独头蒜标准化、绿色化种植,精准对接产品需求,苏青两省积极协调,对蒜农进行有机独头蒜综合栽培技术系统培训辅导,坚持把土肥管理等常规技术和新技术培训结合起来,力争打造高原有机独头蒜品牌。

如今,江苏企业以合作订单收购,有效解决了蒜农的销路问题,自此,从前因销路不畅而造成的农产品滞销一去不返。一颗颗小蒜头已“蒜”出大经济,现已带动周边4个村8家合作社、267户村民增收致富。

以产业促振兴。这只是青海农特产品借助东西部协作之风“走出去”的其中之一,青海农特产品凭借有机、绿色、健康的品质让更多消费者从“头回客”变为“回头客”。

以合作促共赢。如今,在南京、无锡已设立11个青海特色农副产品经营门店,苏宁易购、南京众彩等线上平台也都设立了青海特产销售专柜,展销牦牛、青稞、枸杞、蜂蜜、菜籽油等特色农副产品,成为青海特色农产品“借船出海”的重要平台。今年8月13日,依托江苏对口支援协作合作地区特色商品展,组织西宁、海东和青海15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86家企业、500余种特色产品赴南京参展,三天时间仅电商直播销售额达417万元。

登高望远,在消费帮扶之路上,苏青两地积极对接,精准发力,激活内生动力,做好“市场文章”,加速农特产品“走出去”,让消费帮扶的成效更显著。

挖掘地方特色

丰富帮扶内涵

“叮叮叮、当当当……”走进位于湟中区鲁沙尔镇阳坡村的民族手工艺加工产业基地,一锤一錾间,加工银铜器的清脆声不绝于耳,“敲”开了传统手工艺制品走向东部市场的“奋进曲”。

阳坡村的银铜器加工工艺历史悠久,有“青海银铜器看湟中,湟中银铜器看阳坡”的美誉,2011年,银铜器制作暨鎏金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为青海省的“非遗之乡”,湟中区以“八瓣莲花”为代表的非遗手工艺品是青海重要的文化名片。3月8日,青海湟中“八瓣莲花”工艺品公益展销活动在南京市栖霞区举行,向当地民众展示了青海非遗魅力。

近年来,栖霞区与湟中区因地制宜谋发展,将“文脉”与“商脉”相统一,精心打造鲁沙尔民族手工艺加工基地,项目一期于2021年7月18日正式开园,一个月时间入住率就突破70%。随着项目二期、三期相继建成,园区有望成为青海省最大的银铜器产业示范基地,从而让更多手工艺人更好对接消费者需求,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实现手工产品的华丽“转型”。

围绕开拓江苏及东部市场,湟中区积极对接南京栖霞山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借助栖霞山禅意小镇开发建设之机,在寸土寸金的小镇“水街”选址500平方米的商业用房,投入500万元建设河湟文化非遗手工艺品南京销售展示设计中心,助力实现销售增长、对外宣传“双丰收”的目标。

未来,这一设计中心将通过对湟中区非遗文化产品的展示和销售,进一步拓宽湟中“八瓣莲花”非遗手工艺产品的市场销售渠道,在传承弘扬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同时,有效促进消费帮扶。

从产业扶持到文化传播,帮扶内涵愈加丰富,带动效果更加多样。乘着东西部协作的快车,苏青两地牢牢把握“帮”与“扶”的关系,既扩大规模,又注重质量,推动消费帮扶不断提档升级,为高质量发展蓄力。

江苏省对口帮扶青海省工作队副领队胡宏说:“消费是生产的动力,继续大力实施消费帮扶,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要举措,既关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也关系乡村全面振兴和共同富裕。下功夫推动消费帮扶借力新产业、新业态,在生产端、销售端提档升级,让更多、更好的青海名特优产品走出去,是苏青东西部协作同心合力推进消费帮扶助农、惠农、富农的共同目标。”

[责任编辑:亚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