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幸福?千万人有千万种答案。对于81岁的苏忠福来说,幸福是在家门口就能快乐养老,足不出户也能实现“有求必应”。
9月21日,一场阵雨过后,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味道,西宁市城西区彭家寨镇刘家寨村的广场上,几位老人悠闲地享受下午时光,孩子们在周围嬉戏奔跑着,发出阵阵欢笑声。
2013年,苏忠福和他的儿子儿媳一家七口人从当时的老刘家寨村搬进了崭新的安置村,住进了125平方米的新房。
临近中午,苏忠福的儿子从爱老幸福食堂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拉面。“食堂饭菜干净,一餐饭只花一元钱,别提多美了。”说起社区的爱老幸福食堂,苏忠福连声称赞。
2019年,西宁市以“老年人的一餐饭”为抓手,借助日间照料中心、养老院、社区服务中心等设施,在街道、社区、小区分别设置了中央厨房、爱老幸福食堂和幸福餐桌助餐点,形成上下贯通的“市、区、街道、社区、小区”五级助餐体系。除了堂食和外带,还提供送餐上门服务,让行动不便的老人吃上了热乎饭。
“现在的生活越来越便捷!”这不仅是苏忠福的感慨,也是很多老年人的心声。
午饭过后,苏忠福陪两岁的小孙子玩了会儿,待小孙子午睡后,他便坐在沙发等待今天的“客人”上门。说是“客人”,对于苏忠福来说,他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苏爷爷,我们来了。”敲开房门,走进屋的是社区志愿者季海霞和李延花,拎着清洁工具准备给苏忠福家做一次清洁。
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志愿者开始擦玻璃、扫地、擦桌子……志愿者耐心细致地做每一件事,不时还和苏忠福唠唠家常,讲些街头巷尾的趣事。3个小时内,服务内容排得满满当当。
看着窗明几净、井井有条的家,苏忠福由衷地感谢政府给老年人送来的这份关爱。“感谢政府的好政策,让我们老年人能够享受到这么好的服务,享受幸福的晚年生活。”苏忠福说。
5年来,刘家寨村为60周岁以上低保、特困等四类老人以及80周岁以上的所有老人提供助洁服务达1680次以上。
“西宁市城西区户籍60周岁以上低保、特困等四类老人每人每月可享受补助150元,其中失能老人每天还可补贴2元送餐费用;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每月补助60元。”彭家寨镇工作人员马菊告诉记者,“现在,所有补贴月初都全额打入老人持有的爱老就餐卡上。”
如今,越来越多的老人像苏忠福一样享受到了居家养老服务的便捷与舒适。距离刘家寨村3公里远的杨家湾村有个152平方米的老年之家,这里为老年人提供精准化、多元化的居家养老服务,成了老人们第二个温暖的家。
寸寸面、稀饭、油饼……12时30分,一道道热气腾腾的饭菜端上了老年之家的饭桌,饭菜飘香,不少老人来排队选餐。
83岁的王玉兰选了几个可口的菜,谈起老年之家的便利,王玉兰打开了话匣子:“老年之家做的都是适合老年人口味的家常饭,服务贴心周到。这里不仅饭菜可口,有个头疼脑热的还有医生可以看病,可方便了。”
不仅如此,每次用餐后,老人还能在老年之家下棋、聊天、听曲,其乐融融。
为了解决村里高龄、空巢老人用餐难题,2017年11月,杨家湾村党支部筹划建设了老年之家,设有棋牌室、健身保健室、理发室、淋浴室、卫生室及餐厅,推行农村互助养老模式,为村里70岁以上的老年人提供就餐等系列服务,解决了老年人生活上的诸多不便,增强了村里老年人的归属感,提升了幸福感。
“养老”变“享老”。如今,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助餐送餐配餐服务体系已经形成,西宁市以爱老幸福食堂为抓手,整合社区为老服务资源,将助餐服务与老年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有机结合,通过一碗饭、一碗汤,延伸出了各具特色的“幸福食堂+N项服务”为老服务模式,让老人暖了胃,更暖了心。
西宁农村养老服务
走在全国前列
十年来,西宁市统筹推进城乡养老服务发展,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投资2.09亿元建设了400个农村老年之家,打造了“离家不离村、离亲不离情”的互助养老服务模式。农村养老服务走在全国前列,养老服务已成为幸福西宁最温暖的底色。
为了不断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西宁市积极打造“1+1+7”养老照护服务模式(即一个智慧养老平台、一套试点工作方案和七类“养医照护康”专业化服务项目),研究出台了25项为老政策措施,探索实施“养老服务+社区治理+社区服务+保健康复+社区托幼”五融合服务模式,满足了老年人在家门口养老的愿望。
西宁市积极推进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引入专业化社会组织为困难和高龄老人提供助餐、助洁等服务。
十年来为30万人(次)老年人购买服务2.4亿元,在青海省率先开展“家庭照护床位”试点工作,已建设家庭照护床位2442张,累计服务达2万余人(次)。
同时,通过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及智能设备配备,为老年人提供安全监护、远程健康管理等专业服务。养老床位达到1.2万个,是2012年的2.5倍,年均增长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