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初,河湟谷地仍然一片翠绿,清澈的河水更凸显生态美好。
今年以来,海东市平安区把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作为头等大事全力推进,扎实开展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整改,着力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在全力提高生态宜居品质上下功夫,以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环境质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探索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子,取得了明显成效。
应绿尽绿 打造宜居环境
走进平安高铁新区A1小区,景观秀美引人流连。
2022年春季,在平安区小峡街道“一核多元”党建联盟第3次工作例会上,石家营村党支部书记许正云提议:“我们小区的绿化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有些景观带破坏后,没有再修整起来,我建议村委会与物业划分出小区绿化区域,通过分片区管理,打造小区绿化样板,提升人居环境水平。”
许正云的提议得到了小峡街道党工委的重视和支持,在党工委书记杨永涛多次沟通协调后,确定在石家营村A1小区以物业、村委会“绿化区域赶超比”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构建物业与村委会共抓共管小区绿化的新格局。
不久之后,小区的党员、群众便开始三五成群挥锹、浇水为新植的树苗固基助长。居民张海成说:“以前我母亲看小区绿化带上空着,觉得有些可惜就种上菜,今年村委会营造小区景观,组织我们植树填补绿化斑秃地块,我家的菜地变成了树林,这几棵云杉就是我种的,我还要申请做它们的‘树长’呢。”
近年来,随着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深入开展,小峡街道的“增绿”成果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好评,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群众爱绿植绿护绿的意识明显提高。
美化环境 创建净美乡村
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要久久为功。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是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
8月末,记者走进平安区沙沟回族乡看到,十来位工人正在忙碌着,有的在粉刷文化墙,有的在给凉亭的椅子刷漆,还有的在整修文化广场上的健身器材。近年来,为改善人居环境,沙沟乡在不断优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到乡村建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
如今,全乡实施了污水管网和天然气接入工程;稳步推进“厕所革命”,555户建成卫生厕所,修建公厕18座;实施人饮提升改造项目,切实解决了各村季节性缺水、水质浑浊等饮水问题。曾经黄土满天飞、污水纵横的现象彻底消失,村庄的颜值提高,村民更有幸福感。
在沙沟乡大寨子村,全村依托乡村绿化美化工程,推动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先“净”,日常保洁和卫生整治行动共同作用,让村民的院落、村道和公共场地都干净卫生;后“靓”,村里科学设置绿化区种花种草,做到既“洗脸梳头”又“巧施粉黛”,环境变得清爽、优美。“当前,村庄绿化提档升级项目的实施,能帮助我们村成为花园式村庄。”大寨子村党支部书记陈来存说道。
桑昂村的各户都安装了节能减排电暖炕、无水免冲环保智能马桶和云采暖等设施,进一步节能减排。此外,处理能力4吨的小型垃圾焚烧炉集中处理了村里的垃圾,更提升了村庄的整洁度。
河清湖净 创造水美佳景
2022年,平安区秉持绿色发展理念,统筹生态安全和经济发展,推动打造生态文明高地战略的实施。认真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持续深化河湖长制,以构建人水和谐的河湖管理保护格局为核心,综合施策,奋力攻坚,推动水环境保护、水污染防治、岸线管控、水生态修复等重点水生态环境治理任务有效落实。建设沿河生态绿地系统,保障河流的水质稳定达标。
全区围绕“排查、监测、溯源、整治”四项任务,参照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数据,全面开展湟水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对交办的43个排污口按照入河排污口溯源分类编码现行标准进行采样监测溯源,明确了责任主体,制定“一口一策”管理办法,确保一江清水出城。
以“丝绸绿道,水润平安”理念,实现平安区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通过打造沿河生态景观廊道,传播湟水河文化,助推水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为城区群众打造融生态修复、休闲娱乐、水岸景观为一体的多元化“城市客厅”,有力提升了全区的市容品位。
如今,平安区的白沈沟水源经过治理水质明显改善,结合周边改造后的废墟荒地建成了美丽的驿州湿地公园,清澈的水源汩汩流进公园的湖里,营造出优美如画的“平安”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