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出版发行,这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又一重要著述,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以致敬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开篇,以号召书写党的新的奋斗历史压轴,用21个专题全面呈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的伟大实践,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深刻把握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科学回答重大时代课题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鲜明实践品格和深邃创新观点的权威教材。认真学习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能够让我们从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历史与现实相贯通、国内与国际相结合上,不断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的理解和认识。
一要武装头脑,筑牢政治忠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就在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坚实理论回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和时代之问。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鲜明的政治品格和强大的政治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我们党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艰险和磨难,但任何困难都没有压垮我们,任何敌人都没能打倒我们,靠的就是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作为新时代的社科理论研究者,要秉持“理论要强”的理念,把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与“国之大者”“省之大要”结合起来,在学深悟透、融会贯通上下功夫,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知原义,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进一步增强对“两个确立”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更加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魅力与思想伟力,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要以史为鉴,弘扬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注重学习和总结历史、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是我们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走向胜利的成功之道。步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发挥党的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始终坚持从历史经验中把握历史规律,从成功走向更大的成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宏阔的历史视野和长远的历史眼光,体现了对党的历史的深邃思考和科学把握,体现了对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战略考量,为我们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前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跨千山、过万水,每到一个地方考察,都要瞻仰对党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革命圣地、红色旧址和革命历史纪念馆。唯有了解党的历史、懂得党的历史经验,才能知道党从哪里出发、一路怎样走来、要到哪里去。只有全面正确认识历史,科学把握历史规律,才能始终掌握历史主动。作为新时代的社科理论研究者,我们要从百年历史中汲取奋发前行的磅礴力量,在坚定历史自信、筑牢历史记忆中永不懈怠、永不退缩,走好新的赶考之路,践行“为党咨政”“为国建言”“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弘扬党的优良传统,扎实开展调查研究,切实转变作风、学风、研风、文风,用眼观察、用心调查、笔耕不辍、笃行致远,练就过硬本领,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主动适应新形势、研究新情况、探索新规律、破解新问题。特别是,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这种意义必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益彰显,我们要从历史维度、价值尺度的结合上不断深化认识。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对于从新时代伟大斗争中汲取力量、激励使命、担当责任,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要增强信心,保持奋进定力。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但实现路径多种多样。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要实现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当代中国的最强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道路,描绘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壮丽图景。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中国式现代化在新时代得到推进和拓展,不仅取得重大实践成果,也在理论上形成许多创新突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摒弃了西方的现代化老路等。这大大丰富和深化了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成果,构成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创新理念。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在坚持自己的理念、价值观和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吸纳包括西方国家在内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创造的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既遵循了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赋予现代化以新的内涵,努力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新道路。作为新时代的社科理论研究者,我们要读懂学好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这部著作,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发展锚定的新坐标、明确的新定位、赋予的新使命,紧密结合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在加快建设现代化新青海、服务发展大局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围绕“打造生态文明高地”“打造产业‘四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乡村振兴”等,把科学思想方法、工作方法运用到履职尽责各方面,注重提高研究能力和推出精品力作,充分发挥“思想库”“智囊团”作用,不断激活青海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
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我们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学习领会好、宣传阐释好、贯彻落实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就要深刻把握蕴含其中的坚定信仰信念、强烈历史担当、鲜明人民立场、顽强斗争意志和自我革命精神;就要坚持知行合一,在强化理论武装、广泛宣传宣讲、深化理论研究阐释上争一流、走前列;就要砥砺深耕、精业笃行,注重总体把握,推动理论与实践创新,把学习成果体现在推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高质量发展成效上,为在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成就提供有力思想和智力支持。
(作者单位:青海省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