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要闻

挥洒转型之笔 书写高质量篇章——“非凡十年看青海”之海西篇

来源: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2022-10-10     作者:刘法营


项目集中开复工现场。本报记者 苏烽 摄

青海西豫有色金属有限公司的粗铅冶炼生产集群。本报记者 苏烽 摄

五彩线缆出自高原。本报记者 苏烽 摄

在青海华汇新能源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工人正在切割制作风力发电组件。本报记者 苏烽 摄

我国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盐湖钾肥。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供图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是青海省发展工业经济的“主战场”和源头所在,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和“稳压器”,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面向新时代、新征程,海西州工业产业当如何扛起使命、肩负责任,以高质量发展应对时代“命题”?转型发展,成为海西工业“破题开篇”的重中之重。

新发展理念成就了海西州工业产业的转型。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海西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汲取发展动力,把贯彻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作为发展指南,借助“一优两高”战略牵引带动,工业产业再度奋起,以驰而不息、久久为功之力,筑起高质量发展之路,以转型发展的巨笔,书写出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海西工业新发展篇章。

新发展阶段,铸就发展新起点

纵横八百里的柴达木盆地,因丰厚的资源禀赋,有着“聚宝盆”的美誉,也成为海西州长期以来发展工业产业的优势和依托。籍此,海西州盐湖化工、油气化工、冶金、盐碱化工等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工业产业规模框架,并处于发展潮头。

当传统工业发展之势已然势微,新时代的光束照亮前行里程,新发展理念如劲潮拍打瀚海之域,海西州奋力开启了转型发展的历史性新起点。

金秋时节,柴达木盆地中的察尔汗盐湖水天一色,空明澄澈。这里自主研发的水采船在盐湖缓缓游弋作业;在另一端加工区域内,一滴滴卤水在一道道工序的加工后,摇身变为粉白状的成品源源外运。

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考察时强调:“盐湖资源是青海的第一大资源,也是全国的战略性资源,务必处理好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发展循环经济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必由之路,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推动区内相关产业流程、技术、工艺创新, 努力做到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让盐湖这一宝贵资源永续造福人民。”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要求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

为此,青海盐湖工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大指示精神,以创新驱动发展,探索循环经济模式,盐类产品从单一的氯化钾拓展到20多个品种。2021年底,《青海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行动方案(2021-2035年)》印发,为青海盐湖转型升级、优化布局、深化创新指明了路径。

盐湖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为青海盐湖工业铺就了绿色低碳循环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一滴卤水的奇幻之旅正编织出一张巨型产业网。如今,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业已形成钾盐、钠盐、镁盐、锂盐、氯碱5个产业集群。与此同时,油气化工、冶金等传统产业也在转型发展中完成蜕变,踏着高质量发展的节拍迅疾前行。

新发展理念,激起新发展活力

海西州工业经济的转型之路,不仅为产业带来了高质量发展的示范成效,更在其“润物无声”的转型过程中,演绎出一场由产业转型牵引而来的深度变革和创新。

坐落于海西州德令哈工业园的中盐青海昆仑碱业有限公司,是一家曾几度破产重组的传统工业企业。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企业通过转型升级和技术改造,依靠科技支撑和引入先进的工艺流程,企业在转型发展中重获“新生”。

这家以从事纯碱生产的盐湖化工企业,在2021年实现碱类产品产量达147.26万吨,工业总产值达24.43亿元。伴随年产5万吨食品级小苏打生产线的建成投运,企业不仅拓展了在纯碱产业链的产品种类,且填补了青海省工业及食品级小苏打的市场空白。

传统工业企业通过创新驱动,全面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企业在高质量发展中激发活力,拓展出新的发展空间和路径,中盐青海昆仑公司走出的创新之路,无疑具有典型意义和示范作用。目前,该企业已在转型“蝶变”中成为海西当地工业经济发展的支柱企业,与另外一家碱业企业,3家新能源、新材料企业共同成为德令哈工业园推进“四地”建设的排头企业。

“凭借新发展理念的巨大引领带动作用,公司采用先进的制碱工艺,使原有纯碱生产线提质增效。两条自动化纯碱生产线满负荷运转,氯化钠、石灰石、氨气等原材料经过碳化、吸氨、过滤、煅烧等先进工艺工序,生产出的纯碱系列产品已远销国内30多个省区。”该企业技术负责人铁城对企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作为海西州装备制造龙头企业,海西华汇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金红祥表示,新发展理念助力企业转型发展,为企业赢得新发展机遇指明了前行之路。企业未来将着力为建设全省重要、辐射西北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发挥出更大的支撑作用。

新发展格局,焕发出无限新希望

伴随着资源环境的约束力渐趋加大,倒逼海西州工业产业势必通过“腾笼换鸟”和“脱胎换骨”,方可孕育出新的发展模式,闯出新的发展路径。

战略性新型产业依托海西州长期形成的雄厚产业发展基础,第一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产业集群架构已经成型,正在向规模化、高质效方向迈进。

依托柴达木盆地丰富的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资源,海西州相继建成一批对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拉动作用的新能源示范项目,这是海西州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的鲜活实践和诠释。

作为海西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示范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鲁能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青海分公司开始建设鲁能海西州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国家示范项目,工程项目采用“新能源+”模式,以光伏、光热、 风电为主要开发电源,以光热储能系统、电化学储能电站为调节电源,多种电力组合,建成国际领先的“风、光、热、蓄、调、荷”于一体的多能互补、智能调度的纯清洁能源综合利用创新基地,成为国家首批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中第一个开工建设的多能互补科技创新项目。

清洁能源的高质量发展,不仅有量的增长,更有质的提升。作为国内首个通过涉网试验的光热电站,2021年6月,多能互补光热电站发电量达到109.62万千瓦时,创国内同期同类型光热电站单日发电量新高,创下投产以来最好纪录,为建设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彰显出未来潜力“海西贡献”。

新材料产业发展将目标锁定在打造青藏高原重要的新材料生产基地上。依托海西州盐湖化工、油气化工等优势资源,结合金属镁、碳酸锂等已有的产业基础,推动新材料产业迈向高端、高值,以此为新产业布局提供强有力的发展支撑点……

海西工业发展涛声激扬,这里有追逐的勇毅,更有矢志报国的情怀!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