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海工作,两次考察青海、两次参加全国人大青海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青海发展擘画蓝图、把脉定向,为做好青海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青海全省上下牢记总书记嘱托,青海广大干部群众踔厉奋发、笃行不怠,青海经济沿着高质量发展新航道攻坚克难、破浪向前。
十年非凡历程,青海扬长避短,砥砺转型,全省经济发展写下浓墨重彩新篇章——
全省经济总量年均增长7%;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2年增长126%,年均增长9.5%;提前一年实现全省42个贫困县(市、区、行委)全部摘帽、162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3.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面开启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建设新青海的新征程。
根本遵循
——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青海经济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做好青海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引青海经济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十年来,青海基本建成“钾、钠、镁、锂、氯”五大产业集群,全国三分之一的锂电池出自青海;清洁能源装机占全省电力总装机的91%,占全国清洁能源装机的18%,持续保持全国领先;推出精品旅游线路200条,7条入选全国“十大黄河旅游带”精品线路;青藏高原“超净区”地理生态优势被逐步放大,绿色有机农牧业越加壮大……此时的青海正如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晓军所说:“突出青海高原绿色、有机、冷凉、光强等资源禀赋,紧紧抓住建设产业‘四地’等政策机遇,走‘优而特、特而精’的产业发展之路。”
2016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人大青海代表团审议时,首次明确了“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即:“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
这十年,三江源区水源涵养量年均增幅6%以上,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实现“双缩减”,草地覆盖率、产草量分别提高11%、30%以上。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青海湖水体面积比10年前增加约220平方公里,湿地面积稳居全国首位,蓝绿空间占比超过70%。
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对青海盐湖工业未来发展提出重大要求:“要制定正确的资源战略,加强顶层设计,搞好开发利用。循环利用是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要求,全国都应该走这样的路。青海要把这件事情办好,发挥示范作用。”
这十年,青海推动盐湖资源产业链不断壮大,2021年全省盐湖产业产值达332亿元,同比增长46%;高纯氧化镁晶体材料生产技术填补国内空白,成功研发新型镁基超稳矿化土壤修复材料并建成国内首条生产线,近100项盐湖产业课题研究正紧锣密鼓进行;实现全国1/3的锂电池出自青海;2021年生产钾肥502万吨,满足全国需求量的一半,有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电投黄河公司西宁太阳能分公司电池生产车间,对工作人员留下深情叮嘱与殷切希望:“青海有充足的太阳能光照资源、丰富的荒漠化土地资源,你们有产业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资金优势,一定要将光伏产业做好。”
这十年,黄河公司实现发电量占青海省七成,在青海创造了五个世界之最: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光伏产业园区、全球最大的单体光伏电站、全球最大的水光互补电站、全球最大的光伏发电实证基地、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分布式调相机群。而全省积极规划、规模化开发,清洁能源装机容量不断增长,火电占比持续下降。全省电力装机达4286万千瓦,较2012年增长近两倍;截至去年底,清洁能源装机占比90.83%,新能源装机占比61.36%,持续保持全国最高。
厚植动能
——从产品终端,到产业链前端,十年来,一批新动能扎根青海,支撑着青海高质量发展
进入新常态,青海经济形势和运行呈现总体向好态势,按照打造产业“四地”目标要求,青海孕育新发展动能,做大新亮点,高质量推动青海经济社会稳健有力前行。
7月30日,青海丽豪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一期高纯晶硅项目在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川工业园区正式投产,企业将在西宁这座高原古城打造全球单线生产规模最大、综合能耗最低、技术集成最新、品质最优和竞争力最强的高纯晶硅生产线。
当然这只是这十年来青海新项目引入,新动能培育、产业链“焊接”的一个缩影。从时代新能源、比亚迪、亚洲硅业、泰丰先行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到天合光能新能源产业园、阿特斯光伏全产业链等项目落地青海,储能锂电池、光伏组件产业实现了规模化发展。
今天,青海已形成多晶硅—单晶硅切片—太阳能电池—电池组件—光伏组件—光伏电站产业链,形成了“上游制造保障下游发电、下游发电促进上游制造”的循环体系,形成了叫响国内外的“青海造”“西宁产”。
2021年,国家电力投资集团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西宁造”中国首条量产规模IBC电池及组件生产平均效率突破24%,组件功率从390瓦提升到425瓦。至此,“西宁产”高效光伏电池和组件领域达到国内最高水平,跻身国际先进行列,产品供不应求。
作为生产新能源汽车锂电池负极材料的青海诺德新材料有限公司在掌握4微米电解铜箔此项世界顶尖技术后,仍不懈怠,研发团队开始向3.5微米铜箔技术进行“冲刺”。至此,诺德成为名副其实的电解铜箔领域的领导者,相关锂电池生产企业想与诺德建立合作,还要经过企业的严格筛选。
2022年,随着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新能源基地最后3台50兆乏新能源调相机完成168小时试运行后正式转入商业运行,经过多年的努力,世界最大规模新能源分布式调相机群在青海全面建成投运,对未来国内其他大型清洁能源基地的建设、运行及外送消纳提供了成功示范,也为实现“双碳”目标开辟了全新路径。
西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成功生产下线我国首个利用盐湖资源量产的新型镁基超稳矿化土壤修复材料1000余吨,解决了对今后盐湖镁钙等副产物大规模利用、变废为宝以及探索解决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路径提供科技支撑。
……
从世界回到青海,从产品终端回到产业链前端,十年来,在青海各大产业园区,光伏产业、清洁能源发电、储能产品、新能源汽车、盐湖资源利用产业等一批新动能早已扎根青海,支撑着青海高质量发展。
绿色转型
——生态向好,底色为绿,这十年,青海以绿色低碳为导向,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鲜明主题,青海这条高质量发展道路,被铺就了“绿色”的地毯。
2021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切实保护好地球第三极生态。”
曾有一组网络上热传的照片“吸睛引流”:平静的湖面,清晰倒映着蓝天、白云、山峦;夜晚,浩瀚的银河下,星空与湖面融为一色,梦幻而迷离。
“此景只应天上有,宛如仙境落凡尘”是网友对其的评价,然而,此景不在天,而是在离天最近的青藏高原——茶卡盐湖。这里是青海省盐业股份有限公司的采盐场,在企业发展与转型升级、盐业生产与生态保护、景区打造与自然保留间最终找到了平衡点。
今天,全力保护纯天然的景观,最大限度减少人为插入,使游客能够在天地之大美间激荡,让这面“天空之镜”蜚声国内外。2015年茶卡“天空之镜”景区接待游客突破百万人次,2017年突破200万人次,2018年破300万人次。
十年来,作为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大自然馈赠了奇特罕见、雄浑壮丽的自然景观,全省上下加大自然景观保护,还原最初的“淳朴”景致,使得青海以绿色生态游为“主旋律”的茶卡盐湖、青海湖景区、大柴旦北纬37°星空营地等生态景点擦亮了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金色名片”。
当然,十年来,青海除了保留下来原生态的景色,还侵染了“绿电”和青藏高原“超净区”地理生态优势下的绿色有机农畜产品。
2020年12月30日,“青豫直流”工程正式贯通,源源不断的青海“绿电”被传送到中原大地。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供小岳寺乡业王村村民张永和靠养猪、养鸡技术,成立了个人养殖合作社,因为电力充足,大胆购置了一直想要的粉碎机、拌料机等设备。现在,在家就能打饲料,猪舍换气、供水、除粪也都是用电,他说:“如今,发电机闲置不用了!家里装了4台空调,冷热都不怕了。”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就提出“使青海成为国家重要的新型能源产业基地”,2021年考察青海进一步明确“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的更高目标。
青海牢记嘱托,已建成两个千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基地,清洁能源装机占全省电力总装机的91%,占全国清洁能源装机的18%,持续保持全国领先。全国首个100%利用清洁能源运营的大数据产业示范基地、全国首个100%清洁能源可溯源绿色大数据中心等一批项目相继建成。世界首条以输送新能源为主的输电大通道建成运行,北京大兴机场用的就是“青海绿电”。
8月4日,杭州的刘先生在盒马超市买到了自己心心念念的青海产牦牛馅水饺,他说:“水饺皮薄馅足,再加上高原‘超净区’环境下培育的牦牛肉加持,味道特别好,一有货就抢空,可以说是超市的‘断货王’。”
十年间,青海的牛肉、枸杞产量分别增长1.2倍和2.4倍,油菜杂交育种水平国内领先,“青杂”系列16个油菜品种在全国80%以上春油菜产区种植,“青薯”系列马铃薯品种每年在全国推广1000万亩(约666666.67公顷)以上,青稞、蚕豆等品种选育达到国内先进,全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同比增长140%,驰名商标同比增长100%。“青字号”产品越叫越响,“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蹄疾步稳。
道固远,笃行可至;事虽巨,坚为必成。
展望新征程,青海经济发展一定越发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