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要闻

牢记嘱托担当新使命 感恩奋进建功新时代

来源: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2022-10-15    

牢记嘱托担当新使命 感恩奋进建功新时代

青海人民喜迎二十大

“党的政策实在是好……”10月11日,悠扬的曲调从西宁市湟中区田家寨镇拉尕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传出。拉尕村党支部书记刘启君说:“我村有秦腔的分支演变的迷糊戏,后演变为乐器演奏和秧歌等。在联点帮扶单位西宁市委宣传部和市网信办的帮助下,传统文化不断发展繁荣。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我们通过自编自演一些原创节目,唱出村里的变化、唱出群众的心声。”

“感党恩、跟党走,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江源儿女用歌声唱出对美好生活的感悟,用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实践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青海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绿水青山秀江源

金山银山喜开颜

天刚刚亮,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巴干乡代曲村就传出摩托车的轰鸣声,生态管护员格来江措和他的同事们又开始了一天的巡护工作。

无论节假日,不管是风吹日晒还是刮风下雨,他们始终坚守岗位,从雪山之巅到峡谷之幽,再到江河之畔,日复一日用心用情守护着这片美丽土地的花木草兽。格来江措说:“当好生态管护员,保护好家乡环境,这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事儿,我们要一直坚持下去!党的二十大就要胜利召开,我们用守护绿水青山的实际行动喜迎盛会!”

同一时间,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野花山上,树木换上了“秋装”,大自然“调色盘”绘出一年中最色彩斑斓的生态画卷。“树多、水清、空气清新,环境越来越好,是我们对生态环境的最大感受!”市民张海成说。

“师傅,麻烦你从这里拆开纸盒,我们可以循环使用。”马金虎是西宁市城东区中惠紫金城快递营业网点的一名一线收派员,只见他一边拿出刀片,一边演示正确的开箱方式,顺着刀片滑动,一个完整的纸箱就保留下来。近年来,快递业大力实施行业生态环保“2582”工程,马金虎也养成了绿色环保的习惯,“我们家被评为2022年全国最美家庭,我和家人都希望为绿色环保贡献一些自己的微薄之力。”

在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麻拉河村,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这里位于卓尔山景区腹地,依托卓尔山景区开发建设,村里坚持党建引领,改村貌,盘资源,兴产业,村民马建强感慨,在党的好政策支持下,我们借助文旅产业发展的东风,日子越过越红火。

在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河西镇团结村,党支部书记羊壮太正忙着带领村民开展村舍环境整治、边坡治理等工作,“近年来,团结村不断发展,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党的二十大召开在即,大家都铆足干劲儿,要把村子建设得更好更美,欢欢喜喜迎接盛会召开。”

脱贫梦圆又出发

乡村振兴有实效

金秋十月,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大部分地区的秋收工作已接近尾声,走进西沟乡麻地沟村食用菌种植基地,只见玻璃温棚内的架子上,一排排菌棒摆放得整整齐齐,一摞摞肉嘟嘟的平菇从菌棒的两端冒出头来,像花朵一样簇拥在一起,肥硕鲜嫩、长势喜人。

因地制宜开创特色产业项目,麻地沟村用小小平菇撑开了产业发展致富“伞”。10月11日这天,65岁的老党员蒲尕武在大棚里边洒水边高兴地说:“年初出了首茬菇,现在日产能达到250多公斤,我们的平菇在市场上很受欢迎。现如今,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村民们的腰包越来越鼓,生活越过越好,这正是我们对党的二十大的最好献礼!”

打开青海省科技厅派驻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牙什尕镇下多巴二村第一书记魏瑜杰的微信通讯录,当中最多的就是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拥有如此多的“科技资源”,魏瑜杰在“科技助力产业振兴”的路上,当之无愧成为了科学家和生产一线的“红娘”。十月金秋迎盛会,他激动地说:“在全国人民的殷切期盼中,党的二十大即将胜利召开!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我要更加用心用情去做事,全心全意为民谋实事,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

虽是深秋,集“吃、住、行、游、购、娱”+文化体验为一体的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唐谷镇尕干生态游牧露营地依然“一房难求”。镇党委书记周先加介绍,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和底蕴深厚的民俗文化,镇党委将辖区内的旅游资源“串珠成线”,同时借助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在县、乡、村三级党建引领下,动员和支持沿线群众参与全域旅游业发展,打造乡村振兴美丽乡村休闲旅游样板。

走进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铜普镇都兰河村盐雕车间,村民王建华熟练地把处理好的大青盐装在模具里,经过压实、抹平、定型烘干等一系列工序,一个栩栩如生的白菜盐雕就做好了。第一书记陈小玄说:“促进农牧业稳产提质、农牧民稳步增收、农牧区稳定安宁,都兰河村以日新月异的变化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石榴结籽粒粒红

人民生活节节高

10月11日凌晨,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飘起了雪花,在玛查理镇石榴籽家园里,国家电网青海电力三江源(果洛)共产党员服务队的队员王成还在十米高的杆塔上用仪器检测着输电线路运行情况,祝杰年同时在杆塔下记录着数据。

祝杰年告诉记者,无论天气多恶劣,只要群众需要,党员服务队就会出现在第一线,全心全意服务人民群众已经成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中的重要纽带。在玛多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早已不是贴在墙上的标语,居民昂千才仁说:“都是一个妈妈的儿女,一家人在一起才幸福。”

西宁市城东区周家泉街道党工委书记孙春玲说:“民族团结是永不过时的工作主题,我热切期盼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我会和社区各族群众一道继续昂扬奋进。”

“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各族群众同心共筑中国梦。”党的二十大召开在即,青海省一级民间工艺师、黄南藏族自治州非遗传承人格桑嘉措充满了对党和国家的感恩之情。多年来,他在精心创作的同时,始终关注着困难群体,并不断建立爱心驿站,“在热贡艺术产业发展中,我得到了党和国家优惠政策的大力支持,公益是我回馈社会的一种方式。”格桑嘉措说,“我有个小小的愿望,不分民族、不分亲疏,要继续把爱心驿站一直做下去。”

作为中国(青海)第20批援布隆迪医疗队分队长,青海红十字医院肝胆胰外科副主任医师王晓在圆满完成援外医疗任务后重返工作岗位。他说:“身为一名党员,我始终‘医’心向党,护佑百姓健康,现在,更要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尽管天气已经明显凉了,西宁市南门体育场的空地上,广场舞现场却热火朝天。近年来,省体育局积极探索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的新模式,让体育惠民跃上新高度。“这个动作手还要抬高一点,注意不要抢拍子……”广场舞社会体育指导员余萍正在指导姐妹们练习新曲目,“我要带领大家把身体练得棒棒的,一起喜迎盛会,迎接明天更美更好的日子!”

盛世逢盛会,喜迎二十大。在大江大河之畔、在大山大川之间,在灯光璀璨的城市、在丰收喜悦的乡村,在紧张忙碌的工厂、在欢声笑语的商圈……党的二十大即将隆重召开之际,本报记者分赴全省各地,深入一线采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喜迎二十大的热烈期盼和生动实践,见证各族人民爱党护党跟党走的坚定决心和对国家繁荣稳定发展的满满信心。

浩浩“蓝海”颂党恩

1 (2).jpg

塔拉滩上的喜悦。本报记者 洪玉杰 摄

一堆堆光伏组件星罗棋布,沿路两侧不远处,一片片打好的光伏基桩整齐排列,一群群头戴安全帽的施工人员哈着热气,紧张施工,富有节奏的打桩声和着现场人员的呐喊声此起彼伏。

走进园区,海南藏族自治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能源局局长张振飞步履飞快,心情激动,感慨良多,放牧,没草;种田,没水,以前的塔拉滩就是个荒滩,现在一排排光伏发电板一望无际,矗立其中的一座座输电铁塔,像“蓝海”上的一面面风帆,助力新能源产业朝着高质量发展之路高歌猛进。

如今,清洁能源产业占比已到海南州工业经济的一半以上,在全省清洁能源建设中走在最前列,正在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海南州乡村振兴局局长关却杰在心里算着一笔“绿色账”,“光伏+精准扶贫”模式,海南全州173个贫困村光伏扶贫项目,每村年收益30万元,这样的收益将至少持续20年,借光行风,“风光”生金,这眼前的一“板”光伏,一头连着地方经济发展,一头连着群众民生福祉。

走进共和50MW熔盐塔式光热发电项目基地,随着一声“开始”,3万面20平方米的镜子通过不同角度的调试,呈现出“喜迎党的二十大”的字样,在“青山绿水”间,显得那样熠熠生辉,格外灿烂。

又见“春风”来 “格桑花”艳丽

1.jpg

抽检。本报记者 李兴发 摄

清晨,朝霞微露,果洛雪域格桑花牦牛乳业有限公司一辆辆鲜奶冷藏运输车便排着近百米的长队从公司厂区驶出,分别前往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甘德两县的二十多个村,从两千多户牧民手中收集当日的鲜牦牛奶,以满足生产线日均75吨的需求。

来到企业无菌化生产车间,检验员格日吉将抽检后的牦牛奶质检数据送到生产总监周心诚的手中。参数的认真核准,加工中每一道工序的把关,他都要随时跟进,“我们生产的牦牛酸奶、牦牛奶粉都是有机产品,必须做到保质保量。”周心诚说,企业着力打造“有机”品牌,为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贡献力量。

“企业目前年产1200吨有机牦牛奶粉,以及牦牛奶茶、牦牛酸奶等牦牛奶制品。同时,在全国建立了‘青藏牦牛小屋’连锁店22家,产品畅销上海、江西、杭州等省市。2021年,实现总产值近3000万元。近年来,企业每年还为合作的玛沁县、甘德县的8个乡和村分红近200万元。”企业负责人洛珠说。

谈到未来发展,洛珠信心满满,“企业将扛起‘乡村振兴’责任,计划在果洛全州6县建立30个奶源基地,帮助牧民和合作社解决卖奶难的问题。将继续研发新产品,申报牦牛奶粉欧盟、日本等国际有机认证,并努力开拓国内一线城市市场,进一步向海外市场进军,让青海高质量的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走向世界。”

乡村振兴展美好图景

1 (1).jpg

来自联点单位的干部们和措玉村老人在一起。本报记者 公保安加 摄

金秋十月,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一派繁忙景象,在非遗传习中心,在传统村落,在各项目工地……大家振奋精神,真抓实干,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10月12日清晨,太阳还没露头,同仁市隆务镇措玉村已经开始了紧张的施工。站在村巷口望去,眼前是一条贯通全村的水渠,水渠底部和两侧已完成施工,只等安装顶盖。

在这条水渠正下方1.5米深的地底,埋藏着一条连接家家户户新建水厕的排污管道。“这是村里打造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基础工程,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大事,大家伙齐心协力抓施工保质量,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用这份乡村发展的合格‘答卷’来迎接盛会。”对项目的完工使用,措玉村驻村“第一书记”魏永钰满怀期待。

作为坐落在半山腰的半农半牧村落,措玉村不仅有草原和农田,还拥有大片的天然林区,处处都是城里人难得一见的好风光,尤其在秋季,整个村庄掩映在色彩斑斓的瑰丽秋色中,着实令人流连忘返。等村里的这些项目都建成了,一定会助力乡村旅游发展得更好。眼看着雨污分流项目接近完工,旅游专线道路项目提上了日程,村党支部委员看卓加布兴奋的表情写满黝黑的脸庞。

水清景美 幸福宜居

1 (2).jpg

工作人员身穿红马甲巡视河道。西宁市城中区河湖长制办公室供图

10月11日,天气晴好,暖阳高照。漫步西宁市城中区南川河岸边,淙淙流水与树荫草绿相映成趣,河湖面貌焕然一新。

16时许,城中区南滩街道办事处新青社区河长蒋晓芸带领6名工作人员在河道边巡视,“党的二十大即将胜利召开,令人精神振奋!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喜迎盛会!”

身穿红马甲,手拿钳子、网兜等工具,蒋晓芸带领大家在河道边捡拾垃圾,打捞漂浮在水面上的树枝、树叶等……她们认真清理环境的身影,在水清岸绿的南川河畔,显得更加秀美动人。

2019年以来,城中区各级河湖长及巡河员利用“智慧水利云”App开展巡河3万余次,累计拆除涉河违建2万余平方米,有效恢复河道行洪功能,实现全区黑臭水体清零,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5平方公里,有力推动河湖面貌更清更净更美。

傍晚时分,不少市民来此游玩、散步,“现在河水清澈见底,阻塞河道的垃圾也基本看不见了,水质变好以后,河里的鱼儿多了,岸边的鸟儿也多了。”市民张友成高兴地说。党的二十大召开在即,城中区将继续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持续推进水环境质量稳定,为构建生态安全屏障提供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揽一束“阳光”化异彩

3.jpg

德令哈光热基地一角。本报记者 祁国彪 摄

坐落于此地德令哈光伏产业园区内,三座高逾百米的太阳能吸热塔释放耀眼光芒耸向碧空,成为这里打造清洁能源高地的标志性符号。

“党的十八大以来,正是依靠新发展理念的破题引路,青海中控太阳能发电有限公司才能在这块满目荒凉的戈壁滩上,发展起前所未有的新能源产业。”公司总工程师樊玉华扎根高原十年,亲历这里新能源产业从“幼苗”长成“大树”,感慨良多。

在一块块定日镜汇成的“丛林”间穿行,三座吸热塔耸立其间,恰如“众星捧月”一般。“定日镜围绕吸热塔安放,用于把太阳光反射聚焦到塔顶吸热器上,加热其中介质。数万定日镜反射的热能,从高空看,像展开的‘蝶翼’。”樊玉华介绍。

历经十年之功,新能源产业在这里开枝散叶。由此,中国拥有了第一座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太阳能光热发电站,建成了国内第一座塔式熔盐储能光热电站,电站并网发电后,年发电量达1.46亿千瓦时……在创新驱动下,企业努力攻克一个个技术难题,多项技术位于国内外同行业领先水平,在助力德令哈市塑造“光热之都”名片的同时,为青海省打造清洁能源产业新高地提供强力支撑。

伴随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我们振奋精神,信心百倍,将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继续勇毅前行!樊玉华的铿锵话语,道出了柴达木人打造“高地”、建设“四地”的坚定信心和决心。

迎盛会,合作社里话幸福

1 (4).jpg

合作社的农机具。贺永魁 摄

来到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浩门镇小沙沟村,沿途处处可见“喜迎二十大”的红色条幅,广场上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洋溢着“喜迎二十大·全民庆丰收”的浓厚氛围。

在党的二十大即将胜利召开的喜庆日子里,小沙沟村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浩门镇小沙沟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正式成立。

今年合作社依托门源县2020年产油大县奖励资金项目,改造了120平方米油坊厂房,并购置榨油设备,总投资约50万元。项目的实施,既丰富了本村精炼菜油市场,也带动了本土种植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

杨忠良指着正在收拾油菜籽的4名工人说,“他们是村里的脱贫户,也是合作社的长期工人,在这段时间,他们每个人的收入估计在7000元左右。我们还雇了17名本村村民协助秋收,每人可增收2200元。”

“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不仅让我们摘了贫困的帽子,还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合作社的马应兰高兴地说。

小沙沟村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作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有力抓手,立足农村土地资源优势,通过土地流转,做活土地文章,提升土地效益,推动集体增收入、群众得实惠,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乡村振兴致富之路。

壮大“牛产业” 过上“牛日子”

1 (5).jpg

牦牛群。农业农村厅提供

10月12日,曲麻莱县叶格乡红旗村党支部正在开展“喜迎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主题党日活动,党员和牧民群众围坐在一起,兴奋地计划着秋冬季轮牧工作。

叶格乡依托省级乡村振兴项目,整合1200万元投入村集体经济,充分利用生态区位禀赋,大力发展玉树牦牛良种繁育基地,扎什加羊良种繁育基地,瞄准特色产业促发展、着力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特色化、多元化生态养殖之路。红旗村通过折股量化、科学放牧、产业融合等办法,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牧民变股东”,在发展壮大特色产业中带动脱贫户增收。

“幸福是汗水换来的,作为一名党员,我会继续带着大家壮大牛产业,过上‘牛日子’。”叶格乡党委书记白玛松毛说。

曲麻莱县是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名录内“玉树牦牛”的发源地、主产区,1.2万头野牦牛造就了良种牦牛的强大基因,得天独厚的种质资源在全国绝无仅有。

在党的二十大即将胜利召开之际,白玛松毛信心满满,“今年,曲麻莱县明确了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基本定位,确立良种繁育和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双轮驱动’,全域有机认证和牲畜全程可追溯‘两全其美’的整体发展思路。叶格乡一定抓住机会,全力打造全国良种牦牛龙头,为青海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贡献曲麻莱力量。”

“绿”产业带来“红”日子

1 (6).jpg

互助菜农分拣供港蔬菜。本报记者 陈俊 通讯员 牟泉 摄

“小小红菜薹,大美青海来;红笋和豆苗,绿色无公害;好吃且鲜嫩,港民均喜爱……”

国庆假期,一名香港市民在朋友圈晒出一组来自青海的鲜嫩蔬菜照,并配以诗文,一时间,这些来自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南门峡镇,水灵灵、带着露珠的高原时鲜蔬菜在网上“圈粉”无数。

来到“网红”蔬菜的原产地,这里的清晨,云雾缭绕青山,蔬菜青翠欲滴。北沟脑村村民李得芳正招呼左邻右舍帮忙采收、打包自家的蔬菜,然后空运至国内各销售市场。

近年来,互助县深入推进“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重点打造菜薹、娃娃菜、长白葱、生菜、蒜苗、红笋、高山嫩豆苗等10个万亩高原冷凉蔬菜产业基地,如今年产已达16万吨,产值6亿元。其中,仅供港蔬菜一块儿就达3万余吨,产值 1.2亿元。

“想着香港市民都能吃到我们亲手种的高原特色有机蔬菜,别提有多开心!多自豪了!” 李得芳兴奋地说,眼下,党的二十大就要胜利召开,互助人民心向党、土族儿女感党恩,我们用红红火火的好日子和幸福生活来喜迎盛会。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