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高原好风光。西宁市湟中区拦隆口镇卡阳村依托良好的生态,实现了脱贫致富,还捧回了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的牌匾,走出了一条旅游扶贫的“卡阳模式”。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过去,农民用最朴实的方法使用着山水资源,而今天,他们早已看到了家乡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用好一方水土走上致富路。好山、好水、好村庄,越来越多的西宁村庄像卡阳一样,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走得格外铿锵有力。
十八大以来,西宁市坚持强基补短,扎实有效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产业,引导农产品企业、专业合作社入驻电商平台,实现消费帮扶线上线下增收;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河湟精品民宿,乡村接待游客增长,实现旅游收入增收;培育打造“三乡工程”示范典型,涌现出一批担当作为、思路清晰、举措创新、群众认可的先进典型;开展“百企兴百村”行动,现代奶牛养殖、食用菌产业园、生态农庄等一批项目落地实施;实施“百乡千村”示范工程,建设乡村振兴试点村、美丽城镇和高原美丽乡村,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改建农村户厕,群众生活便利度、幸福度显著提升。
在西宁,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结合自身实际,西宁积极探索脱贫攻坚新思路、新机制,制定形成全市“1+8+12”精准扶贫行动路径,构筑起脱贫攻坚“四梁八柱”政策体系,集中力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探索走出了西宁精准扶贫特色路径。3个县区顺利脱贫“摘帽”、330个贫困村退出、6.5万人脱贫,全面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实现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向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全市人民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在西宁,乡村产业提质增效。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先行示范市建设稳步推进,粮食、蔬菜、肉、蛋、奶产量稳定增长。做优做强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业,培育发展牦牛、藏羊、油菜等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牛羊养殖、饲草、中藏药材、民族手工艺品等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创建“河湟田源”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以及“老爷山”“圣地田园”“西湟日月山”等县域公共品牌。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的“三乡工程”,激励一大批致富带头人活跃在田间地头,一大批企业通过帮扶车间等形式在农村安营扎寨,一大批市民在闲暇时间和节假日来到农村体验乡土趣事。
在西宁,不断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和补短板工程,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村自来水普及率、集中供水率、水质达标率、供水保证率“四个”100%。农村电网提档升级,实现农村地区从用上电到用好电的转变,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电压合格率大幅提升。乡村公路四通八达,公路总里程达5222公里(其中农村公路4201公里),建制村客车通达率达100%。信息通信全面覆盖。
在西宁,文明乡风渐入佳境。西宁市多措并举,革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纵深推进移风易俗改革,城乡处处呈现新面貌。大力整治大操大办、铺张浪费、薄养厚葬、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全市100%的村建全了“四会”,制定完善了村规民约。
在西宁,治理能力不断提升。西宁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造乡村党建示范点133个、示范带10个、示范区3个,构建起连点扩面、组团发展、资源共享、整体提升的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新格局。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5个,省市县级“民主法治示范村”1124个。
楼兰终破凯歌行。过去的十年,是全市农民群众受益最多的十年,是乡村面貌变化最大的十年,是农村经济发展最快的十年,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西宁要让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生活一天更比一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