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秋日,布哈河沿岸茂盛的牧草随风摇曳,栖息的水鸟结伴向西而行。穿越广袤的湿地和草原牧场,绿色渐渐变得浓郁起来,青山绿水环抱着祁连山国家公园天峻片区,草原上,如珍珠般撒落的羊群在悠然觅食,青山远黛、绿水清幽,共同勾勒出一幅和谐的自然图景。
祁连山国家公园天峻片区位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境内,面积60.88万公顷,是海西境内推进祁连山国家公园建设的重点区域。因地处高海拔地区,加之曾经一度的荒漠化,这块被乡亲们称为“不长树的地方”,青山绿水显得尤为珍贵。
历史在持续向前演进,现如今,昔日里黄沙肆虐、水草流失、黑土滩成灾的种种悲剧不再上演,海西州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强力推进实施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保护与建设综合治理工程作为守护柴达木生态屏障的应许之路。
湿地保护、荒漠化土地治理、退化草地补播、沙化草地治理等生态项目的相继实施,尊重自然生态系统演替规律,统筹推进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系列举措……自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实施以来,海西州高位推进,探索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持续增强生态系统循环能力,全面维护生态平衡。
如今,风沙不再是这里的“主角”,“青山绿水”正述说着瀚海之变。
晴天碧玺,布哈河流水淅淅,河畔茂密的沙棘林在秋日里显得更加茂盛。青海天峻布哈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天峻县东南部布哈河河谷平原,毗邻县城,是涵养水源、生物多样性、湿地保护的重要生态功能区。
“风沙少了,雨水多了,环境变好了!”家住天峻县城的索南才让对这几年公园发生的变化赞不绝口。在公园里休闲散步的索南才让告诉记者说:“以前这边都是光秃秃的沙滩,水也没有这么干净。现在,这里的草都有人这么高,还有水鸟和鱼,多美啊!”
从最初成立青海天峻布哈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再到完善相应管理制度并搭建完整的生态监测系统……近年来,天峻县通过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逐步恢复项目区的湿地生态功能,项目区的湿地退化趋势得到遏制,湿地生态系统在恢复完善中日趋好转。
公园长廊的尽头,家住新源镇的仁青多杰正在对孩子讲述鱼类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我想让孩子从小就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他感到,这几年生态环境越来越好,还能见到小时候经常见到的湟鱼,很是欣慰。
绿水映青山,鱼鸟共相生。据了解,为了更好地保护湿地,布哈河国家湿地公园分别设置了湿地保护区、恢复重建区、湿地生态展示区、宣教游赏区等不同功能区,既实现了湿地环境的保护,又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当中。
离开湿地园区,沿着天木公路向西而行,蜿蜒碧清的布哈河水一路相伴,绵延伸展的草原牧场舒目辽阔,位于祁连山国家公园缓冲区的苏里乡便在群山和草原的那一头。
地处祁连山国家公园天峻片区的苏里乡,肩负着核心区域108户428人的生态移民搬迁重任,对推进祁连山国家公园天峻片区建设意义重大。随着天峻县《祁连山国家公园天峻片区生态移民搬迁安置实施方案》出台实施,目前,108户搬迁户已顺利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世代生活在牧区的格日才旦乐便是其中的一位。
得益于生态移民搬迁政策,今年格日才旦乐一家搬进了县城宽敞温暖的楼房里。谈起现在的生活,他高兴地说:“家里的草场、牛羊都入了股,交给村里的合作社由他们管理,乡上还帮我找了一份公益性岗位工作,一年下来,工资、合作社年底的分红、再加上草补奖金,我一个人一年就能挣4万多元,日子越来越好了!”
祁连山国家公园天峻片区核心区涉及天峻县2个乡镇6个村,共134户532人,村集体经济4个。国家公园建设过程中,天峻县相继实施生态搬迁、产业转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等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项目,越来越多像格日才旦乐这样的牧民享受到生态红利。
就在我们要离开苏里乡时,乡上的党员们正带领着草原管护员和群众,忙着对道路沿线、祁连山国家公园区域内的环境卫生进行集中清理整治,大家有的用火钳捡垃圾,有的用编织袋装,有的用铲子铲,有的装车清运,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绿色植被浸染的高山草原、秀水逶迤的布哈河流域以及这里和生态发展共融的苏里乡亲……这些都只是祁连山国家公园中的一瞥,越往西去,越见猎猎生态大旗下的生机盎然,这里的每一处“青山绿水”都在述说着美好的生态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