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要闻

砥砺奋进 改革创新 以新金融行动服务新青海建设——中国建设银行青海省分行深化改革创新和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来源: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2022-11-01     作者:段荣国

近年来,中国建设银行青海省分行认真贯彻党中央、省委省政府、监管机构及建行总行党委重大战略部署和各项决策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增强服务国家建设能力、防范金融风险能力、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纵深推进住房租赁、金融科技、普惠金融“三大战略”,全力支持实体经济、积极服务民生领域、精准助力乡村振兴、加快发展绿色金融,新金融行动取得了实际成效,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国有大行金融“主力军”和“稳定器”作用。2021年末,全行各项贷款余额670.27亿元,较2012年新增222亿元。

精准发力

引流“金融活水”滴灌实体经济发展

建行青海省分行始终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首要责任,对标全省实施“一优两高”战略、建设“五个示范省”、培育“四种经济形态”、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等战略部署,发挥金融资源优势。2012年以来,累计投放对公贷款超4500亿元,有力支持我省基础设施建设、清洁能源、先进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在服务实体经济中彰显国有大行的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

2021年末,全行各项贷款余额670.27亿元,较2012年新增222亿元;对公贷款余额(含贴现)495.12亿元,较2012年新增75亿元;基础设施贷款余额335.33亿元,战略新兴产业贷款余额133.64亿元,非贴贷款余额429.66亿元,网络供应链贷款余额2.48亿元。

聚焦痛点

全力推进“三大战略”落实见效

金融是畅通经济“毛细血管”的重要支撑,是提振经济的关键变量。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依据建行总行党委先后提出并实施的住房租赁、金融科技和普惠金融“三大战略”,建行青海省分行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社会发展痛点难点,纵深推进重点战略,探索数字化经营,以新金融思维引领新金融行动,开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与自身高质量发展相互融合、互促共进的新局面。

——住房租赁稳步推进,画好安居幸福“同心圆”。省分行依托住房金融领域优势,主动探索多渠道、市场化手段发展住房租赁业务“青海模式”,以金融力量激活住房要素市场,积极支持政府稳定租赁关系、规范市场管理,纾解社会痛点。

2017年至2022年,省分行布局住房租赁平台上线,覆盖全省两市六州;海东市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政府公租房平台、西宁市企业租赁服务管理系统、西宁市和海东市住房租赁监管服务平台相继上线;研发统一的房屋交易系统,创新公租房系统“扫码支付”“公租房+裕农通”服务模式,科技赋能实现公租房全省“一网统管”。

截至2022年上半年,省分行协同西宁市房产局上线保障性租赁住房APP,公租房系统上线房源20.14万套,录入保障家庭14.75万户。

——普惠金融拓点扩面,提升金融资源“可得性”。围绕把“普”做大、把“惠”做实,省分行建立普惠金融特色网点23家,全辖98%的网点已开办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创新推出“创业贷、商盟贷”等信贷产品,落实减费让利要求和“减免缓”措施,大力支持民营、小微及个体工商户,有效纾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充分满足小微企业和普通大众的金融服务需求。

2017年以来,累计为1.5万户小微企业发放“小微快贷”贷款70亿元。“建行惠懂你”上线以来,累计为超过4000户小微企业提供授信金额近30亿元。

2022年以来,重点加大对民营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信贷支持力度,普惠贷款余额34.70亿元、新增5.33亿元;客户总量6092户、新增1095户;累计为4477户普惠客户发放贷款25.37亿元,小微、民营企业信贷政策执行两项指标被人民银行评定为优秀。

——金融科技内外赋能,推动“资金流”变为“技术流”。 省分行坚持以技术和数据双轮驱动,向基层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持能力和服务客户能力,形成横向服务数字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纵向服务住房租赁、普惠金融、乡村振兴等多个领域统一的智慧生态服务体系,创新建设并推广“建融慧学”“建融智医”等机构业务社会化平台,构建多样化场景,助力疏通政府堵点、缓解社会痛点、解决百姓难点。截至2022年上半年,全行金融科技社会化服务平台用户总量12.71万人,平台获客5.81万人,金融总量186.26亿元。

绿色先行

汇聚“建行蓝”助力“江源绿”

——坚持绿色发展导向。积极践行绿色金融发展理念,将支持全辖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作为全年工作重点,紧跟我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转型发展机遇,结合地域资源禀赋情况,在贷款资源分配上充分满足绿色信贷需求,在信贷投放中优先安排绿色信贷计划,逐步建立与我省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相匹配的信贷结构,全面加强绿色信贷标识管理工作,落实“环保一票否决制”,使“绿色”成为选择行业、市场、客群、产品的“基本色”。

——健全绿色金融体系。成立绿色金融发展委员会,细化明确职责分工,完善绿色金融发展协调联动工作机制。探索打造绿色金融特色化机构,在格尔木挂牌省分行首家“绿色分行”。组建横向跨部门、纵向跨机构的绿色行业(产业)及其信用业务专业化研究团队,加强重点领域分析研究,制定出台《关于金融支持我省光伏、风力、光热发电及相关配套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研究制定《青海省分行绿色金融发展三年实施方案》《青海省分行光伏发电行业授信策略》《绿色贷款业务受理审批实施细则》,配套财务、人力、科技资源支持,简化授信审批流程,健全绿色金融发展体系,丰富绿色金融服务和产品,拓宽绿色产业投融资渠道。

——提升金融服务质效。近年来,省分行紧紧抓住我省建设国家清洁能源、国家公园示范省、绿色有机畜产品示范省的有利契机,加快项目营销、储备、转化。成立绿色信贷推进小组,健全任务团队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牵头行、成员行、省分行业务经营部门三级营销协同效能。持续加大对节能环保、清洁能源、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绿色交通等重点领域支持力度,推动绿色金融提质增速,助力“碳达峰、碳中和”。2021年末,全行绿色贷款余额201亿元,增幅6.41%;绿色贷款覆盖率30.06%,较年初提升0.85个百分点。

主动作为

自觉践行国有大行使命担当

——金融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成效显著。从发展特色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帮助贫困学生就学就业等多方面加大扶贫帮扶力度,抓“痛点”治“穷根”,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序有效衔接。

截至2020年末,精准扶贫贷款余额12.82亿元,产业扶贫贷款余额2.2亿元。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超1000个,累计带动1700余贫困人口就业增收。创新电商扶贫模式,精心打造“青海扶贫馆”和“青海地方馆”,依托善融商务电商平台帮助贫困地区销售农产品687.3万元,帮扶购买扶贫商品309.63万元,扶贫交易额856.06万元。省分行及辖属二级分支行多次获得“脱贫攻坚先进帮扶单位”“脱贫攻坚优秀定点帮扶企业”“扶贫工作突出贡献集体”等荣誉称号。

——统筹疫情防控和金融服务扎实有效。开辟金融服务“绿色通道”,高效完成应急资金拨付566笔、5.44亿元。落实“减免缓”措施,累计发放182.17亿元贷款助力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

参与“惠民暖企”系列活动拉动消费额225.52亿元,信用卡消费信贷为客户让利超2000万元,向68个重点医疗卫生行业单位、2.9万名医务人员提供“快贷”授信,减免中小微企业房屋租赁费312.7万元。

2022年疫情期间,高效完成省财政厅15亿元资金拨付;落实“保民生、保发放”要求,及时足额发放城镇职工养老金保险待遇及工资;精准施策助企纾困,持续加大对受疫情影响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严格落实减费让利和普惠金融贷款优惠政策,累计为240户小微企业提供延期还本付息等惠企政策,办理小微物流企业贷款211笔、金额9622万元。

——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水平明显提升。省分行自觉真正把“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融入到经营管理的各项具体工作中,加强消保制度建设,制定完善消保考核评价、消费投诉管理、个人客户信息管理等多项制度,规范开展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促进消保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开展投诉治理专项行动,加强消费者投诉全流程跟踪管理,构建覆盖各业务环节的事前、事中、事后的主动管理体系。

2021年,全行共接收投诉998件,较上年同期减少202件,降幅16.83%。省内首家创新3D消保线上展厅,打造金融教育示范基地消保3D数字展馆,扎实开展“五个一”消保主题文化宣传活动,获评省银保监局“3·15”教育宣传周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在监管考评中取得佳绩、位次大幅提升。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