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要闻

宣讲小分队进牧区 幸福留在巴音村

来源: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2022-11-09     作者:贾 泓 通讯员 通 组

11月2日,天刚蒙蒙亮,在西宁市的最北端,位于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宝库乡境内的巴音村,村党支部书记白金贵正身着民族盛装走在前往村委会的路上,他掏出手机在党员微信群里发了一条语音:“宣讲队员们赶紧到村委会门口集合,我们今天可是要去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都穿得干散点!”

“人都到齐了吧?昨天跟大家都说过了,我再啰嗦两句,党的二十大精神怎么宣讲?就是要把报告讲的啥,原原本本说清楚,尤其是和老百姓切身相关的。大家再准备一下,《人民日报》《青海日报》这些资料都别忘了,我们马上出发。”白金贵说完,低头看了看胸前的党徽,用手调整了一下,就招呼着队员们离开了村委会。

清澈的宝库河潺潺流淌,以自然村为单位的6支“高原牧区”基层宣讲小分队、24名队员迎着朝阳出发了……金色的草地上,白金贵带着自己的小分队成员和党员群众围坐在一起,认真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党的二十大精神随着抚过草地的微风,沁入党员群众心中。

“书记,你给我们讲一讲这个党的二十大报告重点说了些啥?我们今后要怎么做怎么干才能提高收入过上更好的生活?”巴音村牧民车东主家问白金贵。“你这个增收致富的积极性还高得很,那我就给大家讲一个新的词——‘中国式现代化’,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你再想想我们这几年为啥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为啥我们的牦牛肉卖得越来越多,为啥生活越来越幸福,这就是我们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不断前行的成果……”

曾经,这个蒙古、藏、汉三个民族混居,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草原上的村落,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主要经济来源以传统的畜牧养殖为主,收入微薄。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党员群众拧成了一股绳,修公路、挖水管、建厕所、兴产业、谋发展,群众生活实现了全方位改善。

2021年,白金贵被推选为巴音村党支部书记,看着眼前得天独厚的草场资源和遍地的牦牛,始终想着带领全村党员群众走出一条乡村振兴的致富路。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召集全村的养殖户做思想工作,耐心详细阐明牦牛所需要的养殖条件、本村的特色优势和前景展望,积极改良牦牛品种,动员牧民们依托本地草原牧场优势来发展畜牧业。目前,全村规模养殖达到了118户,每户平均养殖55头牦牛,年收入基本保持在2300多万元,除去成本每户每年平均收入能达到20万元以上。

绿色养殖靠的是牧场生态环境这一优势资源。“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巴音村“两委”充分结合宝库乡“党建红、生态绿、河湖清”党建品牌建设,积极探索建立党建引领生态环境管护、河湖治理、人居环境整治的工作机制,构建起以党建为引领、党员队伍为核心的“1+5+1”工作布局,按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效益转化经济效益“加速键”。从宣传教育引导提高全民防火防汛意识,到监督保护天然牧场不被破坏,再到结合系列活动引导党员共同参与主题党日,不断在打通“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之路上筑基础、想新招、出成绩。巴音村也先后荣获“国家森林乡村”“西宁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脱贫攻坚专项奖励记功”等30余项国家、省、市及县级荣誉。

如今的巴音村草场丰茂、水流清澈、鸟鸣悠悠,黑色的牦牛走在其中宛如散落的黑珍珠,宽敞的公路修到了家门口,拧开水龙头就有干净的自来水饮用,家家户户都有小汽车,孩子们都能在县城里接受教育,勾勒出了一幅乡村振兴秀美画卷。

太阳已经落山了,巴音村党员活动室内还在热议:“今天的宣讲效果让我有点出乎意料,有时候我还没说到下一句,大家已经说起了近年来的变化。”“我这儿也是,一说起来,有的群众就已经打问着要参加我们的生态环保志愿者队伍。”“有的群众还跟我说,能不能把党的二十大报告也给他们一份,他们拿回去再看看。”“大家把今天群众问到的、关心的都记一下,我把这些重点内容也摘抄出来,编一套学习手册,大家再学一学、看一看,我们争取下次的宣讲效果比今天更好!”……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着今天的宣讲,白金贵的思绪却飘到了别处:如何立足实际,切实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巴音村落地生根?如果将牦牛肉销售到餐厅、生鲜超市和外地,形成繁育、养殖、加工、运输一条产业链,再凭借信息化和现代化营销手段,实行“线上+线下”立体销售,扩大巴音牦牛肉知名度,村民们的生活就一定会越来越好。这样,离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也就更近了。想着想着,他感觉自己身上的担子重了,但干劲也更足了,胸前的党徽在灯光照射下依然闪耀着……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