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要闻

夯实乡村振兴人才基础

来源: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2022-11-23     作者:周晓婧

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是党中央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历史任务而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而人才振兴的关键在于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其宗旨与当下农村人才所需高度契合,这就为职业教育赋能乡村人才振兴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与路径。办好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造就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不仅是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更是拓岗位、稳就业、促活力,助力乡村振兴迭代升级的重要基石。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是前提。职业院校应在精准调研的基础上,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结合自身专业基础、区域优势以及当地文化特色,围绕壮队伍、提素质、调结构、优类型这一乡村人才振兴总体任务目标,坚持技能成才与文化成人并重的培育理念,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着手,因地制宜地进行系统化课程改革,重点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素质农村生产经营人才和二三产业发展的实用型人才。

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是关键。以职业教育赋能乡村人才振兴,不仅要着眼于现代农业人才的培养,也要放眼于农业经营人才、二三产业发展人才、公共服务人才、乡村治理人才的培育。因此,职业教育要在“引人”和“育人”两条渠道上同时发力,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其统筹农业发展与农村稳定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借助科研创新平台吸引校内外优秀教师、技术技能专家以产教融合、项目合作的方式常态化开展实地技术技能指导,发挥优秀人才的带动辐射作用。针对返乡就业创业青年、退役军人、致富带头人、大学生村官等开展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的培训,将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精准匹配,为想干事、能干事的本土人才搭梯子、指路子。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根本。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职业院校要充分发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资源优势,既要主动深度参与农村人才培养工作,又要积极引导职业院校学生到农村创业,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满足乡村振兴人才供给的特定需要,助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建立持续发展机制是支撑。在产教融合的基本规律下,职业教育的布局在当地产业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正相关的关键作用。优化职业院校区域布局,政校企多方联动统筹城乡教育资源,构建中高职贯通的职业教育体系,推动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有效衔接,能进一步拓宽为乡村振兴培养新一代高级技术人才的路径和渠道,从而有效实现农村高质量人力资本共生发展,资源互补。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