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南新闻网讯初冬,戈壁滩的夜晚,显得更加寂静。远处的公路上出现一束灯光,撕破了漆黑的夜幕。因为枸杞收购事情,马沙力海忙到了深夜,这才驱车赶回泉水村。
泉水村,位于柴达木盆地的德令哈市尕海镇,这里是90后青年马沙力海追梦的地方,这里有一个枸杞农庄,大家称之为“八月的枸杞地”。
缘起
马沙力海,今年26岁,2019年6月毕业于山西长治医学院。毕业后,他先是在深圳一家传媒公司做文员,后来在深圳创业卖枸杞。
与枸杞结缘,还要从一件事说起。2019年秋天,泉水村的枸杞收获后,因为村民对枸杞市场了解不多,出现了部分滞销情况。看着家中堆积如山的枸杞,马沙力海的父亲很着急。
为了替父亲分担压力,马沙力海萌生了网上卖枸杞的想法,通过朋友的电商平台寻找买家。在朋友的帮助下,滞销的枸杞逐渐打开销路,两个月时间把枸杞销售一空,收入8万元。
是什么原因让枸杞在较短的时间卖了出去?马沙力海从网店评论区找到了答案。他发现,绿色天然的枸杞是城市人眼中的宝贝,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需求量大。
马沙力海嗅到了商机,他认为利用电商平台销售家乡特产,前景很好。2020年,他辞去了传媒公司的工作,在深圳做起了枸杞生意,开始踏上创业之旅。
梦想
“泉水村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空气湿度低,特别适合种植枸杞。”马沙力海谋划在家乡建一座枸杞种植、生产、销售的农庄。虽然有了新想法,但他不急于回乡,决定先在深圳积累经验。
泉水村距离德令哈市区25公里,因为交通便利,每年8月中旬到这里收购枸杞的客商络绎不绝。远在深圳的马沙力海早早安排泉水村的家人采购枸杞,自己则负责网上销售。
马沙力海说,他对枸杞品质要求非常严格,自己通过联系深圳农业专家,与家人视频连线,检验枸杞质量。他也有一套筛选标准,从枸杞的颜色、口感、形状,再到肉质厚度、颗粒匀称程度以及破损率,都要仔细考量。
有了质量保证,马沙力海的枸杞深受顾客青睐,2020年收入达18万元,2021年“双11”线上销售枸杞400单,帮50多户村民找到了销路。
追梦
“村民对市场需求了解不足,造成枸杞滞销,无法挽回损失。”在马沙力海看来,村民很多时候是“靠天吃饭”,为了避免损失,他准备建立采摘、生产、加工、销售、存储为一体的农庄。
为了早日建起农庄,2022年,马沙力海回到泉水村,在6公顷的土地上打造名叫“八月的枸杞地”农庄。之后,马沙力海又组建创业团队,吴正鸿、陈学伟、冶法土买3名年轻人加入。
创业离不开政府的支持。马沙力海说,团队中的吴正鸿有机会参加了政府组织的电子商务培训,学习网上销售经验。在共青团德令哈市委支持下,泉水村驻村工作队帮助团队解决枸杞病虫害等问题。
除了严格控制枸杞品质,马沙力海和团队在产品包装、宣传上也下了很大功夫。“如果产品包装设计千篇一律,很难得到消费者青睐,要给消费者一个买你东西的理由。”团队成员冶法土买说,通过淘宝消费趋势,他们发现很多人喜欢“单人份”包装,尤其是年轻人喜欢精致的小包装,所以把产品做成小克数包装,方便携带、利于保存,成为一种时尚新颖的伴手礼。他们还准备将青海各地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印制在包装上,用于提升品牌影响力,让更多的人了解青海。
奋斗
马沙力海和团队利用网店销售、直播间带货等方式,发展泉水村枸杞产业,在奋斗创业的路上还帮助乡亲们开辟了增收的新路子。在马沙力海团队的带动下,泉水村村民陆续加入电商销售行列。团队成员陈学伟说:“现在有些村民已经习惯把自家枸杞放在平台上卖。今年6月,20多户村民到农庄直播带货,每户村民收入在一万元左右。”
今年2月,马沙力海和团队第一次尝试直播带货,两个小时,100份枸杞产品抢购一空。“从成立农庄到现在,团队一共做了近百场直播带货节目,平均每场卖掉2000元的枸杞产品。”马沙力海说。
“直播带货吸引客户的‘法宝’,就是给产品加个好故事。”团队成员吴正鸿介绍,每次直播前,他们会提前做好文案,力求把产品故事讲得生动有趣。今年6月,他们把直播带到田间地头,给客户带来新的体验。
未来
“看着大家收入逐年增加,这成为我继续前进的动力。”马沙力海说,虽然做枸杞产业很辛苦,但这几年自己成长很快。在他的记事本中记录着2023年的目标:扩大枸杞生产规模、做200余场直播带货、为特殊群体提供就业岗位。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作为新时代青年,马沙力海感慨万分:自己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肩负起乡村振兴的时代重任,依托柴达木盆地独特的地域优势,充分发挥网络直播带货优势,助力乡村振兴,带领更多乡亲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让家乡更多的枸杞产品销往全国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