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南新闻网讯 城乡居民医保筹资标准从2019年的858元提高到了2022年的1030元;实施DRG付费后,城镇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次均住院费用和平均住院费用实现了“双下降”;药品耗材集采使冠脉支架从均价1.3万元降至700元左右,平均降幅达93%……
如果说过去是医保制度从无到有的开始,那么现在就是从有到优、从优到精的蜕变发展。
如今西宁市已形成“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医疗保障体系,医保红利让罕见病患者看到希望,让慢性病患者买药省钱,让每个特殊群体感受到温度。
市医保局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提升参保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切实把践行“两个维护”书写在助推医疗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
逐步健全待遇保障机制
“孩子出生两个月时因重症肺炎在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住院,住院十几天总共花费了5万多元,这笔费用对我们农民家庭来说压力不小,当得知孩子的新生儿医保报销下来、我们只需支付1万多元时,我们全家人都激动得直掉眼泪,这是改革带给我们实实在在的红利!”湟中区大才乡上措隆村村民小马激动地说。
十年来,西宁市着力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更好满足了参保群众多元化医疗保障需求。在进一步筑牢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道保障线”的基础上,在省内率先开展商业健康保险“夏都惠民保”,加快构建“基本医保+大病医保+医疗救助+商业补充保险”四层保障网,梯次减轻参保患者医疗费用负担。
医保支付改革驶入“快车道”
“医保支付方式从‘按项目付费’到‘按病组付费’,不仅可以降低医保支付,还可以推动全国医保标准的统一。作为医院,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成本控制,努力控制和降低医药费用,减轻患者就医负担。”西宁市第二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西宁市积极推行医保基金总额预算管理下的按人头付费、按床日付费、按病种付费等多种付费方式结合的多元复合式支付方式,医保的杠杆撬动作用得到发挥,促使各医疗机构由“要我控费”向“我要控费”转变,有力助推了全市“五医”联动。
药品耗材集采减轻就医负担
“2020年年底我做了冠脉支架介入治疗,刚好赶上冠脉支架降价,成为政策落地后的受益者。本来植入4个支架需要花费3万多元,最后2000多元就解决了,减轻了我们的就医负担。”市民周先生说。
2019年以来,西宁市已成功落地使用国家、省级及省际联盟集采中选药品411种和15种中选医用耗材,其中国家组织集采五个批次218种药品,平均降幅71.43%;省级组织集采69种药品,平均降幅43.54%,省际联盟组织集采76种药品,平均降幅55%,人工晶体等7种医用耗材平均降幅73%。集采中选药品覆盖降压、降糖、抗肿瘤等常用药品及特殊药品,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药纳入医保范围。
“群众多跑腿”变“数据多跑路”
“退休后我在成都市居住,在成都某医院门诊就医时花费700多元门诊费用,直接刷卡结算了,真正实现了就医即时结、少跑路,为参保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市民刘女士说。
近年来,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稳步推进,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普通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规模不断增大,至目前与全国31个省份的5万多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跨省异地住院直接结算。全市有109家定点医疗机构和75家定点零售药店同时纳入跨省异地就医购药直接结算范围,解决参保群众异地就医、购药需求,省外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率达到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