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要闻

让特色产业强起来

来源: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2022-12-01     作者:苏烽

说起“永花”,对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蓄集乡伊克拉村的乡亲来说都不陌生。永花,曾是伊克拉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身为牧户家里却没有牛羊,和两个女儿租住在每月100多元租金的民房里,生活充满了艰辛。

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没有脱贫乃至致富的路子,永花只能打点零工维持生计。那些年,永花家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仅有2960元。

而在伊克拉村,不仅仅是永花要面临这种窘迫和困境。当时的伊克拉村距离德令哈市180公里外,88户227名牧民分散居住在北部山区,传统的畜牧方式和单一的收入来源,让村里各项事业的发展尤为缓慢,更别说让乡亲们翻过大山,走出家门。

住进德令哈县城的牧民安置小区陶尔根家园,购置13头奶牛和村里一起靠畜牧产业脱了贫致了富,在合作社的奶制品公司有了份稳定的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伊克拉村紧跟党的政策和方针,结合牧业村发展实际,制定发展规划和方案,购置商铺、成立合作社发展畜牧产业、引进民族装饰品雕刻公司带动村民致富、建设村畜产品加工厂等产业发展项目的陆续实施,永花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改变,正如其名一般,“幸福之花由此永远绽放”。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立冬时节,走进永花所住的陶尔根家园,靓丽的蒙古族特色楼房依次排开,家家户户门前停着小汽车,小区花园的亭子里老人们围坐一起下棋、健身,其乐融融,昔日逐草而居的牧民已经完全融入城市生活。

然而,随着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进一步增速,伊克拉村同样面临着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如畜产品销售渠道不广,难于跻身更高平台的市场,“肉”香也怕巷子深,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中,如何让村里的发展更进一步?

“这些年,我们村结合村情实际谋划建设了一批质量高、收益好的项目,群众的钱包鼓起来了,日子好起来了,我这心里也踏实了,干劲更足了!”伊克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才仁东德布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后对村子未来的发展脉络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有了指引和方向。

依托伊克拉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为龙头,投资70万元用于发展牦牛养殖产业,补齐村集体经济竞争力不足的问题,拓宽村民致富渠道;建设伊克拉村畜产品加工厂,把牧民家里的牛羊转化为特色产品,推向更宽阔的市场……围绕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用实际行动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继续走产业推进乡村振兴的致富道路,伊克拉村正向着新的阶段迈出脚步。

期盼在新时代新征程的进程中,让老百姓都能过上更加幸福、踏实的好日子。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