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气蓬勃的陶尔根家园。本报记者 祁国彪 摄
立冬后没过几天,大漠戈壁上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早晚已是寒气袭人。距离德令哈市区3公里多的陶尔根家园里,按照这里的居民划分所在区域,错开时间组织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宣讲。
“陶尔根家园”在蒙古族语言里意为“丝绸缠绕的地方”。数年前,来自德令哈市数个乡镇千余名蒙古族、藏族农牧民群众,相继搬迁到这个小区。德令哈市蓄集乡伊克拉村的蒙古族村民永花,便是当时领着两个儿女、带着简陋的家当搬到小区的住户之一。
蓄集乡上的人员在小区惯常组织各类活动的场地上,召集群众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在一个阳光暖和的午后,在乡上的奶制品公司从一早忙乎到中午的永花,垫巴了几口午饭便匆忙赶来听宣讲。
“我们经过接续奋斗,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永花虽然此前在家里的电视上听到了这段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振奋人心的话,这会儿又仔仔细细听了一遍宣讲,心里依然感到涌起了一股热、一股劲。
这段话里分明有自己一家三口人脱贫致富的日子,有整个伊克拉村的乡亲靠党和政府牵着手,走出大山、摆脱贫困、奔向梦想的里程。
在搬迁到陶尔根家园小区之前,伊克拉村的近百户蒙古族乡亲,在德令哈市城区以东160多公里的山峦间逐草而居,放羊挡牛、艰辛生活了几代人。
伊克拉村地处查汗哈达山区腹地,其间地貌以高山为主,虽然这里有“动物天堂”的美誉,却挡不住土地贫瘠,草山承载量弱,以及村庄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各种侵袭,使得这个单一“自然游牧”的纯牧业村,成为德令哈市地区出了名的重点贫困村。世居村里的永花一家人,虽说在村里有一人的草场份额,却因家里没有牲畜,对于牧民来说就等于没有收入,日子过得也就格外“难心”,成了重点贫困村里的重点贫困户。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没有多少文化的永花觉得党的二十大报告里的这些话说得实在、说得有情有义。伊克拉村和自己的一家人,正是依靠党和政府不遗余力地“拉巴”走上了宽广大路。
2016年的春天,这个永花一辈子也忘不了的季节,成为伊克拉村和永花一家人实质意义的“春天”。
伊克拉村世居“山窝”里的乡亲,搬进了建在德令哈市区的“游牧民定居工程”——陶尔根家园。村里的牧户几代人沿袭下来的生产生活方式,在这个“春天”里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从代代相传的“自然游牧”变为“生活在市区、生产在牧区”,像做梦一样实现了“牧民向市民转变、牧区向市区转变、帐房向楼房转变”。
搬进的新家里设施一应俱全都是新的,这样的新生活,是永花和众多一起搬来的乡亲以前连想也不敢想的。可是,操心惯了一家日子,曾经吃了不少苦的永花,因为远离了草山、牲畜,自己又没文化没技能,靠啥过后面的日子呢?这样的“心里没底儿”,让吃住都变好了的永花连着几夜都睡不安生。
然而,整个伊克拉村和永花一家在党和政府铺好的路上,从一步步地走到慢慢跑起来,此后发生的若干变化,让村里众多的“永花”们感到此前的诸多忧虑都是多余的,党和政府早已赶在前头替他们想好了,做到了。
就在伊克拉村站在新的“路口”感到茫然时,海西州和德令哈市及时给伊克拉村送去了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领着村民开展精准扶贫,走家串户摸排贫困对象,梳理致贫原因,手把手帮助村里经历挫折和困顿的生态畜牧业合作社“重打锣鼓另开张”,请来州、市相关部门懂市场、善经营的人员给村里的重点贫困群众“量体裁衣”,指点脱贫致富的路子。永花即是其中“精准施策”的受益者。
一向靠放牧维持一家生计的永花,离开草山牲畜便没有了更多的选择,更谈不上文化和技能当本钱。但贵就贵在“精准”,驻村干部的“慧眼”看到长期生活在牧区的牧户多擅长奶制品的制做,这也恰恰是永花的“拿手戏”,加上永花本身又能吃苦耐劳,永花顺理成章地加入到德令哈满都胡联合社奶制品加工扶贫项目产业队伍中。一群“永花”们从牧民变成了居民,随即又从居民变成了产业工人,每月都有2500元的稳定收入,一家人的日子也有了稳定收入。而与永花一起脱贫的伊克拉村的乡亲们,2021年脱贫人口人均收入达2.1万元,全村的牧民群众人均收入为1.9万元。
在这个冬季,党的二十大精神在伊克拉村汇成“暖流”,为这里注入了勃勃生机和无限希望,召唤和引领着这里的群众,在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的起点上,以新风貌、新作为作出新贡献,书写新篇章。
而与此同时,伊克拉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马车”,经过多年的积累与“磨合”,在新征途上已奋发前行,努力让曾经贫困的伊克拉村迎着新时代的春风,以更好地发展挺起腰杆儿。
伊克拉村委会副主任包木加对村庄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村“两委”班子紧密结合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伊克拉村的发展上推出一系列新举措。他说:“陶尔根家园购置320平方米的两层商铺,租赁费就有3万元;结合牧民积累放牧经验形成的优势,购买良种母羊发展牲畜繁育,收益在3.5万元以上;整合回乡大学生青年创业扶贫项目和省级奖励发展资金和牧户自筹资金等,以村集体经济+牧户入股模式,使具有民族特色的加斯乐民族装饰品雕刻有限公司在经营和效益上取得更大发展;以‘伊克拉村+致富带头人’发展模式,与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合作,从事牛羊肉收购销售,努力使村民的收入翻番;把产业发展资金投入到德令哈苍克尔畜产品销售公司,既给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也给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贡献力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伊克拉村第一书记贺德才说,通过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我们对伊克拉村未来的发展更加信心百倍,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新任务、新目标,伊克拉村的发展还需破解项目定位不够精准、发展不平衡、缺乏专业技术人才等难题,伊克拉村还需在新的征程上接续奋发前行……
在伊克拉村的“前世今生”每一步蜕变中,无不激荡着“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的强音。面向未来的新征程,伊克拉村正以昂扬的姿态,沿着党的二十大指引的道路铿锵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