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要闻

【二十大精神在基层】 新产业“蚓”出致富新路子

来源:西海都市报     发布时间:2022-12-13     作者:李增平 马瑜红

黄南新闻网讯 蚯蚓是疏松土壤、帮助植物生长的益虫,也是重要的中药材。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街子镇吾土贝那亥村52岁的村民韩发图麦,去年开始养殖蚯蚓,小蚯蚓不仅“拱”出了循化养殖业的新路子,还“蚓”出了一条致富的“金链条”。

“北漂”回乡二次创业

11月1日,走进循化县街子镇吾土贝那亥村蚯蚓养殖大棚,只见一行行整齐排列的田垄,那就是蚯蚓“养殖床”,翻开泥垄,下面是密密麻麻的蚯蚓。

“蚯蚓的生长与土壤的湿度和温度息息相关,现在我们浇水松土后,它们就开始过冬了。”蚯蚓养殖户韩发图麦正拿着小耙子忙着给蚯蚓田浇水施肥,并不时蹲下身来翻动一堆堆蠕动的土褐色小蚯蚓。

52岁的韩发图麦已经是一名5岁小孩的奶奶,但北漂多年的她,不想只是带孙子的奶奶,她想在家乡开启自己的二次创业,带领乡亲们一起富起来。

2008年,韩发图麦和丈夫、儿子和儿媳一起到北京开饭馆,一干将近10年。在外打拼,看着孩子们成家立业了,饭馆的生意也不景气,一家人商量后决定返乡创业。

“当时回家带孙子,在网络上看到一位80岁奶奶创业成功的故事,我想,她能成功,我也能行!”有了这个念头,韩发图麦通过网络搜集各种创业方向,最后她将目标锁定在蚯蚓养殖。

“蚯蚓的养殖主要在广东、山东等地,以药用为主,市场需求也不错。后来了解到蚯蚓在东北也有养殖,我想着在青海也可以。”下定决心后,韩发图麦联系了山东一家养殖公司,开始了第一年的尝试。

“蚓”出致富新路子

“第一年没有经验,很多知识和技术不到位,加之黄河边上风比较大,动不动就会把大棚篷布给吹烂、吹跑,损失挺大的。”韩发图麦说,“去年一亩地挣了2万多元,跟之前的预期相差甚远。今年吸取了去年的经验,把篷布换了,再跟养殖专家学习交流,今年的收成还不错。”

韩发图麦告诉记者:“蚯蚓收好后经过清理、晒干,发往甘肃兰州、新疆等地,今年市场行情很好,每斤活蚯蚓能卖到30元,晒干后能卖到70元一斤,一亩地年利润达到了20万元左右。”

蚯蚓养殖的新路子也带动了周边群众就业。“养殖蚯蚓很简单,干活轻松,收入不错。”在这里打工的韩克力木说,一天工资有150多元,每天有活干,有钱挣还能照顾家里的老小,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挣上钱。

韩发图麦的手机中保存了很多关于蚯蚓的资料,相册中最多的是各种观察蚯蚓生产的图片和视频。屏幕上显示的是各种大大小小蠕动的蚯蚓,当问及韩发图麦的感受时,她给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答案。

“明年我打算养蟾蜍,这个更让人害怕。”韩发图麦说,刚开始接触蚯蚓时,也有一些不适,但慢慢接触下来,看着这些黄土里的“软黄金”,她也逐渐适应了,还喜欢上了它们。

让蚯蚓成为致富新招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我们村党支部书记韩学良,带领我们一起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当时的报纸我也留下来,闲下来会翻一翻,再想想自己未来的规划。”韩发图麦说,“今年是我养殖蚯蚓的第二个年头,处于尝试探索阶段,接下来经验成熟了,会扩大养殖规模,带动更多人创业致富。”

韩发图麦计划着继续扩大养殖面积,调整产业规模,利用好当地优越的地理环境,增加以蚯蚓为饲料的蟾蜍养殖,打造一条以蚯蚓养殖为基础的绿色生态产业链,用深藏在地里的“软黄金”带动周边村民增收致富。

作为一名连任的村党支部书记,韩学良见证了吾土贝那亥村近年来的巨大变化。他说:“扶贫先扶智,我们村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组织党员群众参加了致富带头人培训,学到了先进的技术和理念,村里有了致富的新产业、新路子。”

韩学良表示,接下来将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引领作用,复制推广这种立体种养模式,扩大基地规模,深入推进农业+发展新模式,发动更多人以务工、入股等形式积极参与到蚯蚓引种、培育、加工、销售全过程,将养殖规模再扩大、让加工程序更规范、把销售渠道再拓展,让蚯蚓养殖产业成为吾土贝那亥村致富的新招牌!

记者手记

乡村产业发展中,我们见到过果蔬种植、牛羊养殖、中药材种植等,其中少不了一个个勇于探索的奋斗者。“她能成功,我也能行!”52岁的韩发图麦北漂回乡后在乡村大舞台大显身手,勇于尝试、克服困难,探索出当地农业养殖的新路子。

韩发图麦凭着满腔热忱和执着的信念,为这个黄河岸边的村庄产业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新路子,产业发展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也让村民腰包鼓了起来,日子越过越红火,书写了因地制宜谋发展、创新引领兴产业的生动故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要振兴,乡村特色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等重要举措不可或缺,希望有更多像韩发图麦一样的奋斗者,投身于乡村振兴的大舞台,建设家乡,发展家乡,共同创造美好的生活。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