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南新闻网讯 冬日里的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乡村宁静祥和,从空中俯瞰,一块块土地从山脚延伸至山顶,在阳光下折射出银色的光芒,很是壮观。这是大地在积蓄能量,为了春天更好地播种希望与美好。
10万亩土地穿冬衣
“一切准备就绪,静待春来!”12月16日,一场雪悄然而至,站在换上冬装的土地上,互助县农业农村和科技局局长星全鹄很激动,似乎呈现在他眼前的不是光秃秃的土地,而是一片希望的田野。
秋收后,互助县抓住秋覆膜的有利时机,在蔡家堡、西山、东山、五峰、哈拉直沟、丹麻等乡镇集中开展秋季覆膜工作,赶在土地封冻前完成10万亩秋覆膜任务,为来年推广马铃薯覆膜栽培技术奠定基础。此时,看似平静的土地下涌动着力量,生机潜伏。
星全鹄介绍,互助县坚持把秋季全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作为调整现代农业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及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下乡,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在多个乡镇遴选适宜地块,发放秋覆膜70万吨,投入覆膜机230台、旋耕机160台,广泛推广秋季全膜栽培技术,做到地块、物资、机械、技术“四到位”。截至目前,全面完成10万亩秋覆膜任务,建立集中连片万亩示范基地3个、千亩示范基地12个,集中连片的秋季覆膜成为乡村一道亮丽的风景。
农牧业年总产值达45亿元
今年,互助县秉承品牌强农理念,聚力打造“七彩农业”金色名片,全力推进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全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先行示范县建设。全县播种各类农作物96.3万亩,其中粮食作物56.57万亩,油料作物28.51万亩,蔬菜8.25万亩,其他作物2.97万亩;粮食作物产量达12.79万吨,油料作物产量达6.11万吨,蔬菜产量达16.7万吨;畜禽存栏74万头(只),出栏51万头(只),农牧业年总产值达45亿元。
45亿元总产值,让企业、种植养殖户、农民、务工人员喜笑颜开。互助县建设5000亩“供港”蔬菜基地、5600亩菜薹种植基地,重点在南门峡、塘川两个乡镇各建立1个千亩基地,在南门峡、林川、丹麻、哈拉直沟等乡镇建立9个百亩基地。入秋以来,“供港”蔬菜和菜薹喜获丰收,其中菜薹产量达1.12万吨,产值达5600万元。
通过订单销售、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方式,高原夏菜、八眉猪等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远销广东、江苏、香港等地,输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44万吨,销售额达16亿元,带动群众增收4280万元。各类新型经营主体累计吸纳劳动力4.1万人,人均增收7000元以上。
科技和人才引领是关键
巨大的经济效益背后,科技和人才引领是关键。互助县农业农村和科技局充分发挥“双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优势和“九三学社院士工作站”资源优势,积极申报“昆仑英才·乡村振兴人才”计划,组建油菜、马铃薯、蚕豆、小麦(青稞)、蔬菜等7支专家团队,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地膜覆盖栽培、农机深松、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先进适用技术,主推技术覆盖率达95%。全力巩固科技特派员试点成果,启用4个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引进40名省内外专家,实现“三区”科技人才和科技特派员工作有效衔接,良种良法推广增产增收效应明显。
秉持种子就是农业发展的“芯片”理念,持续推进杂交油菜制种大县建设,争取国家“北繁高地”核心区建设项目落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邀请中科院王汉中院士指导,加强与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大学等省内外科研院校的交流合作,引进培育80多个新品种,年建立优质春小麦、马铃薯种薯、杂交油菜等制繁种基地20万亩,各类作物良种化率达98%。
成果接踵而至,星全鹄如数家珍:互助“高原草莓苗”荣获全国草莓产业大赛金奖,下寨65、青薯2号、青薯9号等优良种薯享誉国内,“青杂”系列杂交油菜远销俄罗斯、蒙古等国,制种面积和销售量均为全国第一。
守牢“三条底线”
建好“三个基地”
今年6月,互助县被评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成效明显激励县,获得奖励资金2000万元。10月,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公布2022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全国有100个县入选,互助县成功上榜,是我省唯一入选的县。星全鹄高兴地说:“这一年收获满满,下一年信心十足。”
星全鹄表示,明年,互助县农业农村和科技局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守住粮食安全、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筑牢农产品质量安全防线,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将不低于56万亩,油料作物稳定在28万亩,蔬菜面积控制在8万亩,力争粮食产量突破13万吨大关。
建好“北繁高地”核心区,建立杂交油菜、马铃薯、蚕豆、小麦等作物高标准制繁种基地10万亩,工厂化繁育菜薹、“供港”蔬菜、草莓等种苗2500万株以上,建成投产八眉猪繁育场,提升良种生产及种苗自给能力;建好万亩油菜种植及制种基地、万亩马铃薯种植及制种基地、万亩蚕豆基地、万亩蔬菜基地“四个万亩示范田”基地;围绕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集中打造一批“叫得响、卖得俏”的拳头品牌,推动产业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