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也就是被群众称为“新十条”的防疫优化措施,我省随后也出台了落实意见,对百姓关心的风险区管理、核酸检测、隔离方式、就医购药、老年人疫苗接种、学校疫情防控等方面作出了更加优化和精准的要求。
随着“二十条”优化措施和“新十条”的出台,青海大街小巷的烟火气又慢慢回来了,工厂开工、车流不断,收快递、送外卖,生产生活正在逐步恢复正常。不仅如此,不用天天排队“捅嗓子眼”了、不用走到哪都要“进门扫码”了、可以回家探亲了……这样的“解绑”,让许多人发出感叹:“我们终于等来了这一天!”
当前,疫情防控工作重点从防控感染转到医疗救治,如何稳定情绪摆脱“变阳”焦虑,需要我们廓清认识、理性看待,正确认识疫情形势和“新十条”措施,为进一步科学防护调节心态、增强信心。
从当前疫情形势来看,奥密克戎病毒传播力虽然增强,很多人都“阳”了,但是其致病力和毒力大大减弱,监测数据证实了这一点,目前感染人群中轻症状和无症状感染者达到了90%,这提示我们对于奥密克戎不必过于恐慌。对于普通人群而言,在疫苗的保护之下,新冠病毒对人体的危害性已经大不如前,我们面对病毒的信心比之前强了很多。
奥密克戎病毒致病性的减弱,表明迎来了优化调整防控措施的转机。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群众在乎健康,也在乎生计,很多人表示经不起疫情一轮又一轮的“折腾”了,那么如何用好转机确保疫情不失控、经济不失速、安全不失守,是当下必须要回答好的问题,更加科学精准的防疫优化“新十条”,就是顺应民生民情的求真务实举措。
坚持边防控、边研究、边总结、边调整,走小步、不停步,是我们因时因势科学审慎的必然选择,也是抗疫实践中证明行之有效的重要经验。如果看不到新冠病毒致病性不断减弱的客观事实,那么固守不变就会带来代价高、收益低的后果。党和政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初心不变,防疫“战场”未撤,各种不确定性依然存在,保持防控战略稳定性的同时,实事求是地以防控措施的灵活性做到对疫情形势的有效应对、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统筹,不仅让我们看到战胜疫情的希望,也看到了民生保障和未来经济发展的希望。
我们还要看到,近三年来艰苦卓绝的抗疫斗争,不仅使绝大多数群众避开了新冠病毒最致命的传播时期,而且明显提升了抗疫的能力和系统的韧性——疫苗研发和接种取得了积极进展、医疗救治能力得到提升、医疗资源和医疗服务的准备更加充分。这样的医疗保障为我们应对当下和下一阶段的疫情创造了许多有利条件,也为我们直面疫情赢得了主动,让我们对优化防疫措施更加有信心、更加有底气。对于特别牵动人心的老人、孕妇、儿童、基础病患者等,“新十条”的精准防控策略会为“脆弱群体”提供更有效的医疗资源配置,个人也要尽到自身防护责任,按照“新十条”的要求做到疫苗“应接尽接”。
适当的焦虑情绪可以促进我们做好自身防护,但对当下的疫情过分恐慌是没有必要的,健康的心理也是保证身体健康、做好防疫应对的重要基础。我们要学会调节心态、管理情绪,多关注官方报道和权威专家分析,了解疫情信息及防控科普,学习掌握科学的防控治疗措施,少听信非官方渠道传播的小道消息,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跟风、不盲从、不过度解读。
没有一个寒冬不会过去。让我们以清醒的理智和坚强的信心更从容地应对疫情,用科学防控之智、统筹兼顾之谋夺取抗疫的全面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