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电子材料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一台台生箔机在各自“定制化工作间”中满负荷运转。
“我们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浪潮,紧盯‘建设一流锂电铜箔企业’发展目标,在党建引领下,不断激活非公企业发展动能,为青海‘千亿锂电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12月27日10时,青海电子材料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阿力再一次走进生产车间,与企业职工面对面交流,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这种宣讲既‘解渴’,又鼓劲!”“‘车间宣讲会’就是给我们一线员工的政策‘大礼包’。”……连日来,阿力每一次深入浅出的宣讲都让职工备受鼓舞。
作为“青海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青海电子材料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党委牢牢把握“抓党建促发展、抓发展强党建”主基调,切实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不断实现铜箔技术向深厚积累,铜箔产品向极薄研发,以厚积薄发之势奏响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篇章。
党建为“纲” 让产业链“活”起来
“把党的旗帜竖起来 让党员形象亮起来”“党建也是生产力 抓好党建添活力”“党员亮身份 服务亮承诺 工作亮标准 担当亮作为”……在一面面党建文化墙和悬挂在走廊上方的“吊旗”点缀下,企业浓厚的党建文化氛围扑面而来。
阿力告诉记者:“打造党建文化长廊是企业探索党建文化学习路径的举措之一,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宣传党建知识,在企业营造‘处处是课堂,时时受教育’的浓厚氛围,让员工在耳濡目染中渐渐把这些记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中。”
“在这条参观通道的建设中,我们将党建文化与企业发展历程结合起来,今年7月正式‘亮相’,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了浓厚氛围。这一部分是我们专门预留的,新的宣传展板正在制作中,很快这里就可以充实起来,进一步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在生产车间可感可触。”阿力指着通道中一块“留白”解释道。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注重从青年和产业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加强和改进党员特别是流动党员教育管理。
自2007年诺德股份集团旗下青海电子材料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入驻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川工业园区,公司党委始终坚持加强党的建设,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努力树先锋,聚人心。
目前,公司党委现有70名党员,下辖四个党支部,分别为青海诺德党支部、制一部党支部、制二部党支部以及机关党支部。其中,生产一线党员占60%以上,做到了企业、车间和班组都有党员,切实把党建工作建在了产业链、供应链上。其中,制二部党支部书记刘春霞就是在这一过程中成长起来的。
开展“车间宣讲会”、检查切面质量、讲解分切注意事项……处处都有刘春霞的身影。
“作为新时代的产业工人,我们要立足岗位,苦练技术,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并发挥‘传帮带’作用,这就是对二十大精神最‘落地’的学习。”刘春霞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两个毫不动摇’,就是对非公经济最好的鼓励与肯定,指引了非公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进方向。报告指出‘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这为做好非公党建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必须要以高度政治责任感,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这条主线,夯实基层基础,坚持守正创新,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非公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党建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的‘同频共振’。”阿力说。
实干为“要”
集聚发展新动能
站在参观通道,透过巨大的玻璃向两边看,一边是生箔车间,一边是分切车间,现代化的“高精尖”设备整齐排布。
一眼望向生箔车间,48台生箔机在各自“定制化工作间”中满负荷运转,生箔机控制系统上清晰显示着速度、收卷张力、长度等。整个车间实现作业流程数字化管控,智能终端无缝采集,电子表单无纸化作业,数据实时自动汇总。另一边的分切车间内,从烘干到分切再到收卷,工作人员根据各自岗位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这就是我们的二期项目。”青海诺德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永贞介绍道。
面对疫情带来的影响,公司党委努力“破局”,把党建工作的优势活力转化为企业的脱困优势和发展优势,助力企业扩充产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作为诺德股份在青海投建的年产4万吨动力用锂电铜箔项目的重要部分之一,公司党委和领导班子扎实推进青海诺德二期年产1.5万吨动力用电解铜箔项目建设,2022年7月,二期项目建成投产。项目主打6微米以下高端动力电池用锂电铜箔,同时可实现任意规格锂电铜箔产品的柔性切换。
产能如何提升?从外观看,看似与一期项目相似的背后实则“暗藏玄机”。
李永贞向我们揭秘:“事实上,青海诺德二期项目中,我们更注重智能化水平的提升,并在单机产能上寻求新的突破,就一台生箔机而言,产能增加了1/3左右。在行业顶尖生产设备、中控系统、在线检测设备和信息追溯系统的助攻下,铜箔生产线已经实现了生产数据可视化、生产过程透明化、生产现场智能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这为企业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做大做强高档电解铜箔产业、完善新材料产业链条、增强青海省锂电产品竞争力、促进锂电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看着眼前动力满满的生产线,青海诺德二期生产经理,同时也是预备党员的赵良勇充满信心地说:“项目投产后新增就业220人,如今整个生产系统运行良好,将逐步实现达产。相信在公司党委的带领下,企业订单一定会稳中有升,我们也将把工作热情转化为实际行动,助力企业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创新为“基”
保持铜箔行业龙头地位
“铜箔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一定是轻薄化、高抗张、高延伸率。目前,我们已成功试产3.5微米超薄锂电铜箔,这也是着眼当前市场需求进行的预研发,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说到这一突破,李永贞难掩喜悦。
研发一代、量产一代、预研一代,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产品质量达国际先进水平。从35微米至5微米,再到3.5微米,厚度不仅仅是数字的变化,更凝聚着研发人员付出的努力。
“锂电铜箔生产虽只有四道工序,听起来简单,但要做到外观没有瑕疵,性能优异,却极其艰难。”青海诺德新材料有限公司研发工程师张有勇说。
从生产线上摸爬滚打积累原始数据,到扎实做好品质检控,再到成为技术研发团队中的一员,不断研究改造方案、调试各种设备和添加剂配方,一路走来,张有勇并不容易。他坦言:“生产一线的经历对于参与技术研发可谓大有裨益。”
走进研发中心,一台智能化、高效能全自动生箔机正在等待安装调试。“这是我们目前推进的工作之一。”张有勇说,“电解铜箔生产的核心壁垒在于电解液配方和设备调试。而对于铜箔产品的研发,从构思到落地要经历论证、实验、试产等诸多步骤。虽然困难重重,但我们就是要在一次次调试中不断提升产品质量,进行技术革新。”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为了实现锂电铜箔产品从有到优,由优到强的转变,公司党委和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在生产制造扩大规模、稳步发展的同时,逐年加大研发投入。据统计,2022年1月-10月青海诺德研发投入达6千余万元。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从高质量发展到产业体系建设,从科技创新到人才培养,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
“作为青海省50强企业、全国铜箔制造的龙头企业,我们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积极协同上级党委建设好企业内的党建工作,继续加大铜箔技术创新力度,在成功试产3.5微米超薄锂电铜箔的基础上,不断开辟发展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着力打造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新产品,努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一流铜箔制造企业,为青海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添砖加瓦。”李永贞说。
记者点评:
为共识下的 双向奔赴点赞
本报记者 郝 炜
作为“青海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青海电子材料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党委“抓党建促发展、抓发展强党建”的扎实努力,让我们看到,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并已成为越来越多非公企业管理者的共识。
“一场在铜箔制造产业的‘深耕细作’”以及企业的龙头地位告诉人们,做好党建工作,非但不会影响非公企业发展,反而使非公企业更加充满活力。
公司的“学习”说明了这一点:党建文化长廊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宣传党建知识,将党建文化与企业发展历程结合起来,让党心与民心的双向奔赴可感可触。正因为生产一线党员占60%以上,党建工作做实在产业链、供应链上,促使党建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同频共振,面对面的“车间宣讲会”也就成为对党的二十大精神最“落地”的学习,成为员工对政策“大礼包”最深刻的体认。
长期以来,正是在公司党委和领导班子带领下,员工干劲大、信心足,公司引擎红、动能新,“二期项目”铜箔生产线实现生产数据可视化、生产过程透明化、生产现场智能化,公司上下不断焕发精气神、干出新气象。
企业的“创新”说明了这一点:从35微米到3.5微米,企业的“极致薄”之路让我们看到广大员工“起跑即冲刺”的内在魂魄和公司党委努力树先锋、聚人心,不断激活非公企业发展动能的重大成果。
量产一代、研发一代、预研一代,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企业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党建引领、建设一流、动力澎湃,企业正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做大做强高档电解铜箔产业、完善新材料产业链条、增强青海锂电产品竞争力、促进锂电产业高质量发展。
未来可期,奋斗以成,必须激活非公企业党建活力因子。如此,在铜箔技术上向深厚积累,在铜箔产品上向极薄研发,以“厚积薄发”锚定行业未来发展方向,企业必将奏响无数高质量发展生动篇章。
事实一再表明,党组织是非公企业的战斗堡垒。加强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就抓住了生产力的关键,企业的发展就会如虎添翼、绩效倍增;就能把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把党的组织和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形成党建与发展的双赢格局和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