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年明所在车间“全家福”。 马建林 摄
风火山守隧人。 马建林 摄
鄂年明指挥起拨道作业。 马建林 摄
鄂年明带领车间职工在风雪中整修风火山隧道设备。 桂连鑫 摄
□王 华
风火山隧道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隧道,全长1338米,轨面海拔4905米,那里高寒缺氧,昼夜温差大,年均气温零下7摄氏度,冬季最低气温可达零下40摄氏度,很少有人知道,为了守护这座隧道,确保“天路”畅通无阻,有一群人常年默默坚守在那里,无怨无悔,无私奉献,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格尔木工务段秀水河线路车间主任鄂年明便是其中优秀的代表之一。
一
2005年底,听说即将开通运营的青藏铁路格拉段需要人,这让当时37岁,在西宁工务段工作多年的鄂年明心中激动不已,他想都没多想,立刻报了名。没有人明白,他有多么渴望在更接近蓝天白云的地方倾听火车的鸣笛声。鄂年明是一位“铁二代”,父亲曾经是西宁车辆段的职工,在鄂年明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听母亲说,父亲生前经常会说起关于青藏铁路的故事,也曾提到过“青藏铁路要是能修到西藏就好了”的话,不知怎么,小小的他竟然把这句话记在了心里,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对“父亲”这个词的理解和对父亲的思念竟不知不觉地与这句话紧紧连在了一起。因此,一听到格拉段要人,他心中这个埋藏已久的愿望突然就生根发芽了。他想去那个地方,他要代替父亲这个老一辈青藏铁路人去看看更高处、更远处的风景。
然而回到家,看到刚满5岁的女儿,他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是不是错了?妻子听到他报名去格拉段,尽管心里有一万个不情愿,但她知道他心中那个打不开的“结”。她明白,只要那个“结”在,他就不会真正快乐。就这样,她努力说服自己,并鼓励鄂年明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2006年2月,在青藏铁路开通运营前夕,按照组织的安排,鄂年明来到了五道梁线路工区担任工长。尽管“上山”前他已经有了足够的准备,然而当真正踏上海拔四千多米的地方时,眼前的一切还是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头晕、头痛、头胀、恶心的高原反应暂且不说,单是简陋的住宿条件就让他心中禁不住有一些失望,由于当时铁路用房还未建成,他们暂时租住在气象站破旧、没有暖气、距离铁路线路远的房子里,每天从住处到工作的地方都得花费不少时间。
要说没有一点后悔那是假的,怎么办?既然来了,就得咬牙坚持。鄂年明暗暗对自己说,来都来了,就好好干吧!他的脑海里,不禁响起自己刚上班时立下的誓言:“不管干什么,一定要安安心心、认认真真的。”一个多月后,一场突然而至的大雪让他见识了这里环境的艰苦和残酷。那天早上醒来,他和工友们准备出门去上班,可是门怎么也推不开,下了一夜的雪已经堆积了半人高,将门死死地堵住了。后来还是做饭的大师傅来了,一个人用铁锹整整铲了一上午,才终于帮他们打开了门。
自然环境的恶劣并不是最大的困难,对于刚上山的鄂年明来说,要迈的第一道坎儿还是业务技术方面的。在来之前,他在西宁工务段已经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线路养护经验,鉴于他的认真负责和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单位领导决定将他放到当时线路养护质量排名靠后的五道梁线路工区,而与他之前的养护经验不同的是,这里是青藏铁路最著名的冻土路段之一,没有成熟的养护经验可以借鉴,一切只能靠自己摸索、总结。幸好当时修建铁路的工程局项目部还没有撤走,对于冻土线路养护完全陌生的鄂年明于是紧紧抓住这个机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向项目部的技术人员学习、请教,除此之外,就是整个人都泡在学习资料中,废寝忘食地学习。他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也深知领导把他安排到这里的用意。慢慢地,他逐渐掌握了相关的技术知识,心里也渐渐有了底气,就这样,他带领大家一鼓作气,将管辖范围内的线路彻底捋了个遍,摸清了问题所在后,便集中力量开始进行整治。在大家的努力下,他所带领工区的线路养护质量一下子跃升到全段前列,这让许多当初对他有点不信任的人不由得刮目相看。在这里工作一段时间后,领导又将当时线路质量排名靠后的秀水河线路工区交给了他,他们相信鄂年明的工作能力。秀水河线路工区管辖着青藏铁路格拉段正线K1120+000-K1180+000的60公里的线路,其中就包含着“世界第一高隧”——风火山隧道。鄂年明清楚自己肩头的担子更重了。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他与风火山隧道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把人生最美好的十多年的时光都献给了这里。
二
在青藏线上,曾经流传着这样一段话:到了昆仑山,气息已奄奄;到了五道梁,哭爹又喊娘;上了风火山,三魂已归天。在秀水河线路工区工作,依然是高寒、缺氧,自然条件艰苦,这里最大的特点就是刮风,用职工们的话来说就是:一年只有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同样的工作任务,不同的工作特点,如何在短时间内尽快鼓舞士气,提升线路质量,对于鄂年明来说至关重要,他明白组织的信任里,寄托着多少的期许和厚望。他有些担心,怕自己一时半会找不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但他也是有底气的,他有多年的线路养护经历和在五道梁工区积攒下的整治冻土病害的经验。他始终记得自己最初的誓言。为了尽快掌握实际情况,他坚持一步一步查看所管辖范围内的线路,查阅之前养护情况,通过了解,他心中渐渐有了想法,那就是从细节处抓起,从细微处动手。凡是容易出现病害的处所在哪里,整治的时候应该注意的地方就在哪里。在每一次“天窗”维修作业中,作业前的安全预防提醒、机具的准备检查、整治病害中的每一个环节、施工结束后的质量回检等等,他都尽可能做得非常细致,甚至到了苛刻的地步。刚开始,有些人很不理解,说:“以前没这么干,也没见有什么事情,你一来,感觉我们工作量都增加了。”面对这种质疑,鄂年明心中精益求精的信念始终没有动摇,他说:“工作上,我就是个较真的人,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我睡觉都不安稳。”在他的严格要求和带领下,工区质量成绩开始直线攀升,看着不再被扣分,大家心里也挺高兴,好些职工不由得竖起大拇指说:“这个老鄂,还真是有一套。”
“有一套”的老鄂就这样凭借扎实而出色的成绩成为了秀水河线路车间的技术员,2017年2月他被提拔为车间副主任,2019年被任命为车间主任。在这一路的跋涉和奋斗中,变的只是他的职务,不变的始终是他在工作上精益求精的初心。作为常年坚守在养护线路一线的干部,他坚持把脚步放在线路上,把心拴在线路上,把眼睛盯在线路上。风火山隧道全长1公里多的线路,按照工作量化指标,每个月他要走两趟去巡检,在平原,这个距离二十分钟完全足够,可是在这里,却要走将近五十分钟。这个走,是慢慢地走,细细地看;这个看,不是简单随便地看,而是用心地看,专业地看。
风火山风大,风到了风火山隧道里,就犹如被施了魔法一样,不但变得更大更猛烈,而且声音也变得出奇地大和可怖,有胆小的职工一个人都不敢走一趟。隧道内外似乎完全是两个世界。有人问鄂年明害怕过吗?他笑说:“不怕,我进去一门心思在查看内壁和线路,哪有时间七想八想?”多年下来,鄂年明光在隧道的行走就达到了几千公里。除了正常的每月两次巡检,有时候这个数量还会增加。2017年,在一次巡检中,鄂年明在隧道发现内壁地下渗水影响到线路几何尺寸,他第一时间向段安全生产调度指挥中心汇报,经过专家确认,对渗水处决定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专项整治,在整治期间,每隔两小时鄂年明都要在隧道内走一趟对线路进行监控,一天下来,腿酸痛不已,晚上躺在床上,脑子还全是隧道里呼呼的风声。“那段时间特别费鞋,不过,习惯了,也没有啥。印象最深的就是有一次在隧道里监控,那天活比较多,也没有带吃的,真的是饿了好几个小时,后来段上工会给我们送来了吃的,那一刻,真的感到好温暖。”提及当时的情景,鄂年明还记忆犹新。秀水河线路车间现在有职工24名,管辖着格拉段正线K1158+000-K1180+000线路122公里,管辖着五道梁、曲吾、秀水河、风火山、江克栋5个站场。不过很少有人知道,在秀水河线路车间,在坚守风火山的岁月里,当时还是工长的鄂年明带领工友们进行技术攻坚时,曾提炼总结了车间精神:如风般的意志,如火般的热情,如山般的胸怀。这个精神一直鼓励他们至今。每一句都是他们最真实的工作写照,也映衬出他们对风火山不一样的感情。正是这令人激情满怀的精神一直鼓舞着大家克服种种困难,无怨无悔书写着属于他们自己的青春之歌。
三
作为车间负责人,鄂年明始终牢牢把控“冬防断,夏防胀,暑防洪,春秋两季防变化”的重点关键,根据冻土变化规律和特点,对病易发处开展整治攻关。特别是对风火山隧道,他更是紧盯关键。由于隧道内外存在温差,内部温度比较恒定,外面容易受日照等影响,内外结合部线路尺寸受温差影响容易发生变化,也是最容易发生病害的地方,因此,这里就成了安全把控的重中之重。“我们车间管辖的线路有‘四多’——翻浆冒泥多,冻害多,小半径曲线多,钢轨侧磨多。”鄂年明这样总结自己车间的特点。为了提升线路质量,他没少动脑筋。他不仅轮流跟着每个组到现场盯控和跟班作业,每次下班回来吃过饭后,还将大家组织到一起对当天干过的活儿进行分析总结,互相分享经验。当然,雷打不动的是他要给大家授课,讲的都是技术业务方面很实用的知识,职工听得不累,也能听得进去。他知道,提升线路质量的关键在人,而人的关键就在于业务素质的提升,在他的坚持下,大家的技术素养提高很快。
不仅如此,为了改变从前那种各自埋头干活的方式,鄂年明率先提出由车间对病害整治进行统一指挥管理,针对病害等线路整治方面的问题统一制定整改方法和措施,再分头实施,实施完之后再进行统一的分析总结。对于车间解决不了的,就提交段技术业务部门请求技术支援。这样下来,他所在的车间线路质量也在不知不觉间名列前茅。提起这些,鄂年明内心充满了自豪:“每次看着轨检车数据,知道我们的排名,真是让人高兴得不得了,觉得我们的功夫没有白下。”正是这种不断追求零误差,在精检细修上努力追求卓越的精神感染鼓舞着大家伙,车间的职工自觉学习业务知识已成为一种习惯。对于新入职人员,鄂年明也有自己的一套办法,他采取“一对一”的导师带徒模式,让工区的工长或副工长每人带一个徒弟,有针对性地“手把手”教青年职工,这相比于别的车间“一对多”带徒方式,其优势很快就凸显出来,年轻职工上手快,车间职工的整体素质也就上来了。
鄂年明不仅在工作上兢兢业业,业余时间里,他兴趣爱好广泛,干什么都像模像样。他会弹吉他,闲暇之际总会情不自禁弹上几曲;他爱好登山,休息的时候会涉足户外,攀越山峰;他喜欢自驾,休假的时候自由自在地在大自然中开心畅游;他喜欢绿植,在山上,车间的长廊里摆满了他利用工余时间种下的花花草草,不为别的,只为了给常年难见绿色的青藏高原上的工友们养养眼……山上业务文化生活单调,作为车间负责人,鄂年明总是想方设法组织大家开展一些娱乐活动:健身、打台球、打羽毛球等等。谁家有困难,谁最近思想上有点消极,他都了然于胸。上班时,他是领导;下班时,他和大家打成一片,谁有什么事儿都愿意找他,因为他为人朴实,也没有架子,是大家心目中非常靠谱和贴心的“大哥”。
有一次车间接到了一个段安全调度指挥中心的通知,说某处有严重晃车现象,需要紧急检查处理,当时已过20时,鄂年明立即组织人员奔赴现场,天气不知什么时候突然发生了变化,大风夹杂着指头蛋大小的冰雹劈头盖脸地砸了下来,他们顾不得许多,立即申请临时“天窗”上线检查处理。冰雹丝毫没有减小的意思,鄂年明趴在钢轨上检查线路高低,冰雹直接就砸在他脸上,生疼生疼的,没有办法,确保整治质量至关重要,他要为客车顺利通过负责。就在这时,不知是谁带头,同事们脱了外套肩并肩举起来,为鄂年明撑起了一片没有冰雹的“天”。提到这些,鄂年明非常动情,他说:“我真的很感动,也觉得很温暖,这小小的发自内心的举动,说明我们是一个多么好的集体,说明他们是认可我的。当时我检查线路的时候不小心膝盖碰到了螺栓上,眼泪都差点疼出来,可是一看到大家这样,我又好像感觉不太疼了。”是啊,在这个有着极强凝聚力的集体背后,是如鄂年明这样的车间干部长期努力的结果。鄂年明说,在每一个普通职工后面,都有着不普通的付出,他们长期远离家人,为了给他们减压,在不讲课也不开分析会的时候,他总会打开音响,把大家聚在一块聊天、喝茶,用这种方式尽可能地减少大家思家的难耐。
四
自从踏上青藏线格拉段,自从守护风火山隧道,鄂年明已经度过了整整十六个春秋,在这十六年里,他没有一次回家过过春节。每一次他都把回家过节的机会让给别人,他离家时女儿只有五岁,如今女儿已经成为大三学生,每一个春节他都是和家人在打电话和视频通话中度过。而已经过了知天命之年的鄂年明,再过一年多就要离开工作岗位步入退休生活,对于此,他心里是十分难舍的。“好多人不理解,说这个地方这么荒凉有什么可留恋的?他们不知道,这是一种感情。从住帐篷到住活动板房,从活动板房到砖房,再到现在条件和设施这么完善的楼房,我目睹了通车后这里一系列的变化,说句毫不夸张的话,风火山隧道哪里长了根草我都清清楚楚。我爱这个地方,因为我人生中最踏实最美好的年华都是在这里度过的。”说起这些,鄂年明的鼻子有点酸。现在,他考虑最多的,就是如何将“如风般的意志,如火般的热情,如山般的胸怀”的车间精神传承下去。“从青藏铁路开通运营至今,我们这些老职工最大的特点就是坚忍、认真,没有啥豪言壮语,总结起来,就是一个坚守。”鄂年明如是说。
当然,在退休前,他还有一个心愿,那就是等女儿大学毕业了,他要自驾带着女儿来风火山隧道看看,他要亲口自豪地告诉女儿:“看,那就是爸爸工作了十几年的地方。”没有别的,对女儿,他希望她能继承父辈吃苦奉献的精神,对自己,就像是给一个总结后面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