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要闻

“铁犁”耕沃土 “三农”阔步行

来源: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2023-01-04     作者:苏 烽 通讯员 韩玮玮

农田里进行的机械化收割场景。本报记者 苏烽 摄

凛冬季节,跟随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设施农业产业协会工作人员的脚步,来到青海柴垦巴音河农场有限责任公司,这里有着2420栋高效日光节能温室大棚,亦是德令哈市规模最大的设施农业示范基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相比过去的传统农业,荒漠化、半荒漠化的气候使得发展设施农业在柴达木地区更有优势,这样就可以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让农业产业结构更趋于科学。”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桂新立说。

农业是国家发展的基础。看着眼前连绵铺向远方的蔬菜种植基地,桂新立说:“以前没有发展设施农业的时候,这片地里种的都是‘老三样’——青稞、小麦、油菜,没有销路,种植户们也赚不到钱,大家都没什么积极性。”

曾几何时,农业生产结构单一,农作物附加值不高,土壤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始终制约着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和设施农业的推广和延伸。对此,青海柴垦巴音河农场有限责任公司作为海西州设施农业产业协会副会长单位,坚持以党建引领企业发展,不断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进而辐射带动周边农户转型发展。

“过去,企业都是自己干自己的,很难形成品牌效应和产业效应。现在,通过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我们实现了技术共享,在打造柴达木农特优品牌上,集中发力,让企业产品在市场上更有竞争力,参与的农户收益也成倍上涨。”桂新立十分看重协会带给各会员单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来到种植基地旁的100栋蔬菜大棚前,桂新立介绍说:“这是公司专门承包给周边村子种植户的大棚,是公司充分发挥“党建+”示范引领,推动周边村子发展设施农业和产业振兴的‘主阵地’。”

连排的温室大棚盖着“棉衣”,随便走进一个,其内都是温暖如春、生机盎然,菜农们忙碌地采摘菜瓜、西红柿、小油菜等各类蔬菜。在其中一栋大棚里,技术人员正在对刚从山东寿光引进的辣椒新品种“螺丝椒”进行定种试验,“我们将从2023年2月份开始在大棚进行种植,这样就可以进一步丰富德令哈市民的‘菜篮子’了。”相关技术人员介绍说,“日光温室既节水、收入又高,我们就是想通过科学种田的方式来改变传统农业的旧观念,发展多元化、规模化的农业模式,让农民在有限的土地资源获得最大的收益。”

如今,得益于海西州农牧局搭建的“线上+线下”专家团队远程支援和科技工作站的扶持,公司迈向了新的发展阶段。建设涵盖全市的物流园、实施“水肥一体化”项目,定水定肥、多个产品纳入“柴达木优品”进行优势推广……目前,企业产品已通过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认证和青海省无公害产地认证。

“党的二十大在擘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时,对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围绕产业振兴,发展高效优质农业就是今后的目标。”桂新立说,每年我们向德令哈市场提供各类果蔬4000吨左右,市场占有率达20%,极大地丰富了当地蔬菜水果市场。接下来,我们要继续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因地制宜发展设施农业,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近年来,依托基层党建的示范引领作用,海西州在推动设施农业发展的进程中有效做到了规避“风险”,把区域内有限的设施农业资源进行整合,像青海柴垦巴音河农场有限责任公司这样通过党建引领“盘活”区域产业从而实现振兴发展的不在少数。

柯鲁柯镇是德令哈地区为数不多的以农业和种植养殖生产为主的地区。走进离镇区不远的金原村,毗邻公路的温室大棚门口,一车车新鲜的蔬菜正被运往市区的各个超市、菜铺。

村党支部书记盛国朝说:“这两年,村里积极发展大棚经济,相继通过种植花卉、蔬菜、中草药等特色作物,产业发展从无到有。如今,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上多思考、多行动,想方设法解决好村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努力创造金原村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冬春种植蔬菜瓜果进行反季节销售,夏秋铺开花卉、苗木这类效益高、见效快的产品。自从有了基层党组织这个坚强的“后盾”,金原村的“大棚经济”逐渐打开了发展新格局:和州上的卓玛药业联合进行中草药种植,通过党员示范带动村民从事果蔬种植和务工,村集体收入部分反馈村里养老、适龄儿童奖学金发放……

火车跑得快,要靠车头带。柯鲁柯镇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变过去的单打独斗为今天的抱团发展,加强能人引领,强化组织领头雁作用,构建“养殖粪便肥田、秸秆加工饲草料、繁育粮种推广种植”循环经济体系,提升产业耦合关联度,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绿色有机、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振兴之路。

目前,柯鲁柯镇已初步形成了乌兰干沟村、德令哈村粮食种植基地,莲湖村、金原村果蔬种植基地,以及花土村、新秀村、克鲁诺尔村的黄牛、牦牛、生猪养殖基地,涉及农牧产业十多个,村集体经济收入累计达1153万元。

因地制宜发展设施农业打破了海西蔬菜生产的传统模式,实现了一季生产向多季生产,一季增收向四季创收的跨越,带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由传统、粗放型向精细、集约型转变,海西州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示范州建设迈出了坚实的步伐。目前,全州有日光节能温室12116栋(标准栋),规模化设施果蔬种植基地9个,占地面积661.156公顷,室内净面积403.8公顷。

“接下来,我们要继续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依托信息技术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积极引导新型农业主体大力发展智能化生产新技术,同时不断提升农牧部门自身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水平,为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高效保障。”海西州农牧局种植业科科长崔文彦说。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