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要闻

青海 : 锚定高质量发展 构建新发展格局

来源: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2023-01-06     作者:芈 峤

位于青海海西德令哈地区的光热发电厂。王国(10428169)-20230106092149.jpg

位于青海海西德令哈地区的光热发电厂。王国栋 摄

2022年已成功收官,成绩殊为不易。

若对过去五年加以总结:极不寻常、极不平凡!

五年来,我们经受了世界变局加快演变、新冠疫情冲击、国内经济下行等多重考验,困难重重,顶风前行。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海工作,两次考察青海、两次参加全国人大青海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青海发展擘画蓝图、把脉定向。

五年来,嘱托声声在耳,青海全省上下以蓝图为根本遵循,砥砺转型,扬长避短,全省经济大船沿着高质量发展新航道乘风破浪向前。

践行新发展理念 开启深刻变革

回首过去,习近平总书记科学研判青海经济社会发展,对青海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战略,使得全省发展优势越发清晰。在一系列“靶向发力”下,成绩可圈可点。

“2023年的供货合同已经拉满全年产能。”青海盐湖蓝科锂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米占胜介绍道,随着2022年6月26日,2万吨/年电池级碳酸锂项目工艺全线贯通,企业产能已达到3万吨,新的一年,企业生产火力全开,信心满满。

上技改、扩产能、降成本……五年来,虽有市场的波动、疫情的影响,但是全省上下无惧严寒,盐湖产业更是从单纯的钾肥发力,到以高科技傍身,延长产业链条,向产业集群进发。今天放眼全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其碳酸锂原料大概率来自青海盐湖。

眼下随着全国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调整,以青海盐湖产业为代表的青海产业“四地”建设发展步伐将坚实有力。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五年间,青海践行新发展理念,摒弃“傻大粗黑”的粗放性发展方式,以高质量发展为主导,经济发展从产业链前端逐步延长至全产业链,“高精尖”“高科技”“高附加值”成为青海经济的发展方向,经济发展换挡提速。

目前,青海基本建成“钾、钠、镁、锂、氯”五大产业集群,全国三分之一的锂电池出自青海;

清洁能源装机占全省电力总装机的91%,占全国清洁能源装机的18%,持续保持全国领先;

推出精品旅游线路200条,7条入选全国“十大黄河旅游带”精品线路;

青藏高原“超净区”地理生态优势被逐步放大,绿色有机农牧业越加壮大……

今天的青海,诗与远方的深度融合已渐入佳境,在那遥远的地方,绿色有机农畜产品、清洁能源产业、盐湖产业高歌猛进,产业“四地”的金字招牌越发耀眼。

守住生态底色 强化“绿色”发展

2021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切实保护好地球第三极生态。”

生态向好,底色为绿。“绿色”在青海不仅是生态环境,更是产业的颜色,还是高原百姓的生活方式。五年来,青海以绿色低碳为导向,经济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进入冬季,青海“冷产业”开始了“热发展”,近日,随着旅游回暖,“催热”了当季的滑雪和冬季露营产业。而这其中更多是外地“玩友”,他们认为,青海那高山、蓝天和空气,是久违的“清澈”感,是人与自然的完美融合。

说起生态环境,青海人并不用谦虚。五年来,三江源区水源涵养量年均增幅6%以上,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实现“双缩减”,草地覆盖率、产草量分别提高11%、30%以上。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青海湖水体面积比10年前增加约220平方公里,湿地面积稳居全国首位,蓝绿空间占比超过70%。

正是有了大自然的馈赠,加之全省上下对自然景观的保护,原生态、不可多得的景致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游玩,青海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名片”也越发闪亮。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好的生态反哺了青海独特的自然景致,更给了青海发展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的先机。

快到新春佳节,青海开泰农牧开发有限公司进入忙碌的季节,公司一批批优质的蔵羊开始供应全国市场。“近年来,通过青海省政府打造的绿色有机品牌为企业产品走出去做了强力背书,目前,我公司农产品销售额以30%的幅度逐年增长,绿色有机就是我们最大的底气。”开泰农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海麟很自豪。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绿色有机食品逐渐走入大众的视线。在马海麟看来,“绿色、纯净、无污染”是青海农牧业的天然标签。青海有机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资源优势使得这里的有机畜牧业发展大有可为。

五年来,随着青海农畜产品绿色化发展,全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同比增长140%,驰名商标同比增长100%。“青字号”产品越叫越响,“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蹄疾步稳。

孕育发展“新动能” 增添发展活力

过去五年,青海经济面对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增长动力转换等新形势,保持住了经济“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发展总基调,按照打造产业“四地”目标要求,持续孕育发展动新能。

说起新动能,不得不提及青海投资界的“源头活水”——青洽会,持续23年,从未有过缺席。青洽会成为青海经济发展“蓄水池”的同时,也成了青海经济发展的“风向标”。

五年来,新能源、盐湖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文化旅游、特色农牧等青海优势产业,成为投资洽谈的新方向。2022年,展会成功签约项目145个,总投资额达1045亿元!

今天的青海,从三江之源走来,依托良好的资源禀赋、能源条件和生态优势,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奋力建设产业“四地”的决心与成果。

五年来,从产业“四地”出发,一条条产业链、一座座产业集群“拔地而起”。

今天的青海,已形成多晶硅—单晶硅切片—太阳能电池—电池组件—光伏组件—光伏电站产业链,形成了“上游制造保障下游发电、下游发电促进上游制造”的循环体系,形成了叫响国内外的“青海造”“西宁产”。

青海围绕盐湖产业强链、延链、补链,高效推进产业链节点项目建设——

钾肥产业:持续挖潜增效,全力推动钾肥扩能增产,为端牢“中国饭碗”履行青海担当。通过优化生产工艺、盐田技术改造、加大清渠力度等手段深入挖掘企业生产潜力,启动75万吨钾肥,最大限度提升钾肥生产效率和产能产量。

镁产业:全省首个“揭榜挂帅”项目——“盐湖老卤制备无水氯化镁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顺利实施,已完成无水氯化镁脱水技术攻关任务,生产出合格的无水氯化镁产品。成功投运国内首条2万吨镁基土壤修复材料生产线。

锂产业:弗迪10GWh锂电池、金昆仑公司二期1000吨金属锂、蓝科锂业2万吨碳酸锂、中信国安2万吨电池级碳酸锂、比亚迪1000吨碳酸锂中试项目、锦泰锂业2000吨碳酸锂等项目建成投产。启动盐湖工业股份4万吨锂盐及亿纬锂能10000吨碳酸锂项目建设。

……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青海上下必将坚定信心,奋力拼搏,以高质量发展新成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贡献青海力量。

采访感言:

走向 “优而特、 特而精” 之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同时也是青海经济开创新局面的制胜法宝。

当前,全省经济发展面临新环境、新机遇、新挑战,怎样掌握持续的发展动力和经济韧性,离不开高质量发展的全力支撑。青海紧紧抓住高原绿色、有机、冷凉、光强等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凭借自己的优势资源全力打造产业“四地”建设,走出了一条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优质发展路线。并在经济发展大变局中掌握到了战略主动,在大挑战中用好战略机遇。

五年来,青海这个“遥远的地方”被越来越多的驴友写进了此生必去“游玩榜”,青海绿电“红利”被送往祖国千家万户,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成为炙手可热的网红“爆款”,青海盐湖资源为越来越多的动力电池聚能澎湃动力……

五年来,保护生态环境已经成为雪域高原百姓的共识,绿色有机农畜产品成为青海最能拿得出手的待客佳肴,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给了青海当地百姓更多就业机会,盐湖产业贯穿当地旅游、农业、高新技术产业……

五年来,青海做到了基本建成“钾、钠、镁、锂、氯”五大产业集群,全国三分之一的锂电池出自青海;清洁能源装机占全省电力总装机的91%,占全国清洁能源装机的18%,持续保持全国领先;推出精品旅游线路200条,7条入选全国“十大黄河旅游带”精品线路;青藏高原“超净区”地理生态优势被逐步放大,绿色有机农牧业越加壮大……

今天的青海正紧紧抓住建设产业“四地”等政策机遇,走向“优而特、特而精”的高质量产业发展之路。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