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南新闻网讯近日,在海北州门源县浩门镇,一只蓝眼睛的“猫”跑到村庄里,在咬死了村民家100多只鸡后却不小心把自己困在鸡舍里无法逃脱,无奈之下村民只好报警寻求帮助,在当地森林公安的帮助下,将这只“偷鸡贼”救出。
经过确认,这只猫可不是普通的家猫,而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荒漠猫。荒漠猫在小型猫科动物中体型较大,是家猫的两倍,由于毛色黯黄,像枯草一样,通常被当地人称为“草猫”。因其数量稀少,分布密度低,被认为是最神秘猫科动物之一。近年来,荒漠猫的确认记录多位于青藏高原的东部,包括四川西部、青海东部和北部,以及甘肃与青海接壤的区域。其中,荒漠猫的潜在适宜栖息地面积较大,祁连山国家公园地域广阔,是荒漠猫的重要分布区。
记者了解到,为全面掌握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荒漠猫生存状况,2019年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联合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晟研究团队启动了祁连山国家公园荒漠猫专项调查。通过近几年的调查,初步掌握了青海片区荒漠猫的种群分布、繁殖等生物学现状,特别是在门源片区发现了1个荒漠猫集中分布种群。值得一提的是,在门源县老虎沟拍摄到一只雌性荒漠猫抚育4只幼崽的画面,理论上猫科动物一胎可孕育2只至6只,但由于食物、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实际能抚养成功的最多2只至3只。此次拍到5只荒漠猫同框,表明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内食物链完整,顶级食肉动物食物来源充足,且具有较高的繁殖成功率。研究过程中,科研团队还在祁连山国家公园范围内捕捉了首批10只荒漠猫,给它们佩戴上卫星追踪设备后放生,由此获取到荒漠猫野外行踪的相关数据。研究发现,荒漠猫活动范围并不是很大,也就是3平方公里到5平方公里,野生的荒漠猫也会像家猫一样“守家”,偶有长距离移动事件,科研人员推测,可能是亚成体荒漠猫在探索新的栖息地、寻找可能配偶的过程。
下一步,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将继续加强荒漠猫的监测工作,在荒漠猫活动频繁、与当地居民相互影响较多的老虎沟区域及周边地区开展荒漠猫的专项保护,打造人与荒漠猫的共存示范区。同时,开展荒漠猫专项研究,填补荒漠猫的生态学空白,特别是荒漠猫的空间利用特征、毒杀啮齿类对荒漠猫的二次中毒风险以及荒漠猫与家猫杂交的遗传影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