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源县民政局工作人员正在做入户调查和政策宣传。马艳玲供图
“周叔,最近身体感觉好些没?有没有去医院复查?家里暖气热不?有些日子没来看您了,心里牵挂得很。有啥困难您就说,我们会尽量想办法给您解决……”1月7日,西宁市心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外派西宁市湟源县社会救助经办员马艳玲和同事来到低保户周振声家,关切地嘘寒问暖,让这位独居老人的脸上堆满了灿烂的笑容。
“快过年了,你们忙得跟陀螺一样,还专门来看我,心里又高兴又觉得过意不去。”见到民政工作人员,周振声说话的声音有些颤抖,他没忘记,当初要不是这些民政工作人员的坚持和奔波,现在他的生活一定愈发艰难。
“去年,党和政府又给我们提高了低保标准,冬天我们有取暖补助,前不久又给我们发了‘两节’补助,七七八八加起来还真是不少,我就感觉日子越过越有盼头了……”周振声感慨道。
几句再不能朴素的话语,道出的却是全省近35万低保对象的心里话。马艳玲见此情景,赶紧扶着周振声的胳膊说:“周叔,你别难心,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你看,去年疫情期间,政府给低保对象发放了一次性生活补贴,又发了临时物价补贴,党和政府时时刻刻都在关心关注着困难群众。”
织密编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是民政工作重要职责之一,为了确保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及时得到救助,全省不断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救助帮扶,连续第14年调整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月人均达到700元,农村牧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年人均达到5676元,并同步提高特困供养和孤儿保障标准,同时通过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价格临时补贴、临时救助等一系列措施,全力做好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工作。
和周振声说话的间隙,马艳玲收到一条信息:“马老师,您好,我是得到您帮助的魏常艳。告诉您一个好消息,在您的帮助和努力下,我姐姐魏梅花的低保审批手续已全部办完,以后她的生活就有了一份实实在在的保障,让全家人都安心了不少。”看着信息的内容,马艳玲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终于办好了,我心里也踏实了,这段时间没白忙活。”
“魏梅花不是我们辖区的困难对象,我是在其他平台上看到她妹妹的求助信息,主动联系她的。”马艳玲说,“魏梅花因为生活的变故患上了精神分裂症,生活十分困难,这么多年从来没申请过残疾证明,也不知道申请最低生活保障。我既然看到了,就不能不管。”
虽然不在自己的工作辖区,但马艳玲还是积极地帮助魏梅花和她的家人对接当地残联和民政部门,先通过临时救助暂缓了魏梅花眼前的生活困境,然后又帮助他们办理残疾证明和最低生活保障,彻底解决魏梅花的困难。“下一步,我们准备把她托养到残疾人托养中心,这样她的生活起居包括安全就会有保障了。”
马艳玲一边给魏常艳回信息,一边讲述着她和魏梅花一家人的“缘分”。“党和国家的政策多好啊,我们干民政的感触最深了。去年,全省健全完善了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实现了两项补贴申请‘全程网办’,给群众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还实施了困难残疾人集中照护、精神障碍社区康复、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这些项目,帮助的不仅是一个人,还有很多家庭……”
已经在民政战线上奔波了4年的马艳玲,眼里看到的是老百姓越来越踏实的笑容,切身体会到的是“民政为民”越来越完善的政策、越来越大的救助力度、越来越暖的救助措施。
因先天性心脏病突然住院的李寒梅,得了血液疾病苦苦支撑的刘生文……他们都在马艳玲的微信里,都是马艳玲心头的“牵挂”。急难型救助、支出型贫困家庭、大病救助、临时救助……这些暖心的政策帮助了无数个陷入困境的家庭。
“现在民政的各项审批手续越来越快,时效越来越高。工作也越来越细,我们能明显地感受到为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的力度越来越大。比如,像急难型救助,可以先救助后审批,并且在1至2个工作日内将救助资金落实到位……”马艳玲说,“民政救助资金每一分钱都是民生保障的钱,各个环节都要特别慎重。虽然政策性很强,但灵活性也很高,原则只有一个,就是解决老百姓的实际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