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要闻

【喜迎全省两会】 海东奏响民族团结进步和谐曲

来源:西海都市报     发布时间:2023-01-13     作者:张得桂

黄南新闻网讯  位于地球第三极的青海,既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又有多民族与大自然融合形成的“天人一体”的人文景观。在浩渺的青海湖以东,有一个丰饶之地——素有“极地门户,青藏首站”之称的海东市。

古朴壮丽的大自然塑造了海东各族群众宽厚、勤劳、豪放的性格。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海东各族群众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历史、文化,形成并保持了独特的民族风情和共同进步的时代风范。海东是全省海拔最低、气候最温和、最适合人居的地区,人口占全省三分之一,少数民族占全市总人口的50.5%。两区4个民族自治县的173万各族群众,在1.72万平方公里的沃土上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为民族团结事业作出了海东贡献。

文化高地

铸就各民族精神家园

底蕴厚重的河湟文化,是凝聚海东各族群众团结进步的重要纽带。近年来,海东市立足多民族聚集、多元文化并存的市情,编制《国家级河湟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纲要》《海东市国家级文物保护示范区建设规划》等方案,为河湟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锚定了方向。组建河湟文化研究会,建设河湟文化博物馆,举办河湟文化论坛、河湟丝路花儿艺术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青海年·醉海东”系列活动……精彩纷呈的河湟文化交流和文艺汇演,既展示出河湟文化兼收并蓄、包容并举的特质,也拉近了各民族守望相助的情感距离。

情趣盎然的汉族社火,舞姿婆娑的土族“安召”,高亢激越的撒拉族“新曲”,婉转动听的藏族“拉伊”,悠扬深沉的蒙古族马头琴声……民族文化在海东各地大放异彩,多民族风俗、民间工艺、建筑艺术、戏曲文艺、绘画雕塑、传统节庆、服饰及饮食文化在海东共存、交融。海东市每年举办的乐都瞿昙寺花儿会、民和七里寺花儿会、互助丹麻花儿会和民和刀山会、乐都火把节、化隆杏花节、乐都北山跑马南山射箭、循化螭鼓舞等活动,将海东各族群众紧密融合在一起。春节期间,海东市社火表演尤其热闹,各区县的主街道车水马龙、人流涌动,各族群众沉醉在这场文化盛宴中。

古老的河湟文化为海东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柳湾彩陶博物馆、喇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撒拉尔印象城、互助土族故土园、平安驿·河湟民俗文化体验地等人文景点,化隆回族宴席、乐都国际民间射箭邀请赛、循化国际黄河抢渡极限挑战赛等民俗、文体活动,《河湟》等文艺刊物,不仅吸引各族群众共同参与、共同进步,也展示出海东显著的文旅、经济发展优势。

“石榴籽家园”

绽放民族团结之花

走进平安区化隆路、湟中路等社区,回族、藏族等十几个民族的老人和谐地生活在一起,犹如紧紧抱在一起的石榴籽。近年来,海东市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石榴籽家园”建设工作的通知》《海东市社区“石榴籽家园”建设测评指标》,打造了24个社区“石榴籽家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在湟中路社区,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接连不断。当地搭建“结对子、交朋友、促团结”平台,开展“好婆婆、好媳妇”活动,宣讲《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组织老人来社区欢度节日,开展节前慰问……丰富多彩的活动既促进了各民族间的相互了解,也让老人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在化隆路社区,老人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石榴籽家园”的特殊内涵。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回族老人马启梅和汉族老人张翠仙共同生活了3年。张翠仙双腿患有残疾,出门不方便,3年来,马启梅不仅时常陪伴,还充当她的“拐杖”,搀扶她出门。两位没有任何血缘关系、来自不同民族的老人,在这里成为了彼此最坚实的依靠。

如今,“石榴籽家园”已成为海东民族团结进步的“金名片”,也为海东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近年来,海东市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石榴籽家园”建设工作的通知》《海东市社区“石榴籽家园”建设测评指标》,打造了24个社区“石榴籽家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目前,海东籍群众在全国开办拉面店2.77万家,从业人员达16.6万人,汉族、藏族、回族等多民族融合参与。2021年,实现经营性收入160.35亿元。

●“十三五”以来,互助县累计接待游客239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1.54亿元,让各族群众切实享受到了经济发展成果。

民族团结

为经济社会发展筑基

海东市坚持民族团结进步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结合,筑牢社会发展之基。

30多年前,化隆回族自治县一批不甘贫穷落后的村民走出大山,奔赴全国各地开拉面馆养家糊口。经过几十年奋斗,如今这碗面已形成了一个产业,成为海东群众的“致富面”。目前,海东籍群众在全国开办拉面店2.77万家,从业人员达16.6万人,汉族、藏族、回族等多民族融合参与。2021年,实现经营性收入160.35亿元。在全国330多个大中城市,海东拉面人在抗击疫情、抢险救灾中挺身而出,用大爱无疆的行动和家国情怀谱写了嵌入式发展的新篇章。拉面不仅拉出了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也拉近了各民族间的距离。

开发民族文化资源,发展文旅产业,从而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是互助土族自治县探索出的一条新路子。互助县积极融入我省“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高标准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打造“彩虹故乡”名片、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挖掘民族、民俗、农耕、青稞酒等文化元素,举办北山赛马会、西北五省区花儿会等活动,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十三五”以来,互助县累计接待游客239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1.54亿元,让各族群众切实享受到了经济发展成果。

海东市每年坚持将80%以上的财力投入到民生领域,促使民族地区基础设施、民生保障、公共服务得到全面提升。化隆海黄大桥、民和川海大桥等的建成,便捷了省内和跨省各民族之间的交流;青稞酒、拉面、青绣、富硒农产品、“两椒一核”等民族特色产业的发展,拓宽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边界,增强了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新时代,新征程,新梦想。海东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全力打造青藏高原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新高地为目标,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深度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海东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新路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汇聚起磅礴力量。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