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巴桑才仁,今年43岁,是玉树藏族自治州隆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站站长。
从玉树州江西林场森林公安派出所到州农牧局林业公安科,再到州森林公安局、林业环保局、林业和草原局……自打工作起,我就和生态结了缘,把自己的青春和汗水都忠实奉献给了玉树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
隆宝地处三江源核心区域,海拔超过4000米,意为“有鱼有鸟的沼泽”。保护区始建于1984年,是中国首个以黑颈鹤及其繁殖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区域内目前有黑颈鹤、金雕等5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
2012年我就来到了自然保护区,当时这里只能用“简陋”二字来形容,整个管理站最好的装备就是一个老式的军用望远镜。由于站里承担着日常巡护、检测、自然科普宣教、生物多样性调查及社区共管等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于是徒步巡护就成了我和管护队员的“家常便饭”。
海拔高、条件差,那个时候18公里的崎岖巡护路我们经常要走将近12个小时。守护候鸟确实很累很苦,但看到救治康复的鸟儿重回自然自由飞翔时,大家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多年来,我们用双脚丈量隆宝湖的每一个角落,见证着保护区的发展与变化。
近五年来,随着国家越来越多的生态保护政策在玉树落地开花,保护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保护站建成了综合地理信息服务平台、智慧巡护系统、公众宣教多媒体查询系统、覆盖全区的栖息地视频监控系统和物种监测系统等,可以通过设置的22个固定监测点开展长期的、全方位的物种监测。管护员的装备也是越来越精良,统一的服装、望远镜、对讲机、电瓶车……全部安排到位。
这些年改变的不仅仅是我们的硬件环境,更重要的还有隆宝的生态环境。记得当初刚来的时候,巡护一天也见不上几只野生动物。据统计,刚建站时黑颈鹤只有22只。现在,每年迁徙至此的黑颈鹤数量平均保持在170只,斑头雁由最初发现时的1000只增加到了上万只,藏狐、狼等陆地野生动物也在逐年增加。
未来,我会继续带领管护队员把隆宝湿地保护好,扎实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加强高原高寒沼泽湿地保护,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让隆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可以一直呈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喜人景象。
(青海日报记者 程宦宁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