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光明夫妻和小外孙,在重建新房里合影。
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皇城蒙古族乡东滩村,村民刘永明一家搬进灾后重建房已有四个多月了。新房布局合理、宽敞整洁,穿过暖廊来到厨房,刘永明夫妇忙着准备汤圆,元宵节这天刘永明住在县城的女儿和外孙要回来!
自门源“1·08”地震灾后农房恢复重建工作开展以来,海北州各级部门主动作为、优化工期,把省委的“规划图”、海北州委的“施工图”转化成震区人民幸福生活的“实景图”。
截至去年12月底,门源县拆除重建已开工1045户,开工率97%,建成入住310户。C级住房加固已完工273户;B级住房维修已开工120户,开工率93%。未竣工及未开工的项目则通过租住、集装箱板房、投亲靠友等方式解决相关群众安全住房,保障他们温暖过冬。
“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今年的春节过得很舒心。”刘光明将灶台收拾干净后坐在餐桌前和记者讲起了关于新房的点点滴滴。
“我们家原先的房子不算旧,但我们这里距离震中只有10多公里,强震让墙开了个大口子。”刘光明说,去年1月8日,门源县发生6.9级地震后,当天就有专家上门检测房子的安全性,他家房子被鉴定为危房,一家人搬到救灾帐篷生活。
“有干部来家里说国家会给我们盖新房。”刘光明知道盖房肯定要花不少钱,他自己又找亲戚借了2万元,万一钱不够用,可以应应急。
“政策太好了!” 刘光明没想到党和国家,没花老百姓一分钱就把新房给盖起来了。新房完工后,等到牲畜出栏的时候,他卖出去上百只羊羔,只花了9万元完成重建房的软装和硬装。
“多亏了党员干部,新房才能盖的这么快,去年9月28日,我们就搬进了重建的新房。”盖新房时,刘光明也会干些零碎活,令他动容的是,盖重建房期间,州县乡的党员干部,几乎天天上门看工期、盯质量,比他本人还上心。
在重建房施工过程中,海北州通过周密组织部署,强化施工管理,督促建房户和施工企业严格按图施工,规范设置上、下圈梁、构造柱,强化钢筋、混凝土、砌体等结构的实体质量抽样检测,确保达到抗震设防目标。同时,发动县乡村三级党员干部,加密巡查监督频次,真正实现进度有时序、质量有保障,切实把重建工程建成放心工程、可靠工程。
记者来到门源县青石嘴镇下大滩村村民胡永德家,一座砖混结构的重建房主体框架拔地而起。“等天气暖一点,重建房未完成的部分就能开工建设。”谈及重建房,胡永德连连说起了感谢的话:“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让我们有了新盼头!”
“建房期间,乡上的党员干部帮我们解决了很多困难。”胡永德说,下大滩村重建的家庭有26户,青石嘴镇专门找车带大家去皇城乡参观重建房的模型,帮大家了解砖混、轻钢等建造类型的不同之处。
不仅如此,门源县委县政府还安排了贴息贷款,重建户在建新房的过程中有资金困难,都可以申请,砂石料等建筑材料,重建户同样享有优惠价,“我把新房从80平方米,加盖到110平方米,只垫付了2万多元,特别实惠。”胡永德说。
胡家重建房的左边,是胡永德去年花了5万元搭建的彩钢房,一家人春节是在彩钢房过的。胡永德的妻子在村里开了家小商店,商店的收入足够一家四口维持日常的生活开销。
“党和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好,我们老百姓以后的日子好着呢!” 正月十五过后,胡永德盘算着外出打工:“早点出去挣钱,给新家把家具都置办全,把日子越过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