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要闻

从两个故事看西宁乡村蝶变

来源:西宁晚报     发布时间:2023-02-10     作者:一丁

黄南新闻网讯 西宁最北端的大通县宝库乡巴音村,这里依山傍水,拥有自然生态之美,产业发展兴旺;

西宁最南端的湟中区共和镇东岔村,这里的养殖业带动村民致富,让村里有了好多个“百万元户”;

西宁最西边的湟源县寺寨乡西扎湾村,这里种植的马铃薯是市场上抢手的“金疙瘩”,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村民们甘愿牢牢守住3000个羊单位的载畜量。

……

新的时代,新的农村;新的农民,新的图景。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从实现全面小康到迈向共同富裕,西宁大地上一个个乡村之变,汇集成一幅波澜壮阔的图景。它们的故事、它们的“颜值”,正是西宁乡村之变最生动真实的写照和证明。

▶故事一:城中村“变形记”

故事一的“主人公”是城北区大堡子镇陶北村,提到它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地方——云谷川印象小镇。每年夏天,都会有一批批游客涌入云谷川印象小镇,儿时的记忆、浓浓的乡愁扑面而来,古色古香的韵味让人流连忘返。

为了带动就业、提高村民收入,陶北村党员带动群众先后融资3000万元,建设集高效农业、花卉种植、乡村农耕、文化旅游等为一体的云谷川印象小镇,旅游黄金期时小镇年均接待游客达40万人次,让村里很多留守老人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和增收。

乡村旅游只是村民们收获的第一个惊喜。而第二个惊喜则来自于2016年的“城中村”改造项目。2017年动工、2019年搬进新居,小区内建设有高层、小高层住宅,不仅天然气、自来水入户,还配备有电梯,方便老人小孩出行。此外,篮球场、老年幸福院、幼儿园、酒店、商业步行街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

记者驾车从海湖新区出发,十几分钟就来到了陶北村如今所在的新村小区。在这里记者被一条古色古香的街道所吸引,地方美食小吃、农产品直销、文创文旅产品展示专卖等让人眼前一亮。午后艳阳高照,新村小区内一边的篮球场上,年轻人尽情挥汗;一边的休闲空地上,老年人聚在一起唠着家常。宽敞的楼间距、一应俱全的健身设施、漂亮的幼儿园、规范化的物业管理,让记者惊呼:这哪里是农村,简直跟城市中的大型住宅小区没有区别。

在村民施生霞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她140平方米的新家,她的婆婆正在悠闲地晒着太阳。“以前住土房子,现在住暖气房,逢年过节村里还组织关爱老人的活动,就连物业费也有补贴,如今我们成了名副其实的城里人。”施生霞的婆婆告诉记者。

“村子被征迁后,村民们没有了土地,起初心里是慌的,可是搬进新居后,村容村貌实现了彻底改变,加上多元化发展村集体经济,每年都进行分红,这让村民们吃了定心丸。如今村子的新址靠近市区,年轻人都去市区打工了,年纪大的人也实现家门口就业,收入逐年提高,陶北村可以说是实现了蝶变。”陶北村党总支书记陈俊良谈起村子这几年的变化滔滔不绝。

▶故事二:设施农业让村民过上好日子

当记者走进故事二的“主人公”湟中区西堡镇西堡村时,正赶上这里上演热闹的社火表演,舞狮、旱船、八仙贺寿、踩高跷、伞灯、太平鼓等特色浓郁的乡土节目纷纷亮相,不仅吸引了本村的村民聚集观看,还吸引了不少附近村子的村民。像这种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的活动村里隔段时间就会举办,村民们的参与热情也十分高涨。

与陶北村不同,西堡村至今还保留着土地,但由于村子离西宁仅12公里,起初很多年轻人都去西宁打工了,留下老人无法耕种。怎么才能让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西堡村党委将土地集体进行托管,建设480个塑料大棚,实施设施农业,成立西堡村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种植上海青、叶菜等蔬菜,并吸收闲散村民,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如今,西堡村的条件越来越好,村子里道路全部硬化、60岁以上的老人拥有幸福食堂、人均每家都拥有小汽车、人均平均年收入近2万元。村集体经济发展起来,还吸引了不少大学生和企业到村里“大展拳脚”。

陶北村、西堡村的变迁故事还在继续上演。我市像陶北村、西堡村这样的村子还有很多。今年我市还将继续推进86个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未来,西宁更多的村子将完成它们的蜕变,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聚力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