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要闻

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下)

来源: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2023-02-13     作者:马维胜

三、意蕴与价值: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党的二十大无疑具有重大意义。会议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进行了系统阐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成功典范,中国式现代化自然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但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在于其“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为人类文明新形态贡献中国方案,因而与西方现代化道路有着根本性的差异,引领世界文明走向,开启一种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是中国式现代化承担的更高历史任务。

1.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并充分体现其初心使命的现代化。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反复证明,当一个国家和民族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国内自身拥有的资源在质和量上确定的前提下,其发展状况主要取决于国家领导力的强弱。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特质,只有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及其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定盘星的地位作用,才能真正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中国共产党不是一个普通的政党,她是一个有崇高初心和使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她从建立之初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承载着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是中国共产党亲手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并按自己的宗旨建构了国体政体,不断加强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领导,并把“人民”二字深深镌刻、彰显在包括党政机构在内的各个领域。是她以非凡的领导力让中国人民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跨越;是她引领社会革命和建设,成为社会治理和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力量;是她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同时,审时度势、把握大势,在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目标,以卓越的组织力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一代代赓续精神、接续奋斗,不断赢得胜利和荣光。在世界历史上,各种政党层出不穷,但唯有中国共产党这种经由历史选择的使命型政党,才具有这种特质,也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具有上述内涵和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是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式现代化得以形成并在实践中不断取得成功的最为关键的要素。

2. 中国式现代化是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并着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我们推进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其显著特征之一便是对“人”的认识、“人”在现代化中的地位给予了历史性提升,使我们认识到,“人”不仅是第一资源,更是现代化的目的、目标和价值取向。在中国式现代化框架下,人民至上是一种根本价值理念,它既是价值目标,又是价值原则,其基本内涵在于人民是社会的主体、主人、主角。人民至上,就其内涵而言主要包括人民地位、人民利益、人民力量、人民生命和人民评价至上。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有重大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其表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人民群众的实践过程,只有尊重人民创造、人民智慧,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得到人民的认可和支持,并由此造就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力量。在这一理念引领下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是为了人民的现代化,是依靠人民的现代化,也是全体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正确处理公平和效率的现代化,是兼顾发展性、共享性和可持续性的现代化,不仅解决了“富裕”问题,也解决了西方现代化未能解决的“共同”难题。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价值取向,是中国社会历来追求的理想,从“昔者神农之治天下,务利之已矣,不望其报;不贪天下之财,而天下共富之”,到孔子提出的“不患寡而患不均”,体现的就是追求“共同富裕”的价值取向。中国式现代化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既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在高质量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上,一方面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另一方面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东西部帮扶机制、实施“三农”扶持政策等各种方式,使历史上长期存在的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贫富差距得到快速缩小。特别是用脱贫攻坚“金钥匙”开乡村振兴致富门,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全国八百三十二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九百六十多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搬迁,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用事实宣告了“历史终结论”的终结和“社会主义失败论”的失败,表明从全面小康到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不断拓展。

3. 中国式现代化是充分体现全人类共同价值并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对中国人来讲,和平发展是再正常不过的一条道路,这是由中华文化特质所决定的。和平是人类普遍认可的共同价值,但是,由于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几乎无一例外是通过侵略战争、殖民主义和对外掠夺等方式实现的,即西方的现代化是建立在其他国家和民族的苦难与痛苦之上的现代化,给人类留下的是痛苦的记忆。在当今世界发展的大势下,与殖民统治和对外侵略历史相伴而行的西方现代化已经没有进一步延续、推广和复制、借鉴的未来前景。因此,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更显其正义和道义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外交辞令,而是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中得出的结论,是思想自信和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和平发展道路对中国有利、对世界有利,我们想不出有任何理由不坚持这条被实践证明是走得通的道路。党的百年奋斗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党和人民事业是人类进步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人类追求幸福的道路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少。”“通向幸福的道路不尽相同,各国人民有权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和制度模式,这本身就是人民幸福的应有之义。”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走出了一条通过合作共赢实现共同发展、和平发展的现代化道路,打破了“国强必霸”的大国崛起传统模式,开创了通过和平崛起实现现代化的全新道路,为人类提供了通向现代化的新选择。

4. 中国式现代化是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现有发达国家无一例外走了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现代化道路,让人类付出了沉重的资源和环境代价。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湖州安吉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今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成为我们党的重要执政理念之一,深入理解其科学内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两山论”到绿色发展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完善和实践,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内生动力机制,使中国发展真正走上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提出及其实践创新,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自身的发展方式,也发展了世界现代化思想,代表了当今科技和产业变革方向,用实践成效证明了经济与生态并不是此消彼长、彼此相斥的关系,只要恪守绿色发展理念,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就能解决好工业文明带来的矛盾,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既是中国式现代化能够行稳致远并确保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表明生态文明的兴起是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变革的必然结果。

5.中国式现代化是对传统理论的重大突破并对人类现代化进行重新定义的现代化。曾几何时,西方国家借助其先行构建和主导的资本主义现代化体系垄断了现代化的定义权和解释权。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特征则改写了现代化的内涵体系,体现了现代化的丰富性和全面性。以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为例,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有着深刻而独特的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阐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时,曾围绕“人的精神生产”和“文化上的进步”进行论述,指出人要取得“真正人的生存条件”,就要有精神世界的生产再生产,就要有文化的进步和跃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中国式现代化既汲取西方现代化脱离价值目标规范、物欲泛滥、利益理性的片面发展,使人与物关系错位、人与人对立,引发诸多社会性危机的教训,也深刻反思前苏联现代化未能解决好人民群众的物质条件改善问题而被历史淘汰的教训,强调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才能指日可待。一方面,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原理出发,自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就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从“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出发,我们高度重视加强文化建设,从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到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从党的十六大提出“三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到党的十七大拓展为“四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到党的十八大深化为“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到党的十九大展望“五个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到党的二十大强调“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容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协调,使得人们在物质上越来越丰裕的同时,也愈益接受到精神文化元素的滋养。

不仅如此,中国式现代化还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滋养下的现代化。就儒学和以儒学为主干的中国传统文化所蕴集的思想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比如,关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关于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关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关于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的思想,关于为政以德、政者正也的思想,关于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关于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关于经世致用、知行合一、躬行实践的思想,关于集思广益、博施众利、群策群力的思想,关于仁者爱人、以德立人的思想,关于以诚待人、讲信修睦的思想,关于清廉从政、勤勉奉公的思想,关于俭约自守、力戒奢华的思想,关于中和、泰和、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谐相处的思想,关于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居安思危的思想,等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循着这一脉络,我们坚信,世界上其他各种历史文化中蕴含的各具特色的思想价值,也都应结合当今的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弘扬,使之共同为消除经济全球化、社会现代化中存在的弊端,为解决经济全球化、社会现代化带来的难题,促进世界和平与各国共同发展,造福于人类的现在与未来服务。

总之,中国式现代化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打破了现代化等于西方化的迷思。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人类发展理论、发展实践和发展道路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伟大创举,不仅为中国发展繁荣进步创造了重要条件,而且改变了长期以来西方现代化模式占主导地位的世界现代化格局,展现了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多样性,为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多元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作者为青海民族大学校长、教授)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