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日报社帮扶的洋芋种子到村了。
驻村工作队员边学习、边应用,对土质进行初步分析。
人勤春来早。在乐都区中岭乡已驻村一年半的青海日报社驻村工作队一行8人,作为万名干部下基层中的一个集体,依然坚守田间地头,他们从村民最需要的地方着眼、从最突出的问题着手、从最具体的工作抓起,用驻村“小队伍”激发服务“大活力”,让驻村更“助村”,在田间地头书写人民最满意的答卷。
宣讲惠农政策让群众做“明白人”
“听了驻村工作队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宣讲,农村承包地30年不变,让我吃了定心丸,在党的领导下,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的日子一定会更美好。” 乐都区中岭乡甘沟脑村村民应盛业说。
2月11日,青海日报社派驻甘沟脑村工作队成员,进村入户开展党的二十大、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的宣讲,让广大村民充分了解国家的政策。同时,深入群众家中了解春耕生产需求、存在困难等情况,及时解决制约春耕生产的突出问题,让群众做“明白人”。
下乡干部是上情下达的重要桥梁。多年来,青海日报社向中岭乡派驻驻村工作队,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千家万户,把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说到了村民的心坎上,充分激发了父老乡亲的内生动力。
“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去年我们得到了免费的马铃薯、油菜种子,大大降低了农业生产的投入成本。”马家洼村种植大户余海元说出了他的心里话。
下乡干部成为群众的带头人。在派驻单位的大力支持下,调配优质薯种、化肥,把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让人到情到实惠到,切实帮助基层群众解决农业生产难题。
稳增长稳就业全面实现“开门红”
乐都区地处黄土高原西端,湟水河北岸群山之中的中岭乡完全是靠天吃饭,造成了长期以来农业种植结构单一的现状。
有困难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驻村工作队经过深入的走访后了解到,常年单纯的马铃薯种植,导致土壤中的微生物有益菌减少、修复能力逐年减弱,最终出现产量减少、效益下降的问题。
“蚕豆根瘤菌有固氮作用,不仅为当季作物节省氮肥投入,还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升耕地质量,是良好的养地作物,与当地优势特色作物马铃薯轮作倒茬后,可以有效缓解马铃薯常年连作造成病虫害频发、产量不高、商品率低等连作障碍。”面对驻村工作队队员的虚心请教,乐都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张纲一语道破天机。他给驻村工作队员算了一笔账:种植一亩蚕豆需种子10千克,约100元;人工花费400多元;肥料、农药最多100元,投入的成本在600元左右,平均亩产达到了400千克,亩收入在2000元以上,远远超过了马铃薯的收入。
说干就干,干就干好。在中岭乡的综合协调下,今年驻村工作队与乐都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沟通协调,前期积极动员群众上报种植面积,全面开启优化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新模式。
“目前,我们村共上报了10公顷的蚕豆种植计划。希望通过倒茬的方式,有效提高马铃薯的产量。”马家洼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贾宏录说。
“去年,草场村村民余明昌经过试种蚕豆取得了良好的收益。今年,我们将盘活撂荒地,种植特色农作物,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和农民种粮增收,全面实现‘开门红’。”中岭乡党委书记高双明说出了他的打算。
农业种植并不是村民唯一的出路,作为新时代的农民掌握一技之长更是关键所在。火热的乡村振兴一线是下乡干部增长见识、了解民情的“大课堂”,在稳增长、稳就业工作中,驻村工作队春节过后一上班又开始着手一年的农民技能培训工作。
助推乡村振兴村民鼓起“钱袋子”
农村住房改造提升工程项目是有效解决农民住房的重要方式,建设标准为4.5万元,其中房屋主体建设3万元,改造外墙保温1.5万元。
在新房中过完第一个春节的草场村李涵金老人,与余玺昌有着同样的感激之情。在驻村工作队的走访排查后,他成为农村住房改造提升工程项目的受益人之一。
有效落实住房改造提升项目,只是驻村工作队促服务工作中的一个缩影。防返贫监测排查、困难户临时救助申请、雨季农户住房隐患走访等等,都成为了驻村干部日常工作中的一部分。这不,春节前草场村驻村工作队了解到村民李兰梅被受惊的牦牛踩踏,住进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重症监护室后,将派驻单位6000多元的捐款送到了对方手中……
农历兔年的第一场春雪优化了土壤墒情,为即将到来的春耕春播创造了有利条件。随着冰雪逐渐消融,甘沟脑村二社村民俞永祥用农机在地里施底肥、铺春膜……
甘沟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承德说:“在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积极申请下,乡政府争取项目资金,购置了价值20万元的农业机械生产设备,今年春耕它们就能在村里派上用场了。”
的确,要实现降低种植成本,农民收益最大化,就必须要提高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率,实现农民科学种田、轻松种田,让群众的“钱袋子”真正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