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要闻

执着守望谱华章 信今传后启未来

来源: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2023-02-21     作者:杨松义

地方志事业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地方志工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承担着为党立言、为国存史、为民构筑精神家园的重要使命。地方志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既要着力用二十大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又要聚焦主责主业,在结合实际创造性贯彻落实上下功夫。要坚守初心使命,坚定发展信心,坚持守正创新,勠力在坚持政治性、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立足经常性、突出地方性上谋实策、出实招、见实效,努力推动地方志工作转型升级,实现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政治性,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地方志工作。地方志工作是一项政治性突出、意识形态属性鲜明的公共文化工作。党的二十大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思想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我们要把学习二十大精神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地方志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起来,在融会贯通中加深理解,在以知促行上求得实效。切实加强党对地方志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正确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切实解决好为谁修志、由谁修志、修什么样的志这一关乎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性问题。要坚持政治家修志,严把志书编纂政治关,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努力打造导向明确、特色鲜明、信今传后、堪存堪鉴的精品佳志。

体现时代性,用时代精神升华地方志工作。时代既是历史的缩影,也是现实的映照。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既是我们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也凝结着中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团结奋斗精神、求是创新精神、追求卓越精神。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服务这一中心任务,是新时代每一个地方志工作者首先必须回答好的“方志之问”。我们要始终保持自信果敢、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始终保持存真求实、勇于变革的工作态度,始终保持永不懈怠、锐意进取的奋斗姿态,在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中把握时代主题,认清时代特征,找准时代坐标,把握时代变化,在记录新时代、服务新时代中彰显地方志工作者的作为和价值。

把握规律性,用历史经验启迪地方志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总结了党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基本经验。这些基本经验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伟大斗争实践中形成的规律性认识。地方志事业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而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党的全面领导是根本前提、坚持为人民修志是本质要求、理论创新是不竭动力、质量建设是关键环节、修志为用是价值体现、依法治志是重要保障、体制机制是必要保证、队伍建设是有力支撑等推动新时代地方志事业发展繁荣的基本经验和规律性认识。这些基本经验和规律性认识,是我们进一步做好地方志工作的基本遵循。要善于把“大经验”与“小经验”有机结合起来,深入学习贯穿“大经验”中的道理学理哲理,在学思践悟中加以领会,在丰富和完善“小经验”中加以落实,努力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开创地方志工作的新局面。

富于创造性,用新发展理念引领地方志工作。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推进地方志工作创新发展,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认真总结经济社会发展欠发达的多民族地区做好地方志工作的基本规律,聚焦影响事业发展全局的突出性问题和明显短板,自觉用新发展理念引领、规范地方志工作,不断推进工作中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方法创新,为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立足经常性,用法治思想规范地方志工作。做好经常性工作,是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方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省、市、县三级地方志编纂工作全覆盖,是地方志事业发展史上的一项创举。巩固地方志工作良好的发展态势,要善于用法治思维、法治手段解决地方志事业发展中的新矛盾、新问题,进一步健全地方志工作的体制和机制,大力推进地方志工作的转型升级,不断拓宽地方志工作的领域,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着力解决根基不牢固、短期行为、发展业态相对单一及公共文化服务的路径和能力还需进一步创新和提升等突出问题,在高质量发展中拓展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中增强发展后劲,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上提升事业发展水平。

突出地方性,用地域特色浸润地方志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地方志是全面、系统、客观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20世纪80年代青海省社会主义新方志编纂工作启动以来,虽然一直致力于突出青海特点,在形成青海特色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但与时代要求、受众期待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立足新时代,突出地方性,用地域特色浸润青海地方志工作,必须坚持从青海的实际出发,紧紧围绕现代化建设这一中心任务,始终立足“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和“三个更加重要”战略地位,进一步突出反映在党的全面领导下推动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工作内容和成效,不断提高地方志的社会影响力,为讲好青海故事贡献地方志力量。

(作者为青海省地方志办公室主任)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