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南新闻网讯 一个个村庄美丽如画、一条条道路四通八达、一项项产业生机盎然、一张张笑脸神采奕奕……一幅幅村庄美、产业强、村民富、乡风好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海西大地徐徐展开。
打造村级示范点100个;农村易返贫致贫人口医疗报销比例达到90%,稳定脱贫人口医疗报销比例达到80%;完成1000户农牧民居住条件改善工程建设任务。成功创建农牧区人居环境整治试点示范乡镇1个、示范村21个、清洁村庄71个……海西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让人民群众生活越来越红火。
用好脱贫攻坚“金钥匙”,开启乡村振兴“致富门”
“2022年逐户落实针对性帮扶救助措施,落实中央和省级财政衔接资金6.13亿元,实施项目196个,脱贫成果持续巩固,有效衔接全面推进。”该州乡村振兴局有关负责人说,“海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全力打造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和州级综合性乡村振兴试点村,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再上新台阶。”
全州各地区、各部门接棒再战,用脱贫攻坚的“金钥匙”,开启乡村振兴的“致富门”。如今的海西,人民群众不仅过上了小康生活,更绘就了一幅如诗如画的城乡美景,人们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不竭动力,在小康路上不断书写新篇章。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让群众过上幸福生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报告中的话语,说到了德令哈市河东街道东山村党支部书记童学成的心坎上。
“这些年东山村一步步从一穷二白,发展成示范村。”童学成说:“我们要携手全村群众同心同向稳步推进乡村振兴,真真正正让群众过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幸福生活。”
乡村振兴战略是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德令哈市绿环牧养殖场负责人蔡月山从最初养殖20多头牦牛发展到如今的100多头牦牛,谈及未来发展,他信心满满。蔡月山说:“现在国家的政策好,帮扶得也好,村里担保贷款,不用担心没有钱发展养殖。”
激活新动能,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推动农业产业高效发展,厚植乡村振兴“底色”;推动共同富裕再上台阶,擦亮乡村振兴“成色”。乌兰县紧紧围绕兴产业、促就业、带民富的发展思路,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列为“一把手”工程,创新手段,因地制宜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乌兰县柯柯镇赛纳村搭乘乡村振兴的顺风车,依托资源优势积极创新农业发展模式,从根本上走好乡村振兴之路,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结合村情实际,在“大棚经济”上做文章,以“家政兴农”的产业发展,为激活村集体经济与农民收入双增收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
走进乌兰县秋实农牧业有限公司,一排排温室大棚整齐排列,步入大棚内,满眼翠绿,满棚清香,绿油油的辣椒长势喜人,西红柿的果香裹着温热的气息迎面袭来。49岁的吴生创正在和他的工友们一起在大棚内打理蔬菜。
2022年,赛纳村创新农业发展模式,立足本地资源优势,通过政策扶持、村上协调土地、种植大户日常经营和村民参与劳动的方式,争取项目改造标准大棚130座。蔬菜大棚不仅鼓了村民的“钱袋子”,还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村委会副主任赵万寿说:“赛纳村将积极探索产业带动型、盘活土地资源型等多渠道、多类型、多元化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真正实现产业兴、发展实、乡村美、人喜乐的乡村振兴新目标。”
一组组亮丽数据令人振奋不已,一幅幅美丽画卷令人流连忘返。如今,新征程的号角已全面吹响,海西大地的乡村振兴主战场正迸发出勃勃生机,一个个产业更强、环境更美、农民更富的乡村正踏歌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