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要闻

赶非遗大集 赏“青海手造”

来源:西海都市报     发布时间:2023-02-22     作者:吴梦婷

黄南新闻网讯   沉浸式感受青海非遗的制作过程、听河湟曲艺悠扬的腔调、品尝青海各地的特色小吃……2月21日,青海省2023年新春非遗展演暨“非遗大集”活动在西宁中心广场举办,万余件特色非遗产品展示“青海手造”的魅力。

180余种非遗项目呈现青海之美

2月21日一大早,来自全省各地的非遗传承人齐聚西宁中心广场,华热藏族服饰、河湟剪纸、河湟皮影、撒拉族刺绣、黄南藏戏、蜂窝糖包制作技艺等180余种传统美术、技艺、医药、民俗暨饮食类非遗项目集中亮相,为市民全景呈现青海非遗之美。

今年“美好青海非遗大集”活动在现场设立青海美味、青海手造、工坊风采3个展区,活动以全省各地的非遗产品展示销售、传承人现场展演、直播带货、互动体验等方式,打造沉浸式消费场景。

“这样的手工织法我很多年前见过,现在还能看到非常难得。”在土族织褐子技艺展位前,何生林在自制的木架上演示织褐子的简单步骤,市民魏先生举着手机边拍摄边跟他交谈。何生林是土族织褐子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50多年来,一架架褐子架见证了他对这门技艺的坚守,如今,何生林通过在景区和各地非遗展活态演示的传承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门技艺。

贵南藏绣、河湟刺绣、三川刺绣、土族盘绣、湟源皮绣……在青海,各民族精妙的刺绣艺术,在一针一线间传递着大美青海的文化与底蕴。非遗大集现场,精美的青绣吸引着来往的路人。

“有没有生肖兔的荷包?”“这个青绣的手提包卖不卖?”在青绣产品的展位前,市民在众多产品中挑选着喜欢的款式。“平时很难买到这么好看的荷包,我专门挑了几个。”市民王玉梅拿着挑选好的荷包告诉记者,非遗集市现场展示的青海刺绣技艺不仅让观众大开眼界,这些青绣产品更是展现了青海各地的民俗风情。

万余种非遗产品展现地方文化魅力

在青海各地,一代代非遗手艺人在坚守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使得那些经过岁月沉淀的非遗穿越时空,呈现出新气象。

西宁中心广场上,一个个展位铺展开来,湟中银铜器制作技艺、黄南泥塑制作技艺、措龙滩腰刀锻制技艺、河湟剪纸、湟中农民画等非遗项目诉说着手艺人的坚守故事。在百姓大舞台上,黄南藏戏、青海平弦花儿、西宁贤孝等演出让观众感受着青海非遗的创新活力。

“非遗的生命力在于活态传承,聚集在一起的非遗项目让我们看到了青海传统文化的勃勃生机。”青海省藏剧团演员银吉告诉记者,此次非遗展演活动中,青海省藏剧团40多名演员带来了最新创排的藏戏《幸福家园》和传统藏戏《意卓拉姆》等片段,将为观众展现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

逛非遗集市,最诱人的莫过于青海各地的传统美食。青海特色甜品酥合丸、平安月饼、撒拉族大油饼、酿皮、门源奶皮、湟源里脊等美食展位前,市民排起长队,购买舌尖上的“老味道”。临近中午,不少市民提着大包小包满载而归。

青海非遗保护成果丰硕

“匠心、守艺、美食、技艺、风采荟萃一堂,这是项目众多、各具特色的非遗保护成果集中展示,也是一场诗与远方的文化旅游产品交流互鉴的盛会。”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吕霞表示,2023年新春非遗展演暨“非遗大集”活动包括“美好青海,戏曲迎春”——传统戏剧、曲艺类非遗展演及“美好青海——非遗大集”两大内容。在传统戏剧、曲艺类非遗展演中,青海眉户戏、秦腔、青海平弦、西宁贤孝、青海汉族民间小戏等20余项曲艺类非遗项目将开展专场演出。在非遗大集活动中,观众既能感受青海非遗薪火相传的绵延、青绣保护传承的风采、家乡饮食的美味,也展示了民族服饰的华丽以及青海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近年来,我省非遗保护取得显著成效,非遗四级名录体系基本建立,保护传承能力不断提高,非遗传承人群研培工程和数字化记录工程持续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成效显著,非遗进景区、进校园力度不断加大,非遗品牌活动丰富多彩,青绣艺术科学有序发展,非遗保护工作已成为全省文化旅游工作的新亮点。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