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油菜花海。 省农业农村厅供图
产业园里工人忙。记者 潘玲 摄
高品质牦牛。记者 潘玲 摄
牦牛藏羊产业链延伸产品。 记者 潘玲 摄
在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高原蔬菜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民们正在栽种充满生机的秧苗;在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牦牛藏羊现代农业产业园,小羊羔正茁壮成长;在西宁市湟源县循环农业产业园,马牙蚕豆乘着东西部协作的“春风”走进了南京市民的餐桌……初春时节,穿行于高原大地,可以感受到涌动的生机和活力。
乡村要振兴,产业需先行;产业要发展,园区是关键。近年来,青海省把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动力引擎,上下联动、整合资金、梯次推进、示范引领,聚集打造主导产业突出、科学技术领先、联农带农显著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乡村振兴步伐,产业园建设成效明显。截至目前,创建完成了都兰枸杞、泽库牦牛、共和藏羊、门源油菜等4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达到27个,其中:牦牛藏羊特色养殖9个、马铃薯产业2个,果蔬特色种植10个、农畜产品加工3个、草畜循环农牧业3个、枸杞1个、富硒产业1个、藜麦青稞2个。
主导产业不断壮大
2月下旬 ,海东市互助县台子乡富农蔬菜专业合作社的温室大棚里暖意融融,莜麦菜、上海青、萝卜、草莓等蔬果长势正好并陆续上市,采摘、分拣、装箱……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据互助县蔬菜技术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尚朝菊介绍,台子乡蔬菜园区是互助县高原蔬菜产业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全县乃至全省重要的蔬菜生产和供应基地之一,蔬菜产品远销香港等地区。目前,蔬菜产业已覆盖全乡,从事蔬菜产业的农户达5700多户,占全乡总户数的95%以上,还有从事蔬菜生产销售的企业、合作社、蔬菜经纪人等,从业人员达2万多人,占全乡总人口的85%以上。“产、供、销”一体化成为台子乡蔬菜产业园的核心产业体系。
“预计到2024年末,互助县高原蔬菜现代农业产业园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4000公顷左右,蔬菜生产量达到12万吨,蔬菜总产值达到3.6亿元。”互助县农业农村和科技局副局长胡志桥表示。
在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中,青海省坚持高位一体、统筹推进,调整优化乡村优势特色产业布局,构建了点线面协同推进的乡村产业发展新格局。通过逐级创建,青海建成了一批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高度聚集、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经济效益显著、辐射带动有力的各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构建了国家、省、市(州)、县(市、区)梯次推进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体系,正加快补齐农业现代化短板,优化全省“三农”发展动力结构、产业结构、要素结构,形成乡村发展新动力、农民增收新机制、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
“目前,青海的主导产业如牦牛、藏羊、油菜、枸杞、马铃薯、果蔬等都有农业产业园带动发展,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显现出了积极效应。”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孙文龙告诉记者,“各个园区还加强科技融入、科技集成,打造智慧农牧业,促进产学研结合,各产业园与6家高等院校、12家重点科研院所合作,获得4项国家级科技成果,9项省级重大科技成果。”
记者了解到,全省60%的市州级以上龙头企业都融入到现代农业产业园之中,以“公司+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公司+家庭农场”等形式,联手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园区成立农牧民专业合作社822家,带动农牧民20.76万人,产业园内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全省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5.22%。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青海湖源牧业开发有限公司,就是以“龙头企业+合作社+牧户”的方式,与4个乡镇6家畜牧业合作社签订了长期畜产品收购合同,实行订单模式,初步形成产、加、销一条龙经营格局,带动当地2300多户牧户开启了致富路。
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在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牦牛藏羊现代农业产业园,来自草原深处的年轻人在一间间宽敞明亮的厂房里忙碌着,安装、生产、核对订单、清点货品……作为省级龙头企业,青海西北弘有机资源开发有限公司2015年入驻到产业园里,主要从事牦牛藏羊屠宰及精深加工与销售、养殖、活畜交易等业务。
华毛措是泽曲镇东科日村村民,得益于产业园区的建设,她成为青海西北弘有机资源开发公司办公室的检验人员,一家人的生活条件也由此改变。
泽库县牦牛藏羊现代农业产业园围绕“泽库牦牛”“泽库藏羊”两大区域特色品种,发展牦牛藏羊养殖、精深加工及冷链物流产业,总产值达35亿元,带动就业人数3万余人,产业园内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2万元,高于全县水平的30.6%。
镜头转向海西州都兰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青海大漠红枸杞有限公司的枸杞原浆和冻干枸杞正通过线上线下销往全国各地。作为以枸杞为主导的农业产业园,都兰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是我省第一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现已建成全国集中连片种植规模最大、单产产量最高、产品品质最优的枸杞种植示范基地,探索出了一条高原生态保护、生态经济效益显著得多赢之路。2022年,都兰县枸杞种植面积达1.45万余公顷,有机枸杞种植面积为2938公顷。
有优质的枸杞做背书,青海翔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入驻都兰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后,种植了133.3公顷有机枸杞,并实现出口盈利。都兰丰海枸杞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后起之秀,也开始把销售网络逐步铺开。2月21日,记者联系公司负责人马宁乾时,他正在上海洽谈销售合作事宜,“进军上海是我们今年的重点工作,一定要把柴达木枸杞的名气打得更响亮,让枸杞产业创造更多价值。”
经过多年发展,都兰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里,企业开发生产出不同类型、不同包装的鲜干果、籽油、浓缩汁、干粉、果酒、泡腾片等枸杞产品。
谈到产业园对枸杞产业的影响,园区副主任李成业告诉记者:“现在园区正常运行有33家企业、36个专业合作社以及15个家庭农场。在经历过注重产量而走了些弯路后,这两年,我们调整发展策略,回归到品质这一亘古不变的核心上。今年,我们从统防统治、人员培训等方面着手,让枸杞种植、生产、加工更规范,建立统一标准,形成规模效应。同时,支持枸杞加工企业回迁到都兰原产地,并和宁夏枸杞研究院携手发展,建设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基地,通过社会化服务团队的建立,提升枸杞生产机械化率,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
省农业农村厅发展规划处处长纪辉宗表示:“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就是要结合平台优势,综合利用资源,锻造特色产业链条,在推动产业链延伸上强化新举措,促进特色资源优势有效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
数据显示,2022年,青海输出牛羊肉、冷水鱼、枸杞等大宗绿色有机产品80余万吨,价值130亿元,农畜产品出口近亿元。
农旅融合不断加强
每年七八月的门源,万亩金黄、辽阔壮美的油菜花海是很多游客对“大美青海”最初的印象。
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百里花海”产业园主导产业为油菜和青稞产业,园区充分挖掘特色优势,依托数万亩油菜地,推进“农业+旅游”的农旅融合新业态,打造赏花经济,发展生态旅游,逐步形成了“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产业格局。以油菜加工为主,开发出品牌菜籽油;以青稞加工为主,开发出青稞方便面、青稞茶等16种新产品;以蜂蜜加工为主,开发出的“雏蜂阁”“百里花海”等蜂产品远销国内外。
通过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示范引领作用,不光主导产业得以做大做强,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农旅融合休闲农业也带火了乡村游,为农牧民增加了收入,同时反哺相关产业的良性发展。
在西宁市湟中区西纳川果蔬现代农业产业园,每逢周末,就有消费者携家带口采摘黄瓜、西红柿、草莓、葡萄等果蔬,带动了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
“草莓出来采草莓,葡萄出来采葡萄,只要有时间,我就会带孩子到田间地头体验采摘,让她感受劳动的快乐。”在位于多巴镇玉拉村的草莓种植大棚里,西宁市民周女士告诉记者。
近几年,我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累计投入资金约24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3.19亿元,省财政支农资金2.69亿元,州县两级地方财政3.13亿元,企业及合作社自筹投资14.25亿元,社会资本投入占总投资的64.77%。通过加大投资、齐抓共管,青海探索出了高效农业生产、特优农产品提升、农产品加工、区域品牌驱动、循环农牧业发展、休闲观光创意等6种类型,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初步形成“生产、加工、物流、科研、示范、观光、综合服务”七种功能,取得了建设资金投入多元、组织机构健全稳固、三大体系创新推进、科研培训示范高效、带农富农效益明显、生态绿色举措务实、政策保障跟进到位七大成效,促进要素集中、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形成了农牧业农牧区经济发展新的动力源。
谈到农业产业园未来的发展,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李青川表示:“将适度控制园区总量,提档升级现有园区质量,做大做强各个园区主导产业,建成一批优势突出、特色明显、集中连片的生产基地,形成对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有力支撑。坚持突出主业、多业融合、复合发展,着力现代农牧产业综合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多元主体,激发涉农企业的经营活力,产业园搭台,龙头企业合作社唱戏,集群发展,以产业园建设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