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呼唤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使命催生哲学社会科学大繁荣。
2022年,全省社科战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二十大及历次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论述,省第十三次、十四次党代会及历次全会精神,牢牢把握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使命任务,不断提升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水平,扎实推进理论武装、社科研究、智库建设、社科普及、社团管理和人才队伍、自身建设等工作,全省社科事业守正创新、蓬勃发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显著提升,“思想库”“智囊团”作用更加彰显,“青字号”社科品牌更加响亮,在现代化新青海建设征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围绕主题主线,
思想理论建设持续加强
深入开展理论研讨,组织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专题研讨会、学术年会、辅导报告会、座谈会等系列活动,紧紧围绕大会主题、“三个务必”、三件大事、“六个必须坚持”、中国式现代化、五个重大原则、新时代党的建设等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新任务,深入开展学习交流研讨,充分展现了社科界深化思想理论武装的新气象、新提高、新作为。组织各社科研究单位积极撰写学习研究阐释文章340余篇,不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充分发挥了社科界学在前、研在前、普在前的示范引领作用。强化工作责任落实,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对课题研究、学术交流、社科普及、成果评选、出版刊物、机关网站等阵地的管理,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精心编制完成《青海省“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这是我省首个、也是以省委名义印发的第一个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规划》的印发对于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战略任务,推动“十四五”时期青海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不断增强哲学社会科学服务全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坚持服务大局,
社科项目研究成果丰硕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实现新突破,全年受理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89项,获批立项55项,其中,申报重大招标项目7项,获批2项, 实现历史性重大突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项65项,其中良好11项、合格51项,免于鉴定3项、终止研究5项,优良率为17%,合格率为92%。省级社科项目创历史新高,全年受理申报省级社科项目380余项,批准立项87项,创历史新高。项目共覆盖马列·社科、党史·党建、民族学等15个学科,省级社科年度项目顺利结项45项,其中优秀8项、良好19项、合格18项。
2022年“揭榜挂帅”制重大社科项目研究确定了《加快推进青海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新时代青海“三农”问题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研究》2个课题。组织全省党校系统等单位继续开展省级社科自筹项目研究,进一步夯实了社科研究基础,促进了人才队伍培养。项目管理更加科学规范,为广大社科工作者赋予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度权,激发了科研人员创新创造活力。顺利完成“青海省社科规划、新型智库项目网络评审系统”运行验收工作,标志着全省社科项目信息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着眼大局大势,
着力提升智库咨政能力
结合“点题”开展智库研究,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高精尖路子,组建专家团队,紧扣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加快建设产业“四地”等主题开展重大实践研究,圆满完成13项智库课题研究任务,其中6项成果鉴定为良好。结合重大会议精神开展智库研究,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阐明的新时代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确定15项重点课题开展系统化研究和学理化阐释,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走深走实,落地生根。围绕学习贯彻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青海红色文化发展与传承,圆满完成15项智库课题研究任务,智库成果多次获肯定性批示。
善谋惠民之举,
社科普及活动有声有色
强化协作,认真贯彻落实《青海省社会科学普及条例》,加强对社科普及活动的协调指导,充分发挥省社科普及工作成员单位、社科类社会组织、社科普及基地的作用,切实增强社科普及的知识性、趣味性和有效性,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唱响主旋律、振奋精气神。精心打造社科普及品牌,举办社科宣传普及月、“喜迎二十大 科普青海行”等系列活动,组织社科类社会组织开展科普“五进”宣传活动。全年开展“科普基层行”70余场次,宣传大篷车巡演20场次,科普专场宣传宣讲28场次,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册),有力推动社科知识走进基层、走向大众、深入人心。联合云南省社科联开展“首届各省市区社科普及基地讲解员大赛”,在全国性平台上充分展示青海社科普及基地的工作特色和风采。
春风浩荡满目新,扬帆奋进正当时。沐浴着党的二十大的春风,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欣欣向荣、蓬勃发展,青海社科“百花园”必将迎来“姹紫嫣红春满园”的新时代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