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日报记者 陈 俊 李庆玲
这是一个奋进的春天,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季节。
阳春三月,行走河湟谷地,处处都是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全国全省两会精神的坚实脚印。一幅幅干劲“满格”的生动图景跃然眼前,拔节生长之声清晰可闻。
“乡亲们,现在咱们的钢结构养殖厂房、养殖池基本建成,正在进行其他附属工程施工,将马上准备安装调试水处理设备,力争5月份前投产。”
3月20日,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中川乡峡口村冷水鱼养殖基地施工现场一片繁忙,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驻村第一书记马英泰一边跟进督促施工进度,一边带领宣讲队宣讲全国两会“好声音”。
春日的峡口村,黑色的柏油路、整洁的村道、洁白的墙院,处处散发着美丽乡村的新气息。“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这说的不就是现在我们正在干的事情嘛!”谈起如今村里的发展情况,马英泰喜上眉梢。
村民库生全家大门顶,“生全农家乐”几个大字十分醒目。“你有发展农家乐的基础,要用好峡口村旅游资源禀赋和自己的餐饮手艺特长,在乡村振兴政策支持下好好发展农家乐,走好农旅结合致富路……”在库生全家的小院内,马英泰为库生全一家人提信心、鼓干劲。
听着党中央强农富民的好声音,库生全信心倍增、干劲更足,对发展农家乐充满新期待。“这几天天气热了,我想着把外墙再重新翻新一下,种些花卉,美化一下院落,想着五一前营业迎客。”库生全说。
在大踏步走向乡村振兴道路上,峡口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以红色文旅产业为引擎带动产业兴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努力让全村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种养殖业产业化、规模化、特色化经营发展迅速,乡村旅游发展如火如荼,峡口村的发展是海东市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全省两会精神激励下,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不断调整产业结构的一个缩影。
连日来,党的二十大和全国两会精神如春风细雨,滋润着春日里的河湟谷地。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的“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成为海东市各级各部门关注的重点话题,更为各族群众口中的高频词。
在海东市平安区洪水泉回族乡硝水泉村,一棵百年老古树下,村民们围坐在一起,聚精会神听着“大喇叭”里传来的全国两会“好声音”。
“大伙儿听,报告里讲的‘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不就是两会给咱们农村发展指的路子嘛?唐书记,今年村里有什么发展计划,我们党员都带头支持!”党员唐生栋说。
在海东市乐都区寿乐镇王佛寺村,去年新建成的高标准温室大棚里,驻村第一书记李积彪带着村民学习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全国两会上,强调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这让我们对发展特色产业、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更有信心了。政策好,有底气,我们更敢放手种植特色蔬菜了!”王佛寺村村委会副主任王萍说。
在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班彦村,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的热潮绘出了一幅幅不负农时不负春、赛纳班彦耕种忙的“春耕图”。
“互助县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通过保障长白葱、蚕豆、油菜籽、马铃薯等优势种源,指导选购良种肥料,提供技术服务等手段护航春耕,助力农业增效、实现农民增收。”五十镇党委副书记、班彦村驻村干部李玮介绍说。
……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海东拥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
海东市有着悠久的农耕历史和灿烂的农耕文化,在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过程中,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禀赋条件,发挥区位优势,坚持把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作为增加群众收入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之策,探索走出了一条绿色、高端、品牌、质量的兴农富民之路,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阔步迈进。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海东市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农副产品加工业,特色优势作物种植面积占比保持在86%以上,连续六年实现农业增产增收,海东在全省“菜篮子”生产保供中地位更加凸显。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也再次释放出“重农强农”的强烈信号以及“大抓特色”的鲜明导向。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海东市将目光投向广袤的“三农”领域,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积极发力。
海东市切实把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加强宣传宣讲、教育培训、专题研讨,推动全国两会精神在河湟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具体行动中,海东市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引领各项事业,全市各级党组织聚焦“五个新海东”建设,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生态保护、民生改善等重点,组织班子成员和广大党员干部积极调查研究、征求意见、座谈研讨,找准贯彻落实精神与业务工作的契合点、为民服务新的坐标点。
海东市各级领导干部,及时下沉乡镇村社、走进田间地头、深入企业学校,全方位、深层次、多维度让文件精神“播”到田间地头,“走”进群众心坎,实现基层宣讲“全覆盖”,切实把活动成效落在思民忧、解民难、助发展、促振兴上;适时组建“文艺轻骑兵”,快板、戏曲、舞蹈等文艺节目轮番上演,确保群众听得进、听得懂,达到并实现文化下乡润民心的效果。
海东市各单位部门组织并下派理论宣讲队,紧紧围绕“人民至上”“村集体经济”“乡村振兴”“粮食安全”“生态保护”等,化“高深理论”为“朴素道理”,使党的创新理论“甜味”浓、“原味”正、“鲜味”够、“土味”足;突破时空和地域限制,开设“云课堂”为群众送上精品专题党课,文件精神“随身听”,实现云端课堂传党声;创新打造“板凳讲堂”,休闲广场变“理论广场”,用“大喇叭”“土方言”解读群众最关心的乡村振兴、教育、医疗等好政策,让宣讲更有温度。
一年之计在于春。海东市各地各部门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落到实处,聚焦特色产业发展“辛勤耕耘”,努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