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家河湾村幸福凉亭。
苏家河湾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苏家河湾村一角。记者 倪晓颖 摄
“陈老,我来看看您,顺便给您带来了全国‘两会’的精神。”3月15日,迎着春日温暖的阳光,西宁市城西区虎台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赵海萍走进苏家河湾村小区敲开了87岁老党员陈兴彦的家门。
还没进屋就听到了屋里爽朗的笑声,宽敞的客厅里暖意融融,几名党员围坐在茶几周围,大家畅谈着村子近几年的发展变化和未来美好的生活。
为进一步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全国两会精神,把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和中央、省市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原原本本的传达到农村,连日来,赵海萍作为联点苏家河湾村的街道干部,与群众共同观看两会盛况,并为群众仔细解读有关政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乡村振兴、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方便耐心解答,把党的好声音和惠民政策送到了群众身边。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一落座,赵海萍顾不上喝口水,就打开了话匣子,“这次全国两会对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又提出了新要求。我们苏家河湾村可以结合实际,通过实施沿街铺面租赁、推进滨河丽景项目、打造电商服务站等措施,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位于西山脚下的苏家河湾村,是西宁市典型的城中村。排列整齐的楼房、干净整洁的道路、优雅别致的凉亭和图文并茂的文化景观墙,老人喝茶聊天,小孩欢悦嬉戏……走进村子,迅速感受到幸福和乐、生机勃勃的气息,处处展现着现代文明与田园风光相互交融的新时代美丽乡村新气象。
从前,这里是个远近闻名的软弱涣散村,党支部战斗力不强,村里基础设施较差。近年来,苏家河湾村一手抓党支部建设,一手抓促进村民增收致富,成功摘掉了软弱涣散党支部和后进村的帽子。村委积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立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理事会,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形成租赁、物业、电商等产业链,带动村民致富增收。村集体资产总额已达到1.35亿元,年集体经济收入330万元,50岁以上村民月月享受福利补助。2022年,全村1486人,人均纯收入达1.6万余元。
同时,苏家河湾村探索以村党支部为核心,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五老乡贤组织为配套的“一核四元”乡村治理组织架构,推动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以实际行动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村委把集体经济收入投到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改善方面,兴建健身广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停车场、幼儿园、卫生室、便民超市,定期开展文化娱乐活动,丰富村民文化生活。
进家宣讲氛围浓,惠农声音暖民心。认真聆听了全国‘两会’精神之后,村民们也在一块感悟发展新历程,畅谈家乡新变化。
“党的好政策能不能在基层落地,关键要看基层干部能不能用心谋事、尽心干事。我们就是听群众说、向群众讲、带群众干。”省人大代表、苏家河湾村党支部书记季鹏对此感触颇深。
苏家河湾村“一年一个样”,居民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今年80岁的老党员苏明通,是土生土长的村里人,见证了一个村庄的历史变迁。“上世纪50年代,村民住的是茅草房,70年代,村里有的人家盖起了水泥瓦房。而现在,家家户户都住上了楼房!以前逢年过节才能吃顿肉,现在吃穿不愁,鸡鸭鱼肉随时想吃就吃!”老人细数着苏家河湾村的发展变化,幸福的笑容洋溢在脸上。
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让村民真真切切感受到幸福。“村里环境越来越好了,生活越来越便利。不说别的,就说这文明风气,就让人觉得舒服,能生活在这里我特别满足。”村民苏英由衷地感到现在生活的美好。
乡村振兴要“塑形”,更要“铸魂”。“以前垃圾随手就往街道边一扔,现在村里修得跟公园一样,大家爱护环境的意识增强了,邻里和谐,互帮互助,一起把村子打造得更美。”村民赵永芳把一袋垃圾扔进楼下四色分类垃圾桶里,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村容村貌改善了,大家住着舒心,活得开心,小日子过得有声有色,别提多幸福了。”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只争朝夕,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坚持守正创新,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斗争精神,勇于攻坚克难,不断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添砖加瓦、增光添彩!”季鹏对未来充满信心地说,“我们村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精心谋划本村的发展目标、发展项目,带领村民增收致富,把村集体经济做大做强,让苏家河湾村更美好,群众更富裕,在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日子越过越红火。”
“驻村工作的实践让我深深感受到,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切实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赵海萍说,今后将在发展产业、扩大就业、鼓励创业,推进“三乡工程”中下更大气力,向着更加富裕、文明、平安的康庄大道继续前进,跑好乡村振兴的接力赛,努力让村子更美、让村民更富。
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述说着新时代的发展变迁,憧憬着新农村的美好未来,陈家屋里不时传出一阵阵开心的笑声。
从陈兴彦家出来,夜色已然爬上树梢,一弯明月悬在天穹。赵海萍又和村干部们步履匆匆地朝另一户村民家中走去。赵海萍笑着说,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新年要有新气象,作为基层干部,就是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不断把群众的“小烦恼”变成“大幸福”,以实际行动答好“我为群众办实事”这道必答题。
记者手记:
一个城中村的蝶变“密码”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从党的二十大到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都对“三农”工作作出重要部署、提出明确要求,为我们推进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乡村振兴是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全面发展,是农业农村农民全面振兴,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必须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那么,农业如何做强?农村如何变美?农民如何富起来?在西宁市城西区苏家河湾村记者与村“两委”班子交流,与村民群众探讨,以及走村入户的所见所闻所感,一点一点地揭示了这些问题的答案。
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首先是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苏家河湾村的变化,从根本上讲是对从前软弱涣散党支部的治理。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基层组织变强了,基层的事才能办好。采访中,苏家河湾村以村党支部为核心,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五老乡贤组织为配套的“一核四元”乡村治理组织架构,是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和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有力保障。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更离不开乡村振兴。十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在惠民政策的不断支持下,苏家河湾村团结一致走在改革致富的路上,强党建、抓产业、引人才、护生态、兴文化……才逐渐有了这翻天覆地的变化。苏家河湾村的转变,再一次生动诠释了坚持党的领导是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而这只是我省乡村振兴生动实践中的一个缩影。
“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接力棒,历史地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着眼全党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对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出明确要求、作出重大部署,为乡村振兴、村民致富指明了方向。作为基层党组织只有将全国两会精神转化为为民服务的不竭动力,掌握村情民意,立足现实,致富的路子就会摸准走对,村民的生活就会越来越好。
在苏家河湾村的时时处处,记者无不感受到一个“和”字,宜居的生活环境,红红火火的集体经济,人心和善、和睦安宁的乡村精神风貌……乡风乡韵乡愁,“和”的理念贯穿乡村建设的始终,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党建“搭台”群众“主笔”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这就是老百姓心中想要的最美乡村,这就是新时代社会主义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