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要闻

全域无废的蒙旗实践

来源: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2023-03-29     作者:公保安加 黄中 文/图

(新时代_新征程_新伟业_贯彻落实全国两(10811439)-20230329084551.jpg

至今,在蒙旗草原,由各乡镇党委领导的生态保护协会里,自愿入列的成员已逾八百人,他们不计报酬,守护着家园的美丽。

初春的蒙旗草原,清清的泽曲河悠悠流淌。

三月中旬,行走在位于三江源生态保护核心区的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城镇和牧野,打造全域无废的全民行动风头正劲。直面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生活垃圾日益多样引发的矛盾,河南县以深入学习贯彻两会精神为契机,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持探索和创新的步履,在这场“绿色战役”中蹚出了新的路径。

“向绿而行”,底气十足

“垃圾处理关乎老百姓的生活品质,我们必须要把这件事情当成国计民生来对待。”河南县委副书记、县长钢夫的一番话语,毫无修饰地表明一份坚定如磐的决心和信心——高标准做好垃圾处理这件事情。

作为相对闭塞和滞后的青南纯牧业县,高标准优化垃圾处理方式,河南县底气何来?

自上而下的政策与资金支持强而有力,环保领域科技运用日益成熟,牧民与生俱来的环保观念与党和政府倡导的环保理念恰好相符。这就是河南县推进每一次生态保护行动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高标准优化垃圾处理方式的底气所在。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加强流域综合治理,加强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

依赖草原,守护草原,这是蒙旗牧人在千百年的游牧生活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也是植根于他们心底的深刻信念。探访蒙旗草原,几乎每一次都能在不经意间目睹,牧人们或三五结伴,或独身一人手提纤维袋,沿河流、公路“搜寻”垃圾的身影,耳闻一位位牧民对于生态保护意味深长的见解。

“牧民本身骨子里就带着比较深刻的环保意识,这为我们推进生态保护工作营造了非常好的环境。”河南县生态环境局局长恩科介绍,至今,在蒙旗草原,由各乡镇党委领导的生态保护协会里,自愿入列的成员已逾800人,他们不计报酬,守护着家园的美丽。

犹记得河南县第二十届“那达慕”盛会闭幕现场,在最后一项赛事万米耐力赛马结束后不久,现场的数万牧民成群结队,自发捡拾垃圾。一小时后,腾格里赛马场偌大的草山上人群已经散尽,碧绿的草山恢复了往日洁净的容颜,百余名环卫工人正将集中堆放的垃圾搬上清运车运出赛马场。时隔多年,那令人动容的场景依然深深驻扎在人们心中,每一次与河南县环保部门干部职工交谈时,他们依然将其作为谈资,进行生动的讲述。

事实胜于雄辩。今年,是河南县开启“禁塑”行动的第19年,如今站在河南县城的街头,可以看到,往来于大小超市或蔬果店采购的人们,都手提着一个个红色的环保编织袋——19年“禁塑”,让一次性塑料袋在蒙旗草原难觅踪影,19年前提出的抵制“白色污染”的举措,已完全由政府倡导走向“商店不卖、群众不用”的全民自觉行动。

因地制宜,直戳“痛点”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

精准治污、科学治污绝离不开因地制宜的创新和探索。在河南县,垃圾处理流程由“分类——回收——处理”变为“回收——分类——处理”,这一垃圾分类“关口后移”的做法,已在全县高标准推进垃圾处理中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现阶段下,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模式无疑最符合我们河南县的实际。”钢夫说,面对牧民居住分散、文化程度依然不高的现实问题,这一“垃圾分类关口后移”的模式让河南县在推进垃圾处理工作中走得更加顺利。

整体上,河南县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处置是由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及无害化处理厂和作为辅助设施的垃圾填埋场两部分组成。

沿着春雪消融后的马路,来到河南县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及无害化处理厂,一路上,一辆辆卡车驶向厂区,源源不断地将全县每一个乡镇村社的生活垃圾运往这里,等待“点火”进行集中处理。

走进厂区,工人们正在将堆放的垃圾投入设备的填料口。负责人陈苏波介绍,整个生产线由精分工段和生活垃圾处置系统组成,精分工段将有用回收料分解出来,进行二次利用,分解出的废弃物通过生活垃圾处置系统进行无害化处理。

通过这两段的分拣分选、破碎、高温裂解的“洗礼”,“无处安放”的垃圾被“点废成金”,变成裂解气,应用于设施供暖、厂区用电发电,全面实现了循环利用,所生产的炭渣被运往垃圾填埋场。

来到不远处的填埋场,眼前的作业区按照处理垃圾类型的不同,被分隔成污泥、餐厨、生活、炭渣4个区域,整个作业区伫立着45个粗壮的导气管,填埋场下方的平地上,是新建的污水处理厂。

“我们为了这件事情花了大钱,下了大力气,所以绝不允许造成二次污染。”同行的河南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才配介绍,保持土地、水源、空气洁净是垃圾填埋工作中必须保证的前提条件,为此,他们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严格把关,履行空气消杀、灭虫以及废水、废气再处理,按优于国家排放标准的要求实施低排放。

不遗余力,福泽民生

“生活垃圾收运处置连着民生大事,小瞧不得!”钢夫说,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全域无废,高标准抓好垃圾处理是根本,因此,河南县将垃圾收运处置作为民生大事,以保持人们工作生活环境洁净,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让民生服务更有温度、让民生福祉更有质感。

正午时分,走进河南县巴音乌拉自助火锅店,约莫400平方米的店内火热的场面令人惊愕不已,刚从春节的热闹劲儿里回归的人们,似乎都应约聚集在了这里。

听到餐厨垃圾收运车清脆的音乐从窗外传来,负责人云丹走下楼梯,将早已准备就绪的垃圾桶推到门外,将其固定在垃圾收运车的自动装卸平台上。

“垃圾清运车每天都会来门口收集,这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云丹说,在政府定期的宣传培训中,饭店工作人员已养成了垃圾初步分类的习惯,在日常工作里,他们主动将纸盒、塑料瓶等可利用垃圾和餐厨垃圾进行分类,既提高了经济效益,又为后续的精分工段节省了时间成本。

据统计,河南县城有400多家大小饭店,餐厨垃圾日清运量达到80吨,而运输的队伍里只有15人,个中艰辛不言而喻,但能让家园保持纯净,他们乐在其中。

斗格才让是餐厨垃圾清运队伍中的一名司机,每天,他和他的伙伴从中午开始,挨家挨户收集餐厨垃圾,并运送处置,整个过程下来就要近5个小时。

作为三江源生态保护核心区的一部分,统筹垃圾收集、运输、消纳等处置环节,无疑是河南县实现从“全域无垃圾”到“全域无废”跨越的关键一环,显而易见,其生态效益不可估量。由此,在垃圾处理这个民生大事上,河南县使出近乎较劲儿般的精力,广泛调研、探索和创新,走出了一条适合青南牧区的新路径。

这几年来,“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创新基地”等多项“国字号”荣誉一一花落蒙旗草原,以此为契机,河南县正高歌猛进,打造全省“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的样板地和模范县,让蒙旗的天更蓝、草更绿,百姓更富足。

记者手记:

探索“点废成金”新路径

都说垃圾是放错地方的“宝贝”,但如何给这个“宝贝”找个好归宿,是个大问题,也是个好问题。记者在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城镇的探访中找到了问题的一种答案。

作为主要的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河南县对草原的要求十分严苛。近年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持续向好,也随之产生了零污染目标与垃圾增量多的尖锐矛盾。为此,该县借助打造全域无废示范县的有利契机,不断借鉴当下各地垃圾处理方式,结合县情实际,走出了一条适合当地特色的垃圾处理之路。

“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按政府工作报告里指出的,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河南县委副书记、县长钢夫斩钉截铁地说,让企业有利可图,让环境受影响最少,让群众轻松接受,是河南县全力推进全域无废示范县建设、创新垃圾处理方式的创新思路。

河南县是纯牧业县,牧户散居,推行源头分类极为困难。但破题解困,该县有实招——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梯级模式,将垃圾分类的“关口”后移。在这种模式下,牧户无需分类,将垃圾置于指定地点,由村级定期安排专人进行逐户收集,再由各乡分别转运至县。至此,垃圾集中收运工作完成。

在垃圾处理这个关键环节,直面就地填埋、焚烧的“老办法”,河南县不断探索创新,通过招标引进专业垃圾焚烧处理企业,企业将所收集垃圾进行分筛,其中可回收部分垃圾由其自行处理,产生价值;不可回收部分垃圾经反应釜高温裂解,产生的气体可以被企业循环利用,剩下的废渣被压制成块状,并通过无害化处置后送至专门的填埋场进行处理。相较常规的垃圾焚烧填埋来说,可以做到成本最小化,环境影响最小化。

“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已成为青海各族儿女的坚定共识和使命。为了省之大要,为了牧民向往,河南县勇担当,着力践行“两山”理念,不负重托,交出一份生态持续向好的优异答卷。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