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沿着G315国道自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区向西往农垦小镇——柯鲁柯镇驶去,车道两旁的耕地里时不时出现村民们忙碌的身影,或三五成群俯身耙地,或机械轰鸣繁忙耕作……
穿过一个岔路口,一条横贯村落的硬化道路直通每家每户,左手边连排的民居错落分布,巷道里整洁干净。时值春耕备播时节,走进这个名叫希望的村落,整个村子显得十分安静。
此时,村委会办公室里,村主任林进海正和一社、二社社长以及村民代表围坐在一起讨论着。“今天把大家召集在一起,就是想把前几天镇领导给我们讲的全国两会精神再一起琢磨琢磨。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到产业振兴,这对我们村依靠发展特色产业来推动乡村振兴进一步指引了方向,明确了目标。”林进海说。
希望村曾是产业发展一穷二白的后进村。近年来,当地带领群众发展牦牛养殖、服装加工、菜籽油加工等产业,建起服装加工厂,并相继实施光伏扶贫、金融扶贫、新农人劳动技能培训等项目,去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1.43万元。
“新布料过几天就到,马上我们的服装厂又可以扩大生产了,今年一定要把这个产业做大做强!”林进海说。
“只要咱们村的服装厂发展起来,大家在家门口挣得钱就会越来越多,我们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村民赵存贵听到这番话,顿时精神高涨。
赵存贵的激动是打心底里的。37岁的赵存贵原本和希望村的众多妇女一样,过着在家务务农、打打零工和带孩子的日子,想要增加收入非常困难。“像我们这样的农村妇女,平时除了在家务农,还要接送孩子和照顾孩子上学,根本没机会长时间出去打工。”
去年6月份,村里筹资建起集设计、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专业化制衣厂——海西曼彩服装加工厂,打那以后,赵存贵在家门口的服装厂就能挣到钱,单月订单最高时能挣4000多元。
“你说得很对!”接过赵存贵的话茬,林进海点头肯定地说:“从开办服装厂的那天起,政府就给我们资金、落实订单、培训服装加工技能,一步步走到现在。如今,我们大家更要努力奋斗,把全国两会的精神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一起迎接红红火火的好日子!”
“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围炉而坐的乡亲们更是对通过产业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有了更深的领悟。
村委会办公室里讨论全国两会精神的热乎劲正酣,村主任林进海又接到电话,有份来自天峻县的2000套校服订单。坐落于村委会旁的服装厂是由原先闲置的希望村小学改建而成,加工车间、成品车间、裁剪车间一应俱全。
推开加工车间的门,里面12台电动缝纫机和自动化的服装加工设备样样不落。“村集体的钱要花在刀刃上!”林进海介绍说,去年整合村集体经济20万元用于建设这个服装加工厂项目,就是要打造更高质量的村集体经济支柱产业。今后,我们要在创新上不断下功夫,这样才能得到市场的认可。
配布、画样、裁剪、缝制……道道工序都严格按照服装标准制造。短短十个月时间,希望村服装厂从刚开始简单接点代工衣裤到拓展校服、工服劳保、床单被套、窗帘等服装制品加工,在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更让村民们看到了服装加工产业前景的广阔。
“以前坐家里总是心慌,现在踏实了!”村民杨莲花是参加村里的“新农人”培训后加入到服装厂的,“差不多培训个3、4天就能上岗,把以前丢掉的手艺捡起来了,还能在家门口赚钱,真的太好了!”如今,在厂里按单计件结算,杨莲花每天能做5套左右,一天能挣125元。
集体讨论结束后,林进海又带着校服样品、布料清单和服装厂的介绍彩页,风风火火地赶往德令哈的各个学校和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