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飞驰在高原天路。罗春晓 摄
即将发车的复兴号高原内电双源动车“绿巨人”。记者 田得乾 郭靓 魏慧敏 摄
巍巍昆仑,茫茫雪域,一条黑色的钢铁巨龙横贯大地,将青藏高原与祖国内地紧紧相连。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
2006年7月1日,全长1956公里的青藏铁路全线通车运营,不仅结束了西藏自治区不通铁路的历史,更为促进沿线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青藏两省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出行条件,加强地区经贸往来,助力群众增收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是一条生态环保的
“绿色天路”
“快看,前面有藏羚羊,赶快拍下来。”3月29日,在西宁开往拉萨的Z6811次列车硬卧13车厢内,来自湖南省的旅客小李看见车窗外有一群藏羚羊,便兴奋地催促同伴们快点一起拍下来。
青藏铁路通过的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之称,穿越了可可西里、三江源、羌塘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沿线有藏羚羊、藏野驴等多种珍稀野生动物活动,生态环境敏感而脆弱。
为了解决生态脆弱这一难题,青藏铁路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坚持“环保优先”的绿色理念,采用“以桥代路”方式设置了33条野生动物迁徙通道,并首次在海拔约4700米的铁路沿线成功进行了植被恢复与再造试验,开创了高寒草甸人造湿地的世界先河。
同时,通过全面实施“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的沙害治理和“绿色天路”工程,在高原铁路沿线栽植乔木、灌木造林3628万株,人工种草及植被恢复350公顷,绿化长度达700多公里,占可绿化总里程的80%。
“2015年青藏线格拉段扩能改造项目启动,但原设计预留的可可西里站挤占了藏羚羊的迁徙通道,车站建设及投用会阻隔藏羚羊南移迁徙路线。”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计划统计部工程师张彩虹说,经过综合考虑环保和工程条件,施工时将原可可西里预留站北移了8.8公里,最大限度减少对藏羚羊活动的干扰,更好地实现了铁路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
青藏铁路开通运营后,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秉承绿色发展理念,在青藏两省区人民政府和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完善制度措施,健全管理体系,创新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保护了高原生态环境。
通过开展路基边坡种草绿化、站场污水有效收集和处理、固体废物集中收置、清洁能源充分利用等一系列“环境友好”的做法和尝试,逐步消除了工程建设中遗留下来的人工痕迹和人为干扰,加速了铁路工程与周边自然环境的相互融合,保证了野生动物的觅食、栖息、种群交流的生存环境得到恢复和改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独具特色的环保设计运营理念引领之下,随着一项项切实有效的环保举措实施,如今的青藏铁路已经成为了一条生态环保的“绿色天路”,良好的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景随处可见。
这是一座繁荣经济的
“金色桥梁”
3月30日上午,记者在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拉萨西站货场,看到站台上一辆辆卸货叉车和装卸工人们往来穿梭卸货装车,忙得热火朝天。
作为青藏集团公司管内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铁路运输货场,拉萨西站自2006年开通至今年3月,已累计发送货物808万吨,到达货物5734万吨,成为铁路引领青藏两省区经济发展的物流运输“桥头堡”。
“我们这个货场总面积有67万平方米,现有到发线12条,货物装卸线路11条,地方企业和部队专用线7条。”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拉萨车务段拉萨西站党支部书记文伟告诉记者,拉萨西站承担着青藏铁路运抵西藏内80%以上货物运输任务,年办理货物到发534万吨,日均1.46万吨。
千里青藏线上,往返的列车日夜不息,也为全力推进青海打造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提供了有力的运力支撑。
4月2日,记者在位于察尔汗盐湖腹地的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专用铁路线看到,一个个装满肥料级氯化钾的白色编织袋,被工作人员从生产车间运送出来,按区域整齐地码放在站台上连成一片,颇为壮观。
“今年一季度,察尔汗车站共完成钾肥、工业盐、氯化镁等货物发送263.37万吨,实现了首季‘开门红’。”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格尔木车务段党委书记姜希春告诉记者,每年有500万吨左右的钾肥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供应量可满足全国近1/2的地区使用。
物畅其流,人享其行。多年来,飞驰在青藏铁路上的一列列火车除了将各类物资从全国各地运送到西藏,也为西藏带来了大量的游客,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经济繁荣发展。
“目前拉萨车站每日开行列车12对,今年自1月1日至2月28日发送旅客35.1万人次,到达旅客52.6万人次。”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拉萨车站站长王福介绍,经过十几年的运营发展,拉萨站从2006年到今年3月份,共发送旅客2337万人次,到达旅客2347万人次。
据统计,作为连接雪域高原与祖国内地的经济“大动脉”,青藏铁路自全线开通运营以来,已累计运送货物8.03亿吨,旅客2.65亿人次。在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青藏铁路也为青海和西藏两省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架起了繁荣经济的“金色桥梁”。
这是一条富民惠民的
“幸福天路”
色玛村,一个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堆龙德庆区乃琼镇拉萨西站货场旁的藏族村庄。起初,村庄里的800多户人家全都依靠种田、放牧为生,吃饭难、养老难、上学难是家家都会遇到的问题。
而随着2006年青藏铁路拉萨西站货场的开通运营,为邻近的村庄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色玛村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村民依托拉萨西站货场开启了他们的“物流人生”,靠物流运输发家致富的故事在这里屡见不鲜。
“现在我们公司每天的货运量都能达到五六百吨,经青藏铁路运输过来的食品、百货等物资,可以通过我们及时快速地转运到寻常百姓家,最高兴的是我们的收入也实现了成倍增长。”从一名装卸工人华丽转身成为一家物流企业负责人的色玛村村民阿旺,亲眼见证着村民们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
通天路,惠民生。同样受益于青藏铁路开通,潜移默化中被深刻影响着的还有日行千里的“环保卫士”阿旺罗布。
家在日喀则的阿旺罗布今年39岁,是青海青藏铁路服务有限公司拉萨分公司的保洁班班长,负责拉林铁路、拉日铁路沿线9个站区的车站保洁工作。
为保障铁路沿线卫生质量,阿旺罗布经常往返各个站区。如果遇上春暑运、旅游旺季等客流量较大的时间节点,阿旺罗布一天更是要奔波好几个来回,日均行程能达到1300多公里。
“有时深夜到家,衣服、鞋子都没脱,瘫在沙发上就直接睡着了。”阿旺罗布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笑呵呵地说:“站区保洁工作任务重、责任大,一天下来虽然很累,但心里很开心、很满足。”
阿旺罗布不仅在工作上能够独当一面,在生活中也同样是五个女儿和妻子的坚强依靠。“感恩自己吃上了铁路饭,我现在一个人的工资可以养活全家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保障铁路沿线的碧水蓝天,还能让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阿旺罗布很有成就感。
近17年来,这条创造了线路最长、海拔最高等多项世界第一纪录的高原天路,承载着无数人的光荣与梦想,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带动了青藏两省区经济发展,更对祖国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乡村振兴、增进民族团结产生了重要影响。
迈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高原铁路人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守为民服务初心,牢记服务地方发展使命,大力弘扬“挑战极限 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不断续写高原天路新的传奇,让青藏两省区各族人民幸福的歌声传遍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