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柴达木土地资源 着力提升我省粮食蔬菜生产供给能力
马丰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并明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务必把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扛在肩头,抓紧抓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青海,两次参加全国人大青海代表团审议,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指出青海要立足“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和“三个更加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加快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等产业“四地”建设。省委省政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着眼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供给,做大做强牦牛、藏羊、青稞、油菜、马铃薯、冷水鱼等特色产业,努力打造“青”字号品牌,有效推动了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促进了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省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特别是高海拔、日照充沛、冷凉干燥、病虫害少、种质优良等比较优势,生产出的蔬菜和肉类产品品质优良、绿色无污染,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近年来,虽然我们充分利用有限的耕地,强化各方面投入,粮食产量连续保持在100万吨以上,但受特殊自然地理条件影响,有效土地面积少,人口较为集中,农业相对发展的河湟地区,随着城镇化工业化步伐加快,原有的川地减少,基本农田大都进沟上山,且山旱地占比高,农业的基础设施条件差,基本靠天吃饭,产出效益低,而适宜农耕的后备资源又不足,严重制约了粮食及蔬菜等农产品长足长效发展,难以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集中连片地区,致使我省自产的粮食蔬菜不能满足全省人民需求,遇到疫情等特殊情况,造成外省购入难、物价不稳、供给不足的现象突出,直接影响了人民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因此,稳步提高粮食蔬菜的供给能力,不仅能对提高国家粮食安全做出贡献,同时,也能为满足全省人民生产生活需求提供保障。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做好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试点”、省委一号文件提出“恢复利用撂荒地,开发盐碱地等耕地资源,多种粮油,提升农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纵观全省,唯有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有大量的开垦、复耕和可整理的盐碱地等土地后备资源,并且相对集中连片,基本分布在河流、具备灌溉条件等区域,扩大耕地面积的空间大、后劲足。同时,海西州区位优势明显,生态气候适宜,光照足、日照长,农产品品质好、产量高,稳步扩大农作物种植面积,前景十分可观。因此,加快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推进青海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稳步提高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供给能力,资源在海西、潜力在海西。
做好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试点是国家为了破解耕地资源不足而倡导和支持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我们要加大重视力度,充分利用海西州盐碱地、戈壁滩等后备土地资源,从盐碱地的开发、撂荒地的复垦、未纳入生态保护范围的荒滩地以及退耕还林、生态保护等政策所调整土地的开发利用上入手,抽调专门力量深入开展盐碱地、沙地、裸土地等资源分布状况调查,邀请国家有关科研、国土、农业等部门的权威专家,深入开展研究论证,切实摸清盐碱地等后备耕地资源“家底”,有效解决保障粮食安全和发展特色产业的用地矛盾。要加强与国家部委衔接,积极争取将柴达木地区列入国家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大力发展柴达木戈壁农业经济,开发整理柴达木土地资源,多措并举发展节水农业、设施农业、循环农业等改良农业试验建设,向戈壁要耕地、向节约要水源、向科技要效益,力争在“十四五”期间或者到“十五五”末,实现“两个百万亩”目标,即开发增加100万亩耕地、增加100万亩饲草料种植基地。
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 自然保护地体系现代化建设
李晓南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对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精准系统全面的阐释,为我们切实以高质量推进现代化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践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使命新任务,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青海篇章指明了方向。
深化认识、提高站位,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中找寻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构建起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我们必须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悟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毫不动摇坚持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领导,在政治上主动对标,行动上坚决对照,在新征程上心系“国之大者”,坚决扛起保护生态环境的政治责任。要准确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精髓要义,聚焦走在前头作出示范的目标任务,高质量建设三江源国家公园、高水平设立祁连山国家公园、高站位创建青海湖国家公园、高效率推进昆仑山国家公园前期工作,着力在构建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进程中不断推进林草实践,坚决将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贯彻好、落实好。要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内涵,牢固树立和践行“两山”理念,突出高质量发展工作重点,不断提升林草植被覆盖度和质量,提高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能力,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丰富生物多样性,坚定不移保护好“三江之源”,守护好“中华水塔”,维护好“生态屏障”。
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上实现突破
高标准、高质量推进现代化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是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保障“中华水塔”坚固丰沛,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生动实践。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家林草局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在走出国家公园建设新路径、建立生态保护新体系、开创生态建设新局面、迈入现代化管理新阶段、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气象上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基本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全省重要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得到完整性、原真性、系统性保护,为全国提供了“青海方案”、贡献了“青海智慧”。
牢记嘱托、担当作为,高质量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现代化建设
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十四届省委二次、三次全会部署,围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定走在前头的信心决心,强化作出示范的历史主动,持续在落实生态的现代化战略、积极推动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建设,夯实生态的现代化基础、高质量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强化生态的现代化管护、高效率保障林草生态资源安全,增强生态的现代化利用、切实助推农牧民增收致富,创新生态的现代化机制、有效提升基础能力建设,深化生态的现代化拓展、不断培育生态文化建设等方面大胆创新、统筹推进,不断致力于更大力度的林草资源管护、更高质量的生态保护和更加现代化的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为开启政策举措落实程度高、制度体制创新活力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强的生态友好的现代化新青海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