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关乎企业生存发展,更关乎老百姓的就业和日常生活。良好的营商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和“风向标”。
3月17日下午,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分组审议“两条例”执法检查报告时,常委会组成人员纷纷发言,“履新伊始,省人大常委会紧贴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对更优营商环境的期盼,紧扣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两条例’执法检查,恰逢其时,体现了人大责任担当和政治自觉。” “重点是强化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意识,积极出台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措施,创新服务方式,提高办事效率,千方百计为企业纾困解难,全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 “推进持续性常态化执法检查工作模式,严格检查各级政府及部门履行优化营商环境职责情况,切实发挥人大执法检查监督刚性,提升监督质效。这次执法检查成效明显,是一次具有示范意义的人大监督实践。”
讨论中,大家的发言既肯定了成绩,也只面了问题。“支持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发展不够”“隐性壁垒和融资难贵依然存在”“服务效能仍需提升”……一份数据翔实的问卷调查分析摆在常委会组成人员案头,为全方位审议报告提供了“数据支撑”。
全力以赴,让营商环境“优起来”。“好的营商环境就像市场主体的“生命之氧”,是企业应对外部冲击挑战、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支撑。”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副组长、财经委主任委员王新平说,“省人大常委会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前期做好《青海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青海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青海省公共信用信息条例》等立法工作、开展促进非公经济发展情况专题询问的基础上,统筹立法、执法检查、专题询问、代表建议督办,打好立法监督‘组合拳’,着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一流营商环境。”
“优化营商环境‘两条例’对推动现代化新青海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我省经济建设的区位优势并不突出,投资环境方面处于劣势,青海要发展就要有更优的营商环境作为保障。”省人大民侨外委主任委员于明臻发言时说。
问计于民,让执法检查“实起来”。百姓的“小事”,是民生的“大事”,也是营商环境工作瞄准的“靶心”。在执法检查组召开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负责人优化营商环境座谈会上,大家围绕群众办事的难点、企业发展的痛点、社会各界反映的重点,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提出建议。
青海益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韵如感慨地说:“这次座谈会专门邀请并听取市场主体、行业协会、营商环境监督员意见,是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汇集民智的好办法。我自己当了三年营商环境监督员,能有机会反映营商环境痛点堵点问题,提出一些建设性、合理化、利企化的意见建议,感到非常荣幸!”
青海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主任党海青认为,“统筹做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建议应当加快完善中小企业工作体制机制,加大财政资金和融资支持力度。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政务服务,强化用地用电用气及物流等要素保障,让服务‘跑’在问题前面。”
换位思考,让市场主体“ 暖起来”。企业的急难愁盼,是营商环境建设的着力点。受邀参加海南藏族自治州实地检查的青海东山恒智信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营商环境监督员才让扎西深有感触:“营商环境建设既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暖市场暖企业暖人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做好‘持久战’准备,认真打好每一个‘攻坚战’。同时我们还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企业角度考虑营商环境建设,充分了解并解决企业核心诉求和困难,这样才能切合实际地营造出一流营商环境。”
水美则鱼肥,土沃则稻香。营商环境“优”无止境,正如检查组工作日志记录那样:全省上下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青海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以营商环境之“优”、促经济之“稳”、谋发展之“进”,依法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