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要闻

风拂曲麻莱 吹起一片“新绿”——记曲麻莱县人武部党委践行强军战略建功新时代

来源: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2023-05-17     作者:贾 泓 通讯员 白 皛

(请发明日一版头题,配图)风拂曲麻莱__(11617863)-20230517084120.jpg

“民兵+”打造一支生态保护“先锋队”。曲麻莱人武部供图

08ca36b9-c2a9-498e-a83a-f68b444ab3f0.tif.jpg

“民兵+”打造一支生态保护“先锋队”。曲麻莱人武部供图

海拔4500米的高原四月天,没有繁花似锦也没有满目春绿,依旧是瑟瑟寒风伴着飘飘白雪。这里的春天虽然来得晚了一些,但却从不缺少“春风”,更不会难觅“绿色”。因为,有一支特殊的武装力量——曲麻莱县人民武装部。

人们总说:“在高海拔工作躺着也是奉献”。但是曲麻莱县人武部的官兵们并不这么认为。他们不仅不会躺着,还要跑起来,跑到前面去;他们不仅要守好曲麻莱、护好黄河源,更要建设好曲麻莱、建功新时代;他们不仅要脚踏大地强军铸魂,更要仰望星空创新逐梦;他们不仅要扬起奋进的马蹄,更要成为高原翱翔的雄鹰……

看,风已从青海省海拔最高的人武部吹来,拂过曲麻莱,拂过高原大地,在黄河源头留下一抹最动人的“国防绿”。

立高原 懂“苦乐”

守正创新

2017年,一名扎根阿尼玛卿雪山下果洛草原18载的军人面临着一次重大的职业选择——到省会西宁,还是去曲麻莱。无论在谁看来,这都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选择,西宁不仅工作环境更好,还能照顾家人。但这位军人却选择了后者,从一个山巅转战另一个山巅,一呆就是7年。他就是曲麻莱县人武部政治委员辛海。

他说:“我长期在高海拔人武部工作,情况熟悉、身体适应,所以曲麻莱人武部更加适合我,在那里我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虽然做好了充足的心理准备,但是曲麻莱人武部简陋的工作环境还是出乎辛海的预料。旧房子,土院子,烂摊子,里面坐着一些“兵蛋子”,这就是当时辛海见到的人武部。

“组织上把你放在这个位置,是解决问题来的,不是享清福来的。”牢记着军分区领导对自己的嘱托,辛海不想选择安于现状“躺着做贡献”,而是决定迎难而上解难题。

在曲麻莱人武部党委会上,经过激烈的思想交锋,最终决定从规范“四个秩序”入手推进正规化建设。辛海的话更是掷地有声:“面对困难,我们要有勇于担当的勇气,尽快解决好突出问题,大家看我的行动吧!”

由此,一场以整治战备、训练、工作、生活“四个秩序”为牵引的“攻坚战役”打响。作战指挥体系组织科学化、应急管理体制改革模块化、训练保障机制体现规范化、军营环境治理彰显人性化……随着工作成效的逐渐显现,曲麻莱人武部正规化建设走在省军区前列,从一度的后进华丽转身变为先进典型。2020年,人武部担负青海省军区“四个秩序”规范化建设试点任务,成为兄弟单位学习的样板,真正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长期坚守在高海拔地区,辛海每天早上都会因干燥和缺氧而渗出鼻血,白天吃不下饭,晚上睡不着觉。他说:“习惯了,苦中有乐。”在这里他的快乐有很多,有守正创新后收获的快乐,有建功新时代的快乐,更有传承和发扬“老高原精神”的快乐。

“铁心向党、热爱青海、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建功高原”,曲麻莱人武部传唱着“老高原精神”,也在守正创新中为其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听!军歌嘹亮,精神在高原常驻……

守源头 点“薪火”

固本开新

“民兵,寓兵于民,亦民亦兵”。这支力量,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走过了不平凡的光辉历程,书写了绚丽多彩的壮美篇章。

曲麻莱人武部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结合曲麻莱实际更好地发挥民兵的力量。在一次闲暇时间,正在看电视的辛海将频道栏目锁定在一档名为“新闻+”的电视节目上,他突然有了灵感——民兵们生在这片土地长在这片土地,不仅对这里有着深厚的感情而且格外熟悉这里。何不以“民兵+”的形式,为民兵队伍建设注入新活力。但毕竟这项工作还未有先河,辛海已经做好了“碰壁”的准备。

没想到,逐级汇报后,不仅得到了曲麻莱县委县政府的全力支持,而且2017年,省军区党委在长江、黄河和澜沧江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决定推进以民兵+生态管护员队伍建设为先行试点的“民兵+”建设试点。从那时起,黄河源头便增添了一抹动人的迷彩色。

身着统一迷彩作训服,戴上生态管护员袖标,背上早已准备好的干粮,跨上插着民兵旗帜的摩托车,曲麻莱县约改镇民兵排排长尕玛才仁与四名岗当村的生态民兵出发了。

他们既是民兵,又是生态管护员,这次的主要任务是进山巡护,汽车进山后再出来就是五天以后了。尕玛才仁骄傲地说:“这支队伍虽然是建立在生态管护员的基础之上,但在曲麻莱县人民武装部的指导下,以军人的要求和标准进行训练。在黄河源头巡护,使命光荣、职责重大,我们的生态民兵要巡护源头地区的山脉、河流,还要及时清理垃圾,保护野生动植物。夏天草地泥潭多,摩托车经常打滑,行走不便,往往一次巡护就要花费5天时间,生态民兵就要比普通的生态管护员更能吃苦,更有不怕牺牲的精神。在日常训练中,大家要更加勤奋认真,这样在巡山遇到困境时,才能从容应对。”

如今,在曲麻莱这片5.24万平方公里的净土上,像尕玛才仁一样的民兵生态管护员有上千人,他们发挥地缘、血缘、语言优势,通过科学编兵,有效破解了长期以来偏远牧区民兵队伍编组难、集中难、训练难的“三难”问题,建立了一支具有玉树特色的新型生态保护民兵队伍。

赞!戎装在身,战士已出征……

卫一方 再“跨鞍”

军民同心

37岁的民兵索南从小有个军人梦,但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实现。2017年,他得知自己可以申请加入民兵组织后第一时间递交了申请。

同年,曲麻莱人武部与县委宣传部联建,组成藏汉双语小分队,挑选政治觉悟高、精通藏汉双语的21名民兵充实到宣讲队伍中,每月或国家大政方针出台时机,进村入户,引导广大群众知党恩、感党恩。能歌善舞的索南成为了其中的一员,并逐渐展现出优秀的组织能力,成为骨干。

“‘文艺+宣讲’的形式,非常适合我们牧区的群众,这些民兵确实下了功夫,他们把‘大道理’变为通俗易懂的‘家乡话’,把一项项温暖的惠民政策送到了我们每一位牧民群众的心窝里。”每每听到这样的赞扬,索南都会无比骄傲:“发挥自己的长处,让党的声音在雪域传播传唱,让我深深感受到作为一名民兵的荣誉感。”

发挥民兵的特点,曲麻莱人武部用创新续写军民鱼水情,为雪域高原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位于曲麻莱县境东部100公里处,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巴干乡通吉村,位置偏远、气候恶劣,地质环境复杂,传统畜牧业可发展空间不足。自2016年起,曲麻莱人武部开始联点帮扶这里。

将通吉村群众脱贫致富放在心上,想点子、找路子、筹款子,立足于该村实际寻求发展途径。辛海一行在不下十余次的实地调研中发现,距离该村120公里处有一汪清泉,水质甘甜,水量充足,是真正意义上的“源头活水”,可谓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一个大胆的想法跳了出来——“何不在‘水’字上做文章?”

经前期可行性调研,县人武部党委联合巴干乡党委政府,抢先拿到了“嘎觉悟纯净水”这一注册商标,进而由县人武部筹资20万元作为纯净水厂的启动资金。后经多方争取,总投资120万元的“嘎觉悟纯净水有限公司”终于新鲜出炉。

在黄河源头建水厂,这在曲麻莱历史上还是头一遭,亦改写了玉树州全域没有纯净水自产品牌、“守着源头买水喝”的现实。

曲麻莱县藏族常住人口占比99%,是名副其实的藏乡。县人武部党委视驻地为故乡,待人民为亲人,把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在曲麻莱草原,播撒在人们当中。

看!马蹄铮铮,军民佳话在演绎……

短评:

厚植在雪域河源的 人间大爱

人都说:“曲麻莱、曲麻莱,进得去,出不来。”曲麻莱,位于黄河之源,群山之巅,山高路远、高寒缺氧。但曲麻莱人民武装部官兵扎根雪域河源,克服重重困难,人武部全面建设位居全省乃至全国前列,用忠诚奉献书写了人间大爱。

这份大爱,是履行使命、扛责在肩的忠诚之爱。新一轮军改后,使命催征、重任在肩,曲麻莱县人武部官兵以新时代国防动员工作为己任,从夯实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四个秩序”,提升练兵备战能力等方面入手,抓基础、补短板,提士气、创实绩,人武部全面建设焕然一新,成为全省县级人武部标杆单位,受到军委国防动员部表彰。正是因为曲麻莱人武部官兵忠诚于党的事业,才能在高原上书写辉煌篇章。

这份大爱,是扎根驻地、保护生态的奉献之爱。省军区系统联系军地,既是桥梁纽带,又是助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在黄河源头的曲麻莱,人武部官兵把这里当做第二故乡,积极发挥民兵队伍身处一线、热爱家乡的特点优势,积极探索“民兵+生态管护员”的做法,用奉献之爱行走在雪山草地之间,守一方安宁、保一方纯净。

这份大爱,是军民一家、鱼水欢歌的和谐之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曲麻莱县人武部把驻地百姓当亲人,积极投身助力地方经济建设,他们组建藏汉双语宣传文化小分队,走村入帐宣讲党的富民好政策,联点帮扶通吉村党支部,换思想、改观念,从根子上帮扶。人武部党委多方筹措资金,投项目、建厂房,让曲麻莱百姓喝上了自己的纯净水。人武部官兵与困难学生结对帮扶,开展“大手拉小手”捐资助学活动,累计为20名学生,捐赠40万元,购买学习生活用品近20万元。在曲麻莱连绵的雪山和广袤的草原上,人武部“金珠玛米”和牧民鱼水情深的故事在不断地重复着,把军民和谐之爱定格在雪域之巅。(白 皛)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