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长远性、综合性、系统性战略工程,必须立足实际、综合施策、精准发力,久久为功。在全面完整准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的基础上,青海要立足省情实际,发扬优势,补齐短板,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中务必要坚持制度为纲、发展为基、法治为要、同心为本、融合为目。
在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推进民族地区治理制度创新和治理能力提升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的领导是我们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保证,必须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党的意志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执行落实的重要载体,必须在推进民族地区治理制度创新和治理能力提升的过程中,构建一套有效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制度体系。各地各级各单位要带头践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培养选拔造就一支高素质民族地区党员干部人才队伍,着力夯实党在民族地区的执政根基。
在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展是解决问题的“总钥匙”,要把加快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聚心工程”,紧紧围绕“国之大者、责之重者、省之大要、民之关切”,通过援青、东西部协作等平台,积极在产业“四地”建设上做文章,大力支持有机农畜、民族医药、生态文化旅游、青绣等特色产业和优势项目,增强自我“造血”能力,让所有的发展都彰显出“三个赋予一个有利于”,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
在推进民族宗教事务制度化、法治化、规范化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和基石,健全完善民族宗教事务法治体系,始终把法治理念贯穿到民族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协调民族关系、规范宗教事务,不断增强各族群众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提高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和水平。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中华优秀文化浸润宗教,深入挖掘宗教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在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的过程中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构筑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把思想引领作为先导性、基础性工作,把民族团结进步纳入干部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探索开展城市民族工作,提高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水平,推进“石榴籽”社区、“石榴籽”家园建设,实施“走出去”战略,搭建交往交流交融的必要平台,支持少数民族青年人员多赴内地学习、工作和生活。切实在增强各民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过程中,构筑共居共享、共事共学、共乐共荣的精神家园。
在完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工作体系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快构建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研究体系、实践创新体系、政策法规体系、宣传教育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聚焦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坚持不懈开展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和宗教观的宣传教育。坚持为民创建、创建为民的工作理念,持续创新推动“民族团结进步 +”融合发展行动,切实把“重基层、打基础、利长远、善民生、向大众、促团结”的创建道路坚持好、发扬好,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提供“青海智慧”和 “青海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