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要闻

班彦村:在感恩中奋进 在实干中前行

来源:西宁晚报     发布时间:2023-06-05     作者:施翔

移民搬迁是脱贫攻坚的一种有效方式。移民搬迁要充分征求农民群众意见,让他们参与新村规划。新村建设要同发展生产和促进就业结合起来,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结合起来,同保护民族、区域、文化特色及风貌结合起来。——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指出在感恩中奋进,在实干中前行。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海东市互助县班彦村的村民们清晰地记得,2016年8月2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冒雨来到海东市互助县班彦村,走进贫困户家中探访,同大家一同谋划易地搬迁后如何脱贫奔小康。

2021年全国两会,在青海代表团审议现场,来自互助县的土族代表阿生青告诉习近平总书记,班彦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人均年收入已从5年前的2600元提升到11419元。

从当初的行路难、吃水难、上学难、就医难、务工难、娶妻难,到如今的村庄美、产业兴、村民富……

2021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班彦村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

今天的班彦村,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在党的光辉沐浴下,依托民族特色发展特色产业经济,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美丽富裕的完美蝶变。

搬出穷山沟 过上好日子

班彦,有幸福、富裕之意。但在以前,班彦村却常与“贫穷”联系在一起。

班彦村有8个社,共369户、1396人,其中五社、六社的129户、484人之前住在山头,贫困率高达56%。行路难、吃水难、上学难、就医难……这些“难”题曾长期困扰班彦村村民。住在山上的129户村民想出趟门,一条6公里长的山路要走两个多小时,遇上雨雪天气,出行更是举步维艰。

2016年,我省将老班彦村五社、六社列入易地扶贫搬迁规划。

班彦村依托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挪出穷窝搬到了新居,先后实施绿化、美化、亮化“三化”工程和通天然气入农户厨房、通给排水管网入农户家园、通光伏电入农户炕头、通太阳能热水入农户厨厕的“四通四入”工程,帮助群众逐步过上高品质生活。现在,班彦村院落整齐美观、村容干净整洁、基础设施齐全、生态环境优美,几代人梦寐以求的愿望变成了现实。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如今,走进班彦村,一座座黄色围墙、红色大门的院落依次排开,硬化平整的乡间村路,不再泥泞。家家晒谷趁天晴,空气中飘荡着谷物晒过的香味和花草的清馨。新筑场泥镜面平,篮球场上年轻人们释放着青春的力量与激情。村里还建起了崭新的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和文化广场,老人带着孩子悠闲地享受着高原的日光。

年近八旬的吕大爷每天都会在村里转上几圈,看着眼前翻天覆地的变化,不禁感叹:“活了大半辈子,怎么也想不到在晚年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共产党的恩情我们永远不能忘。”

走好特色发展路 日子越过越红火

班彦村家家有绣娘,但是怎么让这门手艺成为家家能增收的产业呢?班彦新村建起了盘绣园,探索出了“公司+基地+带头人+农户”的发展模式,在地方党组织和政府的帮扶下,村里心灵手巧的土族绣娘开始接到来自四面八方的订单,有了比较稳定的工资和销售收入,有的还做起了直播。

“目前,盘绣园共吸纳了145名绣娘,年纪最大的绣娘已经70多岁了。”盘绣园负责人、土族盘绣省级非遗传承人张卓麻什姐介绍,绣娘们的盘绣作品多种多样,包括服饰类、挂件类、皮包类等等,同时作品种类还会随着市场订单的需要而不断丰富,绣娘们年收入8000元到37000元不等,既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还能传承盘绣技艺。

近年来,班彦村立足自身实际,瞄准产业关键领域,积极探索“强组织、育产业、兴文化、富农民”的特色发展之路,突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激励动员村“两委”班子成员、致富带头人、退役军人、外出务工返乡人员等,通过“支部+合作社+农户”“支部+带头人+合作社”等多种方式,全力带动发展壮大光伏发电、特色养殖、酩馏酒酿造、土族盘绣、乡村旅游、电子商务、文创产品研发销售、农家乐八大基础产业,呈现多样化产业齐头并进助力乡村振兴的良好态势。

撸起袖子加油干 唱支“花儿”给党听

“花儿”是土族人的喜好,有的可以现编现唱,随口就来上一段。

“山大呦沟深的是班彦,十年的庄稼是九年旱,连年受灾的心悬,提起个窖水是心里寒,不由得叫人们心酸;山大沟深的沙沟山,不受的寒苦了,干部和群众呀齐上阵,平川里拔起了新村。心肝花腔子里放实了,栽哈个摇钱的树了,百姓们高兴地花儿哈漫了。”村民吕有贤唱的这两段花儿,一段唱的是过去的忧伤,一段唱的是现在的快乐。

“青海青、湟水黄,民族娃、团结花,汉藏蒙、回土撒,各个民族把手拉。”这段全村人都会的花儿,则唱出了土族群众内心深处满满的收获感和幸福感。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班彦新村时嘱咐当地干部群众:“一定要把易地移民搬迁工程建设好,保质保量让村民们搬入新居。大家生活安顿下来后,各项脱贫措施要跟上,把生产搞上去。”这些亲切朴实的话语,全村人一直在传颂着。村民们自发在新村后山上栽下一片“感恩林”。大家的共同心声是:祖祖辈辈都没想过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感谢党中央,感谢总书记!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