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南新闻网讯 宽敞的园区、高大的厂房、不断进出的运输车辆,6月12日,在湟源县大华镇池汉物流园区记者看到,这里商贸流通快速,往来订单不断,家具、陶瓷、电器等产品从这里直接配送到消费者家中……
因为耕地少、人口多,池汉村曾是全县最大的贫困村,在脱贫攻坚以及乡村振兴工作的有效带动下,池汉村利用东西部协作项目,不仅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而且一跃成为全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破百万的村庄。“旧房换新房、扩建物流园、建设中沟养殖园……”村“两委”、第一书记及驻村工作队创新工作思路,谋划村发展,以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时间倒推,这几个时间节点是池汉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何宗先铭记于心的日子——
“2018年7月池汉村商贸物流园区正式动工,10月完工,11月建成,当月村集体经济实现破零,有了第一笔41.5万元的进账。”在描述当时物流园的热闹景象时,何宗先抑制不住的喜悦。“当时很红火,老百姓都非常高兴,家门口就能上班挣钱,解决了一批人的务工就业问题,大家都非常满足!”
这股子满足劲儿源自哪儿?
通过政府投资及招商引资,占地50余亩的池汉村商贸物流园区正对池汉小区而建,搬进楼房的村民们通过自主创业、合作经营、劳务聘用等入驻园区,推进了村集体经济的增收。19户20人贫困户也在这里获得了就业岗位,增加贫困户经济收入3.786万元。在带动周边商贸经营发展,初步形成池汉商贸市场的同时,打破了村及县城周边购置难、创业难瓶颈。
走进物流园内的湟源利程洗涤服务有限公司扶贫车间记者看到,车间内一派繁忙景象,洗衣机、烘干机正在高速运转,十几名附近村民成了这里的固定员工,每天从西宁、湟源、青海湖等地拉运来的宾馆及酒店床单、被套、毛巾等物品通过这里一整套洗涤、烘干、熨烫后重新变得洁净一新,再由专门的运送车辆送回宾馆及酒店。由于基本实现了自动化,所以工人只需将清洗好的物品放入烫平机中机器就能自动烫平再经过折叠机折叠,所有流程一气呵成。从开业到如今,老员工刘顺琴已经适应了车间的工作节奏,淡季有调休,旺季加班有提成,2200元到3000多元的收入让她很安心。
2019年,南京六合区东西部协作资金注入300万元、池汉村自筹135万元,在园区修建了1号、2号扶贫车间,池汉村村集体经济再增收31万元,并带动帮扶大华镇莫布拉脑易地搬迁村集体增收连续收益3年。
如今,几年时间过去,物流园区不断发展壮大,扩建后的物流园引进了“居然之家”品牌,以良好的村集体经济发展环境为带动,打造湟源县乡村振兴商贸流通产业孵化园,建成以家具家电建材为一体的展销中心,物流配送为一体的商贸中心,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辐射带动周边村集体经济发展。
“现在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都在增长,去年是128万元,今年将达到140万元,‘居然之家’店开业后村集体经济收入将有望达到200万元。” 何宗先说道。
村集体经济收益不断增加,这笔钱究竟该怎么花?村“两委”在征求每一名村民的意见后,形成了60%用于每年向全村906户村民发放米面油,设立关爱老年人资金,临时救助,奖励新入学大学生等用途;另外40%则用于再发展的投资。
抢抓机遇谋发展在池汉村发展村集体经济中尤为突显,为努力实现乡村振兴目标,2021年池汉村积极争取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项目400万元,村自筹50万元,在闲置的中沟片区修建起池汉村中沟集中养殖园区,完成了养殖园区12栋标准化牛羊养殖棚的修建;2022年继续争取财政衔接资金350万元,补建运动遮雨棚3600平方米,新建牛羊养殖棚3栋,饲料房、饲草房、饲料加工厂各一栋,还有围墙等其他基础设施,养殖园区在今年十月底全部修建完成。通过召开两委会、村民代表大会等,确定了养殖园区管理办法和运作方式,于12月开始进入试运行。
“改变了原来村养殖户分散、杂乱、无序的养殖现状,实现了集中养殖,解决村脏、乱、差等问题,稳定保障村民收入,对于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具有重要意义。”何宗先告诉记者。
在何宗先心里,发展的路子远不止这些,他又瞄准了大沟片区的生态产业发展,力争将这里打造成湟源县的“南山公园”,除了铺路、引水,先期的绿化工作已经在年初开展,跑来的树苗由村委会号召每户4棵栽植在了大沟,如今新栽植的松树、杨树、丁香已经在大沟成活,未来的发展将在池汉村“两委”的不断带动下阔步向前。
“只要人勤快日子就能过好,要是偷懒我们就催着往前走。”这是何宗先的原话,也是经历脱贫攻坚和接续乡村振兴发展中他的工作做法,对于现在的生活,池汉村的村民们都表示“非常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