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南新闻网讯 坚定不移打造生态文明高地,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行动!当你走进青海,走进西宁,每天都能看到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的消息,感受到生态环境稳中向好的发展成果——
护林员在巡护过程中发现并拍摄了3只赤狐活动的视频,这是西宁南北山首次抓拍到赤狐的影像;
祁连山国家公园寺沟管护站的管护员王国忠在日常巡护途中,拍摄到鸟类红肋蓝尾鸲;
今年首批26只藏羚羊穿过青藏铁路,向可可西里腹地迁徙产仔;
我省首个以国家公园为主题的自然类科普馆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科普馆正式开馆;
继青海湖鸟岛、扎陵湖、鄂陵湖之后,中国第一处黑颈鹤保护区青海隆宝滩列入国家重要湿地,成为我省第四处国家重要湿地;
三江源头3只棕熊幼崽在人类的护送下,安全找到母亲;
成群结队的湟鱼开始新一年中最重要的旅行,沿着青海湖各附属河流逆流而上,产卵繁殖……
立足“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和“三个更加重要”战略地位,以扛牢“国之大者”为己任,近年来,青海加快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全面启动生态文明高地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为全省各族干部群众的共识和自觉行动。
打造高地,青海生态名片更加亮丽
青海作为青藏高原重要核心区域,是黄河、长江、澜沧江的发源地,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聚力打造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背后蕴藏了怎样艰辛而荣耀的奋斗历程?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青海生态地位重要而特殊,必须担负起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责任。”“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
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和关心厚爱转化为保护青海生态环境的不竭动力和实际行动,近年来,我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和“三个更加重要”战略地位,紧盯“国之大者”,坚决扛起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担当,聚力打造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
“打造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青海大地上的生动实践,是对省情定位认识的再把握再提升,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再丰富再深化。”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从湟水河畔到三江源头,从青海湖畔到祁连山深处,天蓝地绿水清已是各地的生态标识,一幕幕涵盖生态、生产、生活维度空间,辐射生态保护、产业升级、经济发展等各领域的生态文明秀美画卷,令人目不暇接,成为青海的优势和骄傲。
生态之变,处处可见人人可感
“这些年,我走遍了大美青海的山山水水,通过一帧帧镜头,一幅幅画面,传递出大美青海的生态之美。”西宁市民雷宇说。
翻开中国的生态版图,72万平方公里的大美青海,有着最“大”的价值和最“美”的颜值,三江源、祁连山,青藏高原东北部的“绿色明珠”,如同耀眼的坐标熠熠生辉。
森林覆盖率由2016年的6.3%增加至7.5%,荒漠化、沙化土地呈“双缩减”趋势,湿地面积712.39万公顷。
青海湖水体面积达4625.6平方公里,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11.41万吨、达保护初期的44倍,栖息水鸟数量60.6万只、达2007年监测以来的最大值,普氏原羚数量3000余只。
全省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6.4%,三大江河出省境断面水质持续保持在Ⅱ类及以上、湟水河达到Ⅲ类。
两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任务完成率为97%,督察期间受理的群众举报办结率为99.8%。
国家公园呈集群发展,环境质量持续优化,国土绿化面积不断扩展,生物多样性进一步丰富,绿色低碳理念贯彻加深,人民对美好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升,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日益增强。
擘画蓝图,一系列“青海方案”行稳致远
“天蓝地绿水清景色新,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生活在西宁的我们享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绿色福祉。”说起尊重自然,市民李璇点赞道。
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气概,西宁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方案》《西宁市新污染物治理分工方案》,深入推进北方清洁取暖城市项目,持续开展老旧柴油货车淘汰工作,通过一批批有力度、有分量的“绿色”行动,努力融入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全过程。
强化顶层设计,为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加固地基”。2021年8月,省委印发《关于加快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的行动方案》,进一步明确“七个新高地”的生态文明建设战略规划和发展思路,成为引领我省生态文明高地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健全完善工作机制,为打造生态文明高地“筑牢框架”。我省持续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在组织召开相关会议、研究部署重点工作基础上,为顺应新形势发展需要,及时将“省委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调整设立为“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建立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相关省领导和省有关部门单位协同推进工作的领导协调机制。
履行重大使命,为打造生态文明高地“添砖加瓦”。高质量编制实施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生态安全、生态经济、保护“中华水塔”“四地”建设等规划方案,有序构建碳达峰“1+6+23”政策体系,积极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先后实施三江源、祁连山、环青海湖等“五大生态板块”生态保护修复。
在探索中前进、在前进中总结,青海打造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迈出坚实步伐,一系列“青海方案”行稳致远。
色彩之变,折射西宁绿色发展
“打造生态文明高地,未来可期!”
“铸就典范,西宁的生态之变,让越来越多的人惊喜不已。”
“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是聚力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十四五’要凝心聚力抓好的大事。”
“生态城市、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在西宁,‘三生’共融、水城共融、蓝绿共融已化作了一幕幕看得见、摸得着的亮丽风景。”
“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青海的优势和骄傲,咱西宁的生态变化有目共睹,作为一名西宁人,我为之自豪。”
从春秋季“尘满面”的昔日,到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超额完成,空气质量优良率位居西北省会城市前列;从7.2%到79%,寸草难生的荒山变成绿树成荫的南北两山;从干旱缺水、植被缺少,到率先在西北地区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牢记“国之大者”,锚定“生态立省”,奋力打造新时代生态文明典范城市,既镌刻着一座城市的精气神,又诉说着一座城市的夙愿。站在新起点上,西宁将继续勇担使命、砥砺奋进,不断擦亮生态文明建设的靓丽“西宁名片”,展现打造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的“西宁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