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南新闻网讯 生在高原,长在高原,因东西部协作而跨越千里,最终落户东部城市,这是一株株草莓苗的东游记,更是高原百姓产业振兴的致富记。
7月的玉拉村,天空湛蓝,花草繁盛,一幅村美民乐产业兴的振兴画卷在此徐徐铺展。沿着蜿蜒的小路,记者一行来到位于西宁市湟中区多巴镇玉拉村的草莓脱毒育苗中心和草莓育苗基地,在这里,探寻一株株草莓苗东游的故事。
历经两年的“蜕变”
两年时间,能干什么?能完成一株草莓苗从原原种到原种的生长过程。
7月6日,玉拉村的气温达26℃,脱毒中心内更是热浪扑面,但这并未影响草莓苗的茁壮生长。记者看到,在育苗中心的组培室里,一排排透明组培容器整齐排列,这里的草莓苗每株都要经过标准化、程序化的脱毒培育。在原原种苗培育间,伴随着种植槽内泥土的芬芳,草莓苗匍匐茎正在卖力生长,微风吹过随风摇曳,像是奏响了一曲曲草莓生长曲。在原种苗生产间,每个穴盘的方格里培育着不同品种的草莓幼苗,让每株草莓苗有了“身份证”。
脱毒、扩繁、扦插、浇水……经过一系列长达两年的培育后,一株株被脱毒繁育好的原种苗,正在等待着一场东游之旅。
据脱毒育苗中心负责人胡文海介绍,该中心目前培育了韩丰一号、佐贺、宁玉、甜查理等30多个品种的草莓苗,目前脱毒中心共繁育草莓苗200万株,繁育完成后将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订购商前来订购。
两年时间,还能干什么?让玉拉村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2021年,脱毒繁育中心正式入驻玉拉村,为解决当地农民就业提供了新机会。
杨永桂是玉拉村村民,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在消毒灌装室给玻璃瓶消毒。她告诉记者,脱毒中心入驻前,她一直在家务农,入驻后,她已经在这里工作了两年,活不累,每个月能挣到2700元的工资,而且还学到了技术。
“这个中心一成立,我就来了,现在每个月的收入是2000多元,主要工作就是插苗间苗。”玉拉村村民张艳梅告诉记者。
据胡文海介绍,自脱毒育苗中心入驻以来,带动了周边更多劳动力就近就业。随着草莓脱毒繁育项目升级,草莓脱毒种苗繁育产量及效率将大幅提高,在前期吸纳劳动力50余人的基础上可新增生产苗繁育、种苗搬运等岗位100余个,农民平均月收入可达3500元。
脱毒育苗中心为何选择在玉拉村落户?胡文海告诉记者,玉拉村的气候条件为草莓苗的繁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选择在此入驻,也是基于这个原因。高原特有的冷凉气候,昼夜温差大,紫外线强,光照足,育出的草莓苗质量优,病虫害少,因此这里成为全国唯一的用花药脱毒的脱毒育苗中心。记者看到,当日,便有来自甘肃的客商当场订购了30万株草莓苗。
“我们的草莓苗目前除了东北地区没有销售到,基本全国各地实现了销售全覆盖,去年,面向全国供应输出了90万株草莓苗,大家普遍反映我们的苗子质量好。”胡文海笑着告诉记者。
土地上“育”出新希望
作为入选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的玉拉村,因“温室经济”和果蔬采摘旅游而不断带领百姓走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今年,这片土地上再次“育”出了新希望。
今年,依托950万元的东西部协作资金以及750万元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金,玉拉村修建了温室大棚260个,其中100个育苗大棚,用于繁育草莓原种苗,发展草莓育苗产业。
据玉拉村村委会主任贾贵顺介绍,玉拉村自2021年合作发展草莓育苗种植项目以来,依托东西部协作资金,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育苗产业,以产业发展带动基础设施建设、就业等各个方面发展,实现村民与村集体的“双受益”。
走进玉拉村,一排排育苗大棚,整齐排列。大棚内,工人们正在地垄间忙碌着。江苏省农科院派驻到玉拉村的科研助理刘佳全也正在草莓育苗棚内查看草莓苗的长势。他告诉记者,经过去年江苏省农科院的前期调研,发现西部繁育的草莓苗病虫害少,而且在西部育苗难度低,繁育出的苗质量好,因此今年选择在玉拉村进行试验种植,从目前的长势来看,应该会有不错的收益。
西苗东输,小草莓苗带动“大产业”
一头是湟水河畔,一头是秦淮河畔,西宁南京横跨东西,心手相牵。一株株生长在高原的草莓苗,也将借着东西部协作的东风,开启“西苗东输”之旅,带动当地育苗产业发展,最终实现百姓致富增收。
据湟中区多巴镇镇长李多炳介绍,为滚动发展玉拉村村集体经济,今年,南京市栖霞区与玉拉村签订“西苗东输”合同,今年为南京繁育草莓苗200万株,明年繁育400万株,按照每株0.2元的收益计算,预计今年能为玉拉村村集体经济增收400万元,同时,也为当地百姓提供就业岗位60余个,预计每人每年可增收3万元。在“西苗东输”项目带动下,小小草莓苗也将带动玉拉村育苗产业实现大发展。
深化东西部协作,助推高质量发展。从高原古城到秦淮河畔,一株株草莓苗跨越千里,将在东部城市落地生根,让高原百姓吃上“莓”好饭,绘出好“钱”景。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道路上,玉拉村又将续写下新的希望。